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大桥乡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山东省聊城市大桥乡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他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① Cl2 FeBr2 /   Cl- ② KClO3 浓盐酸 / Cl2   ③ KMnO4 H2O2 H2SO4 O2 Mn2+     A.表中①组的反应可能有一种或两种元素被氧化                   B.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KClO3>Fe3+>Cl2>Br2     C.表中②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KCl,电子转移数目是6e-     D.表中③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MnO4-+ 3H2O2 + 6H+=2Mn2+ + 4O2↑+ 6H2O 参考答案: A 略 2. 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证明SO2具有氧化性 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 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参考答案: BC 本题是一道实验题。A项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还原性,KMnO4作为氧化剂。B选项Cl2+2NaBr===2NaCl+Br2,说明Cl2氧化性大于Br2。C项中:Cu+4HNO3(浓)===Cu(NO3)2+2NO2↑+2H2O。2NO2(g) N2O4(g);ΔH<0,升温气体颜色变深,降温气体颜色变浅。D项因H2O2溶液浓度不同,故不能单纯判断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熔点:Al>Na>K ③ⅠA、ⅡA族元素的阳离子与同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 ④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⑤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⑥已知H2SO4(aq)+2NaOH(aq)=2H2O(l)+Na2SO4(aq)△H= -114.6kJ·mol-1 则中和热 为57.3kJ·mol-1       A.②④⑥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参考答案: D 略 4. 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        A.3,3—二甲基丁烷                             B.3—甲基—2—乙基戊烷        C.3—甲基—1—戊烯                             D.2,3—二甲基戊烯 参考答案: 答案:D 5.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CO2的电子式:           B.核内有8个中子的碳原子: 8 6C C.F-离子结构示意图:          D.HCN分子的结构式:H-C≡N 参考答案: D 6. 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 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参考答案: C 本题考察常见的基本实验原理及仪器的使用和选择。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所需要的实验用品是:托盘天平、研钵、坩埚、坩埚钳、三脚架、泥三角、玻璃棒、干燥器、酒精灯、硫酸铜晶体,不需要温度计A不正确;醋酸铅属于重金属盐,会使蛋白质变性而不是盐析,B不正确;焰色反应时需要铂丝,铂丝需要用盐酸洗涤,所以C是正确的。制取肥皂需要利用油脂的皂化反应,甘油属于多元醇不是油脂,油脂水解生成甘油,因此选项D也不正确。 7. 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Si、P、S、 Cl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剧烈   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C.第三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的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减弱     D.元素中期表共有18列,第8列属于第ⅧB族、第17列属于第ⅫA族 参考答案: A 略 8. 过氧苯甲酸与H2O2的分子结构中都有“—O—O—”。过氧苯甲酸可作为食品漂白剂,但它能破坏食品中的维生素C(俗名抗坏血酸)、维生素E(俗名生育酚)等,从而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这个过程主要应是维生素C、维生素E等(       ) A.酸性被中和        B.碱性被中和        C.被氧化        D.被还原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小苏打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B.氧化铁可溶于氢碘酸:Fe2O3+6H+=2Fe3++3H2O C.过量的NaH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2OH-+2H++SO42-=BaSO4↓+2H2O D.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镁溶液:2Cl-+2H2O2OH-+H2↑+Cl2↑ 参考答案: C 10. 120℃、101Kpa时,有2LH2O(g),2LCO,1LCO2,0.5LO2和1LH2组成的混合气体.现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铜粉、碳粉和氧化铜粉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充分反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列,则() A.原气体中O2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中B.尾气不可能是单一气体 C.原气体中H2O、CO2肯定存在于尾气中D.尾气不可能是CO、H2 参考答案: AB 略 11.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浓H2SO4   B、实验II: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III: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参考答案: BD 单质溴能与Na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会逐渐消失,A不正确;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浓硫酸首先将蔗糖脱水生成单质碳,然后单质碳被浓硫酸氧化而被还原成SO2,SO2具有还原性可是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B正确;在加热时稀硝酸与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硝酸被还原成NO,NO与空气被氧化生成NO2,NO2是红棕色气体,C不正确;装置Ⅳ属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正确。 12. 已知NH4CuSO3与足量的2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热,产生下列现象:①有红色金属生成②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③溶液呈现蓝色。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硫酸体现酸性     B.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C.1mol NH4CuSO3完全反应转移0.5mol电子     D.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氨气 参考答案: AC 略 13. 下列物质不能通过置换反应得到的是       A.CO                      B.Fe3O4                  C.Al2O3                  D.F2 参考答案: D 略 14. 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Li<Na<K<Rb<Cs B.密度:Li<Na<K<Rb<Cs C.熔点、沸点:Li<Na<K<Rb<Cs D.还原性:Li>Na>K>Rb>Cs 参考答案: A 【考点】碱金属的性质;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分析】A.同主族元素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a的密度大于K;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还原性依次增强. 【解答】解:A.Li、Na、K、Rb、Cs,都是同主族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半径:Li<Na<K<Rb<Cs,故A正确; B.碱金属元素单质的密度从上到下呈递增趋势,但Na的密度大于K,故B错误; C.碱金属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减小,则熔点、沸点:Li>Na>K>Rb>Cs,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还原性依次增强,还原性:Li<Na<K<Rb<Cs,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熟悉碱金属结构及性质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 15. 下列关于化学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家提出的假设有的不能被实验证实 B. 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最科学的 C. 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D. 质量守恒定律是对大量实验事实的总结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兴趣小组根据镁与沸水的反应推测镁也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资料显示:镁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白色不溶物。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验证产物、探究反应原理。 实验1:用砂纸擦去镁条表面氧化膜,将其放人盛有适量滴有酚酞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试管中,迅速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不溶物,溶液由浅红变红。 (1)提出假设 该同学对反应中产生的白色不溶物作出如下猜测: 猜测1:可能为 。 猜测2:可能为MgCO3。 猜测3:可能是碱式碳酸镁[xMgCO3·yMg(OH)2]   (2)设计定性实验确定产物并验证猜测: 实验序号 实验 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Ⅱ 将实验I中收集到的气体点燃                              实验Ⅲ 取实验I中的白色不溶物,洗涤,加入足量                                        ; 白色不溶物可能含有MgCO3 实验Ⅳ 取实验I中的澄清液,向其中加入少量CaCl2稀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存在      离子   (3)设计定量实验确定实验I的产物:称取实验Ⅰ中所得干燥、纯净的白色不溶物31.0 g,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装置A和B中。实验前后装置A增重1.8 g,装置B增重13.2 g,试确定白色不溶物的化学式                      。 (4)请结合化学用语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Mg和NaHCO3溶液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                                                                                                。 参考答案: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6分)常温下,将20.0 g 14%的NaCl溶液跟30.0 g 24%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密度为1.17 g/cm3的混合溶液. (1)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 (2)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     mol/L. (3)在1000 g水中需加入     mol氯化钠,才能使其浓度恰好与上述混合溶液浓度相等(保留1位小数). 参考答案: (1)20% (2)4.0 (3)4.3 (1)混合溶液的质量为:20.0 g+30.0 g=50.0 g,混合溶液中溶质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