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珠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上海明珠中学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氢气、氧气、氨气等气体,但不能干燥有较强还原性的HI、H2S等气体 B. 浓硫酸与单质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 CO2↑+2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C. 把足量铜粉投入到含H2SO4 2 mol的浓硫酸中,得到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2.4 L D. 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其钝化 参考答案: D 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故不能用来干燥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和碱性气体(NH3)。B项金属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相应的盐和SO2,此时浓硫酸显酸性和强氧化性,而与S、C等非金属单质作用时,由于没有盐生成,故只显强氧化性。C项Cu与浓H2SO4反应时,浓H2SO4浓度逐渐降低,当降到一定程度变为稀H2SO4时,反应自行停止,故产生的SO2在标准状况下不足22.4 L。 2. aXn+和 bYm-两种离子,其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关系式或化学式正确的是: A  a+n=b-m   B  a-b =n+m      C 氧化物为Yom      D  氢化物为HYm或YmH 参考答案: B 3. 早期制硫酸的工艺流程中,涉及到反应:NO2 + SO2 = NO + SO3,该反应中SO2作 A. 氧化剂          B. 还原剂            C. 催化剂         D. 干燥剂 参考答案: B 略 4.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知(  ) W X     Y Z   A. X、Y、Z中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 B. Z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强于Y C. X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大于Y D. Z元素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表现氧化性 参考答案: A 分析:W的气态氢化物可与其最高价含氧酸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W是N,因此X是O,Y是S,Z是Cl,结合元素周期律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是N,X是O,Y是S,Z是Cl,则 A. 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X、Y、Z中非金属性最弱的是S,则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弱的是Y,A正确; B. 氯元素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于硫的,例如次氯酸是弱酸,应该是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于硫的,B错误; C. 非金属性越强,相应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氧元素形成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小于硫的,C错误; D. 氯气在化学反应中也可以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例如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错误。答案选A。 5. 如图所示是氢氧燃料电池的基本结构,将电极a、b分别与负载连接后,电池就能正常工作。下列有关该燃料电池工作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电极一定是负极 B. 若X是H+,则H+将从a电极通过离子交换膜移向b电极 C. 若X是O2-,则生成的水将从d口流 D. 溶液中的电流方向是从b流向a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燃料电池中,燃料为负极,故A正确;在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流动\、阴离子向负极流动,BC正确,电流经过外电路由正极流向负极,D错误。 6.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A.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B.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情况 C.Ba(OH)2溶液中滴加硝酸溶液导电性的情况    D.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分别与足量铁和镁反应的情况 参考答案: A 置换反应都有化合价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中没有化合价变化,都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OH-===AlO2-+2H2O,故生成Al(OH)3沉淀消耗的NaOH与Al(OH)3溶解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B项错;Ba(OH)2+2HNO3===Ba(NO3)2+2H2O,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物Ba(NO3)2仍为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不会变为0,故C错;活泼性:Mg>Fe,所以与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反应时,速率Mg>Fe,且金属足量时,硫酸完全反应,生成H2的量相等,故D项错。 7. PVC是聚氯乙烯的英文缩写,为保证PVC塑料制品的性能,通常需要加入多种有机助剂。下列选项中的事实均能支持“PVC保鲜膜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假设的是(  ) ①PVC塑料属于高分子材料 ②加入的有机助剂有毒 ③含氯的化合物不一定有毒 ④在高温下会分解出有害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C 解析 高分子材料不一定有毒,如聚乙烯无毒;含氯的化合物不一定有毒,如食盐,这两个事实都不能支持“PVC保鲜膜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这一假设;若加入的有机助剂有毒或在高温下会分解出有害物质,能使PVC保鲜膜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8. 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第一份直接加入盐酸,笫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后再加同质量分数的盐酸,两者都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所消耗的盐酸的质量 A.2:1     B.1:1     C.1:2     D.4:2 参考答案: B 9. 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B.CH2=CH2+H2O→CH3—CH2OH C.CH3Cl+Cl2→CH2Cl2+HCl     D.CO2+2NaOH=Na2CO3+H2O 参考答案: B 略 10.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O<S<Na B.碱性强弱:LiOH>KOH>CsOH C.还原性:HCl>HBr>HI D.热稳定性:H2O<NH3<SiH4的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 A 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解答:解:A.原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S、Na有3个电子层且S原子序数大于Na,O原子有2个电子层,所以原子半径Na>S>O,故A正确;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Cs>K>Li,所以碱性LiOH<KOH<CsOH,故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Cl>Br>I,所以还原性:HCl<HBr<HI,故C错误;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O>N>Si,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2O>NH3>SiH4,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明确元素周期律内涵是解本题关键,知道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11. A元素原子的L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两倍,B元素具有A元素相同的电子层数,且最外层电子数比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两个,则A的同主族短周期元素与B形成的化合物是 A.CO2         B.NaCl          C.MgCl2                D.SiO2 参考答案: A 略 12. 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A.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无现象.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有氢气生成 B. 将除去氧化膜的相同大小、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NaOH溶液反应,前者速率大于后者 C. 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D. 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增加大理石的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铜为不活泼金属,与稀硫酸不反应;若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将铜氧化为铜离子,本身被还原为NO,但不会看到有生成,故A错误;B.将除去氧化膜的相同大小、相同质量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NaOH溶液反应,镁不反应,铝能反应放出氢气,故B错误;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在氯酸钾分解的试验中,二氧化锰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故C正确;D.固体的表面积不同,化学反应速率不同。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增加大理石的用量,若表面积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D错误。故选C。 【名师点睛】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定要从化学反应发生的本质上去理解,即反应物和生成物要发生有效碰撞。只有能影响有效碰撞次数的改变才会影响反应速率。通常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有温度、浓度、压强以及催化剂等因素,现逐一分析:一般来说,使用合适的催化剂,改变反应历程,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可以很大程度的加快反应速率;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增大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增加,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13.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10mol/L硫酸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 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1 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 mol电子 D.反应中硫酸作氧化剂 参考答案: C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 【分析】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则NH4CuSO3中Cu的化合价为+1价,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反应的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 A、因反应是在酸性条件下进行,不可能生成氨气,故A错误; B、NH4CuSO3与硫酸混合微热,生成红色固体物、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蓝色溶液,说明反应生成Cu、SO2和Cu2+,反应前后S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分别由+1→+2,+1→0,反应的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每2molNH4CuSO3参加反应则转移1mol电子,则1mol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故C正确. D、由发产生为:2NH4CuSO3+4H+═Cu+Cu2++2SO2↑+2H2O+2NH4+,反应只有Cu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硫酸根反应前后未变,反应中硫酸体现酸性,故D错误; 故选:C. 14. 有NaCl、FeCl2、FeCl3、MgCl2、AlCl3、NH4Cl六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可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盐酸 B.烧碱溶液      C.氨水 D.KSCN溶液 参考答案: B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原子 B.0.012 kg12C约含有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