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西洋子校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西洋子校高三物理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多选题)如图所示,在第二象限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在第一、第四象限内分别存在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 有一个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垂直x轴,从x轴上的P点进入匀强电场,恰好与y轴成45°角射出电场,再经过一段时间又恰好垂直于x轴进入下面的磁场.已知OP之间的距离为d,则带电粒子(   ) A.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B.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C.自进入磁场至第二次经过x轴所用时间为 D.自进入电场至在磁场中第二次经过x轴的时间为 参考答案: AD 2. (多选)滑块以速率v1沿固定粗糙斜面由底端向上运动,当它回到出发点时速率变为v2,若滑块向上运动的位移中点为A,取斜面底端重力势能为零,则滑块(  )   A. 上升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在A点   B. v1大于v2   C. 上升时机械能减少,下降时机械能增大   D. 上升时机械能减少,下降时机械能也减少 参考答案: 考点: 功能关系.. 分析: 由物体回到出发点的速度可知物体应受到阻力,则可知机械能的变化;要找出动能和势能和同的点,可以先表示出A点的机械能,则比较出发点与A点的机械能的关系可得出动能和势能的关系,则可得出动能和势能相同的位置. 解答: 解:A、斜面粗糙,由摩擦力,且摩擦力做负功,所以v1大于v2,可先求出斜面中点A的动能EK1和势能EPA情况,滑块初始机械能E1=mv12 …① 滑块在斜面中点A的速度vA=,在A点的机械能EA=mvA2+EPA…② 联立①②式得:EA=mv12 +EPA=E1+EPA 而因斜面与滑块间有摩擦,知E1>EA,所以EKA>EPA,故动能和势能相等的位置应出现在A点之上,故A错误,B正确; C、不论上升还是下降过程中,摩擦力都做负功,所以机械能都减小,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应注意物体上升和下降时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利用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结论:位移中点时的速度v=,则可以直接表示出中点处的动能;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碰石头,虽然鸡蛋碎了而石头完好,但鸡蛋与石头间的相互作用力仍是相等的 B.“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可以存在的 C.汽车运动的速度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同一物体所受到的力越大,它的运动状态改变越快 参考答案: AD 4. (多选)如图所示,有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质点,由两水平极板正中,以相同的初速度V0,先后垂直匀强电场射入,并分别落在负极板上甲、乙、丙三处,可以判定(    )  A.甲处质点带正电,乙处质点不带电,丙处质点带负电  B.三个质点在电场中的运动时间相等  C.三个质点在电场中的加速度a甲>a乙>a丙 D.三个质点到达负极的动能E丙>E乙>E甲 参考答案: AC 5. 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A.α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参考答案: B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氢原子从n=3能级向n=1能级跃迁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则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 2.9×1015 Hz;用一群处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 0.66  eV(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考点: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和跃迁. 专题: 原子的能级结构专题. 分析: 根据玻尔理论和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研究该金属的截止频率和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最大值. 解答: 解:根据玻尔理论得到E3﹣E1=hγ,解得:γ=2.9×1015Hz; 从n=4向n=1跃迁所放出的光子照射金属产生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最大,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方程有: Ek=(E4﹣E1)﹣hγ 得:Ek=0.66eV; 故答案为:2.9×1015,0.66. 点评: 本题是选修部分内容,在高考中,选修部分的试题难度不大,只要立足课本,紧扣考纲,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就能取得高分. 7. 总质量为M的火箭被飞机释放时的速度为,方向水平.释放后火箭立即向后以相对于地面的速率u喷出质量为m的燃气,则火箭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变为      ▲              参考答案:    (3)  8. 如图(a)所示,宽为L=0.3m的矩形线框水平放置,一根金属棒放在线框上与线框所围的面积为0.06m2,且良好接触,线框左边接一电阻R=2Ω,其余电阻均不计.现让匀强磁场垂直穿过线框,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最初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在0.6s时金属棒刚要滑动,此时棒受的安培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N;加速度的方向向_______.(填“左”、“右”)   参考答案:     答案:0.3   左 9. 质量为0.4kg的小球甲以速度3m/s沿光滑水平面向右运动,质量为4kg的小球乙以速度5m/s沿光滑水平面向左运动,它们相碰后,甲球以速度8m/s被弹回,求此时乙球的速度大小为        m/s,方向         。 参考答案: 3.9,水平向左  10. 如图8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电场是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1.0×104V/m,A、B两板相距1cm,C点与A相距0.4cm,若B接地,则A、C间电势差UAC=____,将带电量为-1.0×10-12C的点电荷置于C点,其电势能为____ . 参考答案: 11. A.两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若运行线速度之比是v1∶v2=1∶2,则它们运行的轨道半径之比为__________,所在位置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 4∶1,1∶16 2012学年普陀模拟21A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1,1∶16 12. 用欧姆表测电阻时,将选择开关置于合适的挡位后,必须先将两表笔短接,调整    ▲    旋钮,使指针指在欧姆刻度的“0”处.若选择旋钮在“×100”位置,指针在刻度盘上停留的位置如图所示,所测量电阻的值为    ▲    . 参考答案: .欧姆调零(2分)  3200 13. 电源的输出功率P跟外电路的电阻R有关。如图所示,是研究它们关系的实验电路。为了便于进行实验和保护蓄电池,给蓄电池串联了一个定值电阻R0,把它们一起看作新电源(图中虚线框内部分)。新电源的内电阻就是蓄电池的内电阻和定值电阻R0之和,用r表示,电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   ①写出新电源的输出功率P跟E、r 、R的关系式:                          。 (安培表、伏特表看作理想电表)。   ②在实物图中按电路图画出连线,组成实验电路。   ③表中给出了6组实验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在方格纸中画出P-R关系图线。根据图线可知,新电源输出功率的最大值约是           W,当时对应的外电阻约是              . U(V) 3.5 3.0 2.5 2.0 1.5 1.0 I(A) 0.2 0.3 0.4 0.5 0.6 0.7   参考答案: ①;②如图所示;③(1.0—1.1)W;R=5欧;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8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查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0m/s2,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纸带上标有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则重物由O点运动到B点时,(重物质量为0.5kg)则:重力势能减小量为_________动能的增加量是 ________________(以上数据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www.ks (2)若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则以为纵轴,以h 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下图中的           .图线的斜率表示            . 参考答案:     (1)0.956J, 0.941J(2)c , 当地重力加速度g 15. 某学习小组在用伏安法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实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V,内阻约为1.0Ω) B.电流表A(量程0~0.6A,内阻约为0.5Ω) C.电压表V(量程0~0.6V,内阻为RV =2000Ω) D.滑动变阻器R(0~20Ω) E.定值电阻R0若干 F.开关和导线若干 ①若要较精确地测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需扩大电压表量程,实验室中有以下四种阻值的定值电阻供选择,则定值电阻R0应选取(      ) A.2000Ω         B.4000Ω         C.8000Ω             D.16000Ω ②请在下面方框中画出该实验电路原理图。 ③该小组同学根据实验电路,测出七组实验数据,并利用测出的数据直接绘出了U—I图线(I为电流表A的示数,U为电压表V的示数),如图14所示。若把电流表和改装后的电压表当成理想电表,则依图线可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V,内阻r=    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④该实验测得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值与真实值存在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 参考答案: ①B(2分) ②电路如图示(3分) ③1.5,   1.0或1.1(2分) ④电压表的分流(或电表读数不准确,其它正确说法也同样给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小球a、b用等长细线悬挂于同一固定点O。让球a静止下垂,将球b向右拉起,使细线水平。从静止释放球b,两球碰后粘在一起向左摆动,此后细线与竖直方向之间的最大偏角为60°。忽略空气阻力,求:(i)两球a、b的质量之比;(ii)两球在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与球b在碰前的最大动能之比。 参考答案:                 17. (16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B和C,相距=1.0m 。物块A以速度=10m/s沿水平方向与B正碰。碰撞后A和B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C发生正碰,碰后瞬间C的速度=2.0m/s 。已知A和B的质量均为m,C的质量为A质量的k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取10m/s2) (1)计算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 (2)根据AB与C的碰撞过程分析k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C碰撞后AB的可能运动方向。        参考答案: 解析:⑴设AB碰撞后的速度为v1,AB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设与C碰撞前瞬间AB的速度为v2,由动能定理得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 ⑵若AB与C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此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同 若AB与C发生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        联立以上两式解得 代入数据解得  此时AB的运动方向与C相反 若AB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