辽宁省鞍山市恒业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恒业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常人血压升高时,身体通过一系列调节过程使血压降至正常水平,这种调节机制 属于   A.正反馈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免疫调节 参考答案: C 2. 已知某样品中存在甲、乙、丙、丁、戊五种蛋白质分子,分子大小、电荷的性质和数量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蛋白质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样品装入透析袋中透析12 h,若分子丙保留在袋内,则乙也一定保留在袋内 B.若用凝胶色谱法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则分子甲移动速度最快 C.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样品中的蛋白质分子,则分子甲和分子戊形成的电泳带相距最远 D.若将样品以2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分子戊在沉淀中,则丙也一定在沉淀中 参考答案: D 3. 在伦敦奥运会的足球赛时,球员踢球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参考答案: B 4.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参考答案: C 5. 下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n表示)。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种间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共生、捕食、竞争 C.竞争、共生、捕食       D.捕食、竞争、共生 参考答案: B 6.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参考答案: C 朊粒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A正确;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而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是分裂增殖,因此两者的增殖方式不相同,B正确;PrPc无致病性,但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可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C正确;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中仅仅是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并没有发生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D错误. 【考点定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7. 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参考答案: D 8. 有关神经调节过程中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1)神经递质存在于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2)兴奋在①处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 (3)丙图中与结构②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其中物质外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4)若甲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5)在人体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A.(1)(2)(4)    B.(2)(3)(5)   C.(3)(4)(5)   D.(1)(3)(5) 参考答案: D 9. 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  ) A. 温度控制         B. 溶氧控制         C. pH控制         D. 酶的控制 参考答案: D 10. 取一只正常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       B.T淋巴细胞        C.B淋巴细胞         D.吞噬细胞 参考答案: B 11. 比较大豆和人体内的各种化学元素 A、种类和含量相差很大 B、种类和含量相差不大 C、种类相差很大,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体相同 D、种类大体相同,其中相同元素的含量大多相差很大 参考答案: D 12. 淋巴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    ) A淋巴中无蛋白质                 B淋巴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 C淋巴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     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 参考答案: C 13. 下列有关计算结果,错误的是(  ) A.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200个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则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1/8 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则腺嘌呤的分子数占24% D.某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0.4,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 参考答案: B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 【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 (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 (3)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为1; (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的特异性; (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 【解答】解:A、DNA分子上的某个基因片段含有600个碱基对,由它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分子最多含有的氨基酸数为600÷3=200个,故A正确; B、将一个被15N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含14N的细菌,噬菌体复制3次后得到8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其中有两个DNA的一条链含15N,另一条链含则含14N,其余6个DNA分子只含14N,所以子代含有15N标记的噬菌体占总数的,故B错误; C、在某双链DNA分子的所有碱基中,鸟嘌呤的分子数占26%,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G=26%,则A=T=24%,故C正确; D、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0.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互补链中该碱基比例也是0.4,故D正确. 故选:B. 14. 在可溶性还原糖、油脂、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叙述错误的是(   ) A.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 B.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 C.花生种子富含油脂且子叶肥厚,是用于油脂鉴定的好材料 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 参考答案: A 15. 微生物体内能够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的酶是 A. C1酶和Cx酶 B. C1酶和葡萄糖苷酶 C. Cx酶和葡萄糖苷酶 D. 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参考答案: A 微生物体内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其中C1酶和CX酶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故选A。 【考点定位】纤维素酶的作用 【名师点睛】 (1)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纤维素酶能够将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 16. 如图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图中①~⑤为细胞,a~d表示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  ) A. ②比①的相对表面积大,物质运输效率更高 B. ④⑤的遗传信息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也相同 C. b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时92条 D. d过程总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 参考答案: C 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弱,A项错误;c过程的结果形成不同种类的细胞,但细胞数目不变,因此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④与⑤的遗传物质相同,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B项错误;b过程表示细胞分裂,人体正常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6 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最多,此时为92条,C项正确;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凋亡,即d过程不是与机体的衰老同步进行,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名师点睛】本题以与“细胞的生命历程相关的生理过程图”为依托,综合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有关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 17. 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参考答案: B 【考点】3E: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因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形成和断裂,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 【解答】解:A、据试验可知,滴加ATP发光,滴加葡萄糖不发光,故说明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A正确; B、荧光消失是由于原有的ATP被消耗尽,B错误;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C正确; D、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结构及作用特点.   18. 下列关于果醋的制作,错误的是 A.需要用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所以制作过程中需通氧气 B.醋酸菌是一种噬温菌,温度要求较高,一般在50℃左右 C.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参考答案: B 19. 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水生植物组成一个水生生物种群。 B. 能够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的是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C. 马尾松林地中的所有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 D.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参考答案: D 20. 通过对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进行调査,绘出系谱图如下(去世的个体表现型未知),假定图Ⅲ1患该遗传病的概率是1/9,得出此概率需要知道的条件是 A. Ⅱ3的父母中有一个是患病者    B. Ⅱ3的父母中有一个不携带致病基因 C. Ⅱ3的父母都是携带者    D. Ⅱ2和Ⅱ3都是携带者 参考答案: C 据图,此病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