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2023年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四中学2023年高一物理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的增量总是与时间成正比 B、位移总是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中相邻两段位移的增量总是等于at2(t时间间隔) D、质点在某段时间内位移的中点的即时速度等于质点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A 2. (单选)汽车甲和汽车乙质量相等,以相等速率沿同一水平弯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甲车在乙车的外侧.两车沿半径方向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和f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f甲小于f乙 B.f甲等于f乙 C.f甲大于f乙 D.f甲和f乙大小均与汽车速率无关 参考答案: A 根据题中的条件可知,两车在水平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地面对车的摩擦力用来 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F向=f,又有向心力的表达式F向=,因为两车的质 量相同,两车运行的速率相同,因此轨道半径大的车所需的向心力小,即摩擦力小,A 正确. 3. 如图是某交流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流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判定(    ) A.此交变电流的周期为0.1 s B.此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 Hz C.将标有“12 V,3 W”的灯泡接在此交变电流上,灯泡可以正常发光 D.此交流电的电压的最大值为12 V 参考答案: 4. 物体在恒力F1、F2、F3的共同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突然撤去恒力F1,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 A.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做曲线运动 D.速度大小一定增加 参考答案: C 【考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合力为零,故除F1,其余力的合力一定与F1等值、反向、共线;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1)初速度不为零(2)合力不为零(3)初速度方向与合力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撤去F1,其余力的合力与F1等值、反向、共线,与速度方向不共线时,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共线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当合力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研究自行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可以将自行车后轮看作质点 B.质量和速度都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C.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时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 参考答案: C 【考点】牛顿第三定律;质点的认识;惯性. 【分析】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物体可以看做质点;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可以互相抵消,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 【解答】解:A、在研究自行车后轮的转动情况时,自行车后轮的形状大小不可以忽略,因此不可以将自行车后轮看作质点,故A错误; B、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故B错误; C、电台报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的“时间”实际上指的是时刻,故C正确;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跟一对平衡力都是等值反向的一对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不可以互相抵消,一对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互相抵消,故D错误; 故选: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一光滑半圆形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P,用细绳相连系于A点,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若细绳与水平面夹角为30°,则细绳对小球的拉力FT为_______,环对小球的弹力FN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___ mg _________;________mg __ 7. 半径为和的圆柱体靠摩擦传动,已知,分别在小圆柱与大圆柱的边缘上, 是圆柱体上的一点,,如图所示,若两圆柱之间没有打滑现象,则∶∶ =     ;aA∶aB∶aC  =      。 参考答案: 8. 如图所示,一根弹簧其自由端B在未悬挂重物时,正对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挂上100 N重物时,正对刻度20。当弹簧挂50 N重物时,自由端所对刻度的读数应是_________ 若自由端所对刻度是18,这时弹簧下端悬挂的重物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选择0、1、2、3、4、5的6个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纸带旁并排放着带有最小分度为毫米的刻度尺,零点跟“0”计数点对齐,由图可以读出三个计数点1、3、5跟0点的距离填入下列表格中。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2”的瞬时速度为v2=         m/s。 参考答案: 距离 d1 d2 d3 测量值/cm 1.22 5.40 12.00 v2=0.21m/s 10. 北京时间2009年10月25日,在第十一届全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飞人刘翔以13.34s夺得冠军,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位110米栏三连冠选手,这也是刘翔伤愈复出夺得的第一个冠军头衔。从起跑线到第一个栏杆的距离为13.72 m,刘翔所用的时间为2.50s,则刘翔本次比赛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大约为      m/s。(小数点后面保留两位数字) 参考答案: 8.25 11. 带电量为C的粒子先后经过电场中的A、B两点,克服电场力做功J,已知B点电势为50V,则(l)A、B间两点间的电势差是;(2)A点的电势;(3)电势能的变化;(4)把电量为C的电荷放在A点的电势能. 参考答案: (1)V;(2)V;(3)J;(4) 12. 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       在几何中心(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 参考答案: 不一定 13. (填空)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两秤的拉力在图中作出,图中方格每边长度表示1N,O是橡皮条的一个端点,用两个直角三角板作出合力F的图示,最后得到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N。 参考答案: 7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 ①某同学用图5—10(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如图5—10(丁)所示的纸带测出点A、C间的距离为14.77cm,点C、E问的距离为16.33cm,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为9.8m/s2,重锤的质量为m =1.0kg,打点计时器每0.02s打一个点,则重锤在下落过程中: ①D点的速度为_________m/s(本空保留5位有效数字) ②纸带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Ff =        N.     ③某位同学在实验中得到的结果是增加的动能比减少的重力势能还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A.重锤的质量测量值偏大      B纸带所受阻力偏大 C.交流电频率不稳,不是50Hz  D.该同学运算能力弱,计算出错 参考答案:   (1)  4.0825  (2)  0.05   (3)    CD  15. 如图甲所示,用包有白纸的质量为1.00kg的圆柱棒替代纸带和重物;蘸有颜料的毛笔固定在电动机的飞轮上并随之匀速转动,以替代打点计时器.烧断悬挂圆柱棒的线后,圆柱棒竖直自由下落,毛笔就在圆柱棒面的纸上画出记号。如图乙所示.设毛笔接触棒时不影响棒的运动,测得记号之间的距离依次为26.0 mm、50.0 mm、74.0mm、98.0 mm、122.0 mm、146.0 mm,由此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已知电动机铭牌上标有“1200 r/min”字样。根据以上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毛笔画相邻两条线的时间间隔T=     s. (2)根据图乙所给的数据可知:毛笔画下记号“3”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3=     m/s;画下记号“6”时,圆柱棒下落的速度V6=      m/s;在毛笔画下记号“3”到画下记号“6”的这段时间内,棒的动能的增加量为       J,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J.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g=9.8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答案:(1)0.05(2)1.24,2.68、2.82、2、88。(2)在实验允许误差范围内,圆柱棒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解析:(1)由电动机的转速可知: ,由此可知第一空填0.05S;圆柱在记数点3的速度为:, ,棒的动能的增加量: ,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2)在实验允许误差范围内,圆柱棒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水平抛出的一个石子,经过0.4s落到地面,落地时的速度方向跟水平方向的夹角是53° ,(g取10m/s2 )。试求:(1)石子的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2)石子抛出的水平初速度。 参考答案: 17. 一辆质量m=2.0×103kg的汽车,经过半径r=50m的水平弯路.则: (1)当汽车的速率v=10m/s时,需要的向心力为多大? (2)若汽车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Fm=1.2×104N,为了使这辆车通过此段弯路时不发生侧滑,行驶速率的极限为多大? (3)试分析,在F1方程式赛车中,如果仅从安全角度考虑,转弯时赛车手应选择内侧车道还是外侧车道? 参考答案: 18. 一小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滚下,经4 s匀加速运动到达斜面底端,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2.求: (1)斜面长度; (2)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3)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4)运动到斜面中点时的速度.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