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根据动机的性质及社会价值的不同,可把动机分为(  )。 A.A.生理性与社会性的动机 B.长远与短暂的动机 C.高尚与低级的动机 D.主导性与辅助性的动机 2. 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 A.受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规范的 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 D.学生自愿选择的 3.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活动方式是(  )。 A.A.动作技能 B.智力技能 C.练习 D.能力 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5.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  )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 6.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7. 我国最早实施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的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8.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尝梅生津 9. 第 23 题 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1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什么作了最好的诠释(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1. 12.人在同时进行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体现了(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13.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哪种维度?( ) A.指向维度 B.强度维度 C.深刻维度 D.外显维度 14. 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 ) A.学科开设顺序 B.教学时数 C.课程设置 D.学年编制 15.有效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工作计划和总结 16.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的各方面彼此和谐一致时,就会呈现出健康的人格特征;否则,就会使人发生心理冲突,说明人格具有(  )。 A.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17.我国颁布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反映出学校体育的主要内容是( )。 A.田径和体操 B.田径和球类 C.体操和游戏 D.田径和游戏 18.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倡导过“产婆术”,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 A.谈话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情境教学法 19.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充满矛盾、被称为“危机期”的时期是(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 20.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创造性 二、填空题(20题) 21.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22.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3.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24.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25.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26.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27. 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28.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0.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1.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 32.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33. 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4.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35.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36.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______而_______的心理品质。 37.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38.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39.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40.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三、简答题(5题) 41.如何转化后进学生? 42.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43. 44.简述“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德育原则的基本含义及贯彻要求。 45.引起随意注意的因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5题) 46.联系实际,论述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47.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48.联系实际,论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的德育原则。 49.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50.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五、辨析题(5题) 51.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 52.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53.“激情”与“应激”是同一种情绪状态,只是叫法不同罢了。 54.力的发展速度上不存在差异。 55.望梅止渴、谈虎色变这类反射活动属于无条件反射。 六、(0题) 56.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影响人格形成的诸因素。 参考答案 1.C 2.B 该题考查的是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和对课堂教学的理解。考生学习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时,要掌握三点:第一,课外校外教育是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的教育活动;第二,利用课余时间;第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而课堂教学是按照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利用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因此,它们的共同点是B。 3.A 4.A 夸美纽斯的代表作是《大教学论》;《爱弥儿》是卢梭的代表作;《论演说家的教育》是昆体良的代表作;《民本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著作。 5.A 6.B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7.D 8.B 9.D 10.B 11.B 12.CC [解析] “注意分配”的概念就是题目的原意。 13.C 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指的是深刻维度。深度涉及的是一种态度对个人的重要性的问题。 14.C解析:该题考查的知识点属于“课程计划的组成”,四个选项都属于课程计划的组成部分,但最主要的就是“C.课程设置”,其他三项是在课程设置(即开设哪些课程)基础上的展开。 15.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 16.C 17.A 18.A 19.B 20.D 21.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22.强化强化 23.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24.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 2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6.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7.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28.概念,判断,推理 29.强制性强制性 30.识记 保持 31.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 32.制度文化 33.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34.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35.认识 36.稳定,统一 37.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38.混合课混合课 39.社会知识社会知识 40.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41.(1)正确对待后进生,关心热爱后进生。 (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3)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4)抓反复,反复抓。 42.(1)客观性。 (2)全面性。 (3)指导性。 (4)科学性。 【解析】教学评价是现在教学改革中突出的方面。答题时,要注意对几条原则的含义进行解释。 43. 44.(1)在德育工作中要面向学生集体进行教育,依靠和通过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要进行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集体,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努力培养形成良好的班集体;②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加强个别教育。 45.(1)对活动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的注意。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2)对兴趣的依从性:对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在随意注意的产生中,间接兴趣有重要作用。(3)对活动的合理组织:①智力活动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利于引起和保持随意注意。②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出一定的自我要求,经常提醒自己保持注意。③提出问题有利于加强随意注意。(4)个性特点:对性格、意志品质的依存性。随意注意也叫“意志的注意”,它体现了人的意志的特点。因此,一个具有顽强、坚毅性格特点的人,易于使自己的注意服从于当前的目的与任务;相反,意志薄弱、害怕困难的人,不可能有良好的随意注意。 46.(1)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坚持不渝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2)这一原则是教育者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条件,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3)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教育者要尊重、热爱学生;②按照教育目的、德育目标的要求,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和教育。 47.(1)态度的学习理论。 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 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 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 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 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