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模考提分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俨然(yǎn   )        阡陌( xiān )        豁然开朗( huó ) B.垂髫( tiáo )       平旷(kuàng   )       怡然自乐( yí) C.邑人(yì )            遂迷(suí   )          便要还家(yāo   ) D.郡下(jùn   )        问津(jīng   )        诣太守(yì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引申   枯躁   相辅相成   误人歧途 B.严竣   束缚   融为一体   无可指摘 C.趋势   总裁   自园其说   豁然开朗 D.烦琐   诬蔑   义愤填膺   袖手旁观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 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 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③⑤①④② B.⑤①④②③ C.①④②③⑤ D.③⑤①②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从这本书里,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 B.有没有坚定地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这次展出的是近几年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汉代画像石。 D.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吃龙虾,会导致病情加重。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名篇名句默写。 (1)《关雎》中统摄全诗的句子是:____,_____。 (2)《关雎》中以“_____,______”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选自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乙】禄山乱,甫避走三川。至德二载,亡走凤翔。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大历中,出瞿唐,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甫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数尝寇乱,挺节①无所污。为歌诗,忧时伤生,情不忘君,人皆怜之。观李、杜二公,语语王霸②   , 褒贬得失,忠孝之心,惊动千古,骚雅③之妙,双振当时。 (选自《唐才子传·杜甫》,有删改) 【注释】①挺节:坚守节操。②语语王霸:句句震撼人心。③骚雅:诗歌。骚,代指屈原的《离骚》。雅,大小雅,代指《诗经》。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俄顷________ ②何由彻________ ③亡走凤翔________ ④营草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3.结合乙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杜甫创作甲诗时的处境。 4.对甲、乙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段甲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既暗示大雨即将来临,又烘托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选段甲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正如乙文所评“阮时伤生,情不忘君”。 C.至奎翌芒粤虽有“高而不切”的评价,但甲诗“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和崇高的社会理想是非常可贵的。 D.乙文结尾含蓄肯定李白、杜甫诗歌成就很高,共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城信步 李剑锋 ①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画。 ②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③恍如梦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如痴如醉地呼吸远古空气,聆听纳西古乐,鉴赏东巴文字,领略滇西风情。 ④古城依着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街道连接小巷,小巷衔着万户门洞。门洞内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纳西宅院。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的情调。这些蕴含纳西传统母房文化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楼、明楼、骑厦楼、古宗楼等组成。望着这些房子,我感觉到纳西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她奇迹般地将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音乐以及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东巴象形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来。 ⑤古城还是一座水中之城。我循着叮叮咚咚的水流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绿树婆娑,垂柳依依。 ⑥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条条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⑦到了阿余灿至大石桥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桥的桥头,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龙雪山直指苍穹,发出的炫目银光,折射得古城迷离而神奇。当我调整视线往桥下看时,惊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抬起头,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桥离河面很低,掩藏在绿柳草丛中。河水碰撞岸堤溅起水花,洒在桥板上,增添了桥的鲜活情趣。就在这时,一曲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从不远处漫了过来,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 ⑧随着音乐,我踅进一间古乐馆,择个临窗见河的位置坐下,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纳西乐师的演奏。一曲曲古奥的音乐,使我尘念尽除,心静如水。 ⑨从古乐馆出来,行到大石桥至百岁坊的小巷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顺着栗木板桥,望向对岸,纳西民居从河岸砌起,墙上攀满藤本植物,疏影横斜。在白沙铜街至“刮当阁”匀水处街道,水声大了起来。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刮当阁”匀水处两岸,种满粉团花树和柳树。柳条缠花枝,在风中轻轻起舞,微微发出簌簌声,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还是柳……这又是古城一处独特的景观。 ⑩傍晚时分,我走出古城,来到华灯高照的广场。这时,天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身上,既像为我洗尘,又像为我洗礼。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 ⑪雨中飘来的纳西古乐,显得更加悦耳,更加醉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联系全文看,“别具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3.赏析第⑨段画线的句子。 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⑩段画线句的理解。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本诗具有很强的画面感。“秋风破屋图”中借助了哪些动词展开描写,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2.诗歌最后一节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将下面的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 ①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 ②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③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 ④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 ⑤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⑥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 七、作文(共40分) 根据下面作文的开头,联系生活实际,续写故事。 夜深了,在微黄的灯光下,妈妈对着那本相册默默流泪。“妈,你怎么了?”话音刚落,妈妈赶紧把相册藏起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