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 B.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C.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 D.手把文书口称敕(shù)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误的一项是(       ) A.元霄   大抵   宽慰   嘱咐 B.松懈   过隐   懒惰   回驳 C.撺掇   糜子   慨叹   蓦然 D.褪色   朦胧   躁热   斡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本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绚丽多彩、光怪陆离的动物世界。 B.经过半年的业务进修,他增长了不少才干,刚上任,就让人刮目相看。 C.先生的教导让我耿耿于怀,永远不能忘记。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的准备。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B.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C.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D.日本在野党强烈指责财务大臣“口无遮拦”、公开谈及政府去年入市干预日元具体汇率的行为是极不负责任的。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根据意思补充句子 ①当好朋友要离你远去,你将用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作为临别赠言,鼓励好友乐观地面对新生活。 ②《夜雨寄北》中既能表现作者孤独苦闷的深切思念之情,又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历史是要向前发展,潮流不可阻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淮上与友人别》一诗中烘托离人特殊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①斫②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 ③ ,疾则苦而不入 ④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节选自《庄子》) 【注释】①轮扁:制造车轮的人。②斫(zhuó):用刀斧砍。③甘而不固:滑动而不牢固,指轮孔太大车辐条松动。甘,滑。④苦而不入:滞涩而难进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怒而飞          (     )       (2)去以六月息者也       (     ) (3)释椎凿而上       (     )       (4)疾则苦而不入       (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化而为鸟             天下为公 B.鹏之徙于南冥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释椎凿而上          释担而立 D.臣也以臣之事观之       以其境过清 3.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4.【甲】【乙】两文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一滴水经过丽江(节选) 阿来 ①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②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③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做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作中河的那一条。 ④我穿过了一道叉一道小桥。 ⑤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晶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晶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⑥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⑦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节选自《一滴水经过丽江》) 1.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 ●游踪 ●景象 ●感受 ●登上水车 ●① ●依止自然,美丽自然 ●② ●东巴文字 ●掺入砚池,蘸到笔尖 ●投身民居 ●百姓寻常生活 ●恬淡怡然,安居乐业 ●穿城而出 ●古城夜晚,旷野田园 ●③ 2.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特点与作用。 3.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诗歌鉴赏(共5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词人苏轼的作品和为人,山山通过网络找到了与《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同时期的作品,请你根据提示解读诗词背后的情与人,完成任务。 卜算子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本首词的上阕描写了缺月、__________等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的氛围,而下阕__________则展现了孤鸿的卓尔不群。也表达了词人高洁自许的人生追求。 定风波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请借助诗作《卜算子》的赏析形式,赏析诗作《定风波》。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高: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2)为:茅屋为秋风所破 忍能对面为盗贼 (3)安: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七、作文(共40分) 自然环境指故事情节发展所处的自然状况,例如地点、天气、景色、气候、季节。自然环境描写又称景物描写。请写一段景物描写,展现“春之韵”。 【课文片段在线】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写法分析】这段写景的文字十分精彩,作者从色彩、气味方面进行生动传神的描写,勾画出江南水乡的美丽图画。色彩方面,写了远山的“淡黑”;气味方面,写了豆麦和河底水草发出的“清香”。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得景物描写有声有色,充满诗情画意。另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化静为动”的写法,借助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这是“我”坐在船上产生的错觉,觉得山是动的,船是静的。这样通过感觉来反衬,更生动细致地写出船行之快,从而表达了“我”看戏的急切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