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深度自测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搔更短(sāo)        悠然(shū) B.花溅泪(jiàn)        车马喧(xuān) C.不胜簪(zān)        塞上燕脂(yàn) D.折戟(jǐ)               嗟日暮(chā)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游记,状写名山大川,惊湍飞瀑,晴湖雪𪩘,乃至亭台池榭,美不胜收。 ②因此,游记小品,是最具个人风采的美文。 ③游记小品,堪称文苑奇葩。 ④陶弘景在南朝游记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中云:“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⑤小品,独抒性灵,信笔挥洒,自由书写,文极简洁而意味隽永,情思摇曳,韵趣天然。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①⑤② C.⑤③④①② D.⑤①③④②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终于圆了航母舰载机着舰这一强军梦。 B.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一幕真是惊心动魄。 C.科研人员殚精竭虑,使我国的无人战机在当代天空叱咤风云。 D.中国军人展示出震耳欲聋、蓬勃向上的“中国力量”。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B.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直接性默写填空。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 (2)争渡,争渡,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甲文的作者是南朝齐梁的思想家___________(人名);乙文的作者是_____朝的文学家柳宗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甲文和乙文的作者都寄情山水以求得精神上的慰藉,但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之后所写;乙文的作者则是为_________________而写。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的作者着眼于山之雄奇,乙文的作者重点写水之美妙。 B.甲文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一句,使全文前后呼应,上下贯通。 C.乙文中“似与游者相乐”一句,使鱼的自由与人的自由相印成趣。 D.甲文语言精练,四字成景,意趣横生;乙文语言平淡,情感跌宕错落有致。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_____________或②“_____________”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准确书写出文段中空缺的四字词语。 ①“婆娑”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选段中括号内的句子去掉,表达效果好吗?请你读一读,比较并说出理由。 3.请你结合本语段和历史课本中关于抗战的历史,用四字词概括中国人民抗战的精神和意志。(要求至少写3点。)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经过真正的古战场遗址赤壁,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发写成的。 B.第一、二句描写看似平淡,实则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C.诗人即物感兴,用“折戟”来托物言志,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 D.在这首咏史诗中,作者关注的重点是赤壁之战,以小中见大的手法,用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形象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E.诗人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重写,可谓反弹琵琶,翻出新意。 2.《赤壁》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怀?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新闻点评,指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阅读下面的新闻,请你写一段新闻点评,不超过100字。 10月1日清晨,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余万名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仪式结束后,广场和附近区域的地面上满是垃圾,影响了天安门附近的景观环境。 七、作文(共40分) 按要求作文。 题目:雨天,我想起了…… 要求: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连贯,600字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