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朱家铺镇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朱家铺镇中学高三物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单选题)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半圆形容器的中心O点分别以水平初速度v1、v2抛出两个小球(可视为质点),最终它们分别落在圆弧上的A点和B点,已知OA与OB互相垂直,且OA与竖直方向成α角,则两小球初速度之比为: A.tan α        B.cos α  C.         D. 参考答案: C 2. 用三根轻绳将质量为m的物块悬挂在空中,如图示。已知绳ac和bc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30o和60o。则ac和bc绳的拉力大小分别为 A.mg,mg           B.mg,mg C.mg,mg           D.mg,mg 参考答案: A 3. 在图中有两个物体A、B,GA=3N,GB=4N,A用悬线挂在天花板上,B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弹簧的弹力为2N,则悬线的拉力T,B对地面的压力FN的可能值分别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C 解析:有题意“A、B间的弹簧的弹力为2N”,若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则B对地面的压力FN=GB-2N=2N,悬绳的拉力T=GA+2N=5N,B项正确;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则B对地面的压力FN=GB+2N=6N,悬绳的拉力T=GA-2N=1N,C项正确。综述本题BC项正确。 4. 某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压如图所示,经理想变压器升压后向远处输送,最后经理想变压器降压后输送给用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发电机输出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500 V B. 用户获得的交流电压频率为50 Hz C. 若增加用户用电负载的数量,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将增加 D. 若增加升压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将减小 参考答案: BC 解:A、由图象可知交流电的最大值为Um=500V,因此其有效值为,故A错误. B、发电机的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由图可知,T=2×10-2s,故,故B正确. C、若增加用户用电负载的数量,当总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P=I2R知损失功率增大,故C正确. D、增大升压变压器原线圈匝数,输出电压减小,损失的功率为,损失功率增大,故D错误. 故选BC.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交流电描述的基础知识,要根据交流电图象正确求解最大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速度等物理量,同时正确书写交流电的表达式. 5. (单选)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附近小球B以初速度v斜向上瞄准另一小球A射出,恰巧在B球射出的同时,A球由静止开始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 (A)以地面为参照物,A球做匀变速运动,B球做匀速运动       (B)在相同时间内B球的速度变化一定比A球的速度变化大       (C)两球的动能都随离地的竖直高度均匀变化       (D)A、B两球一定会相碰  参考答案: C 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 6. 电动车所需能量有它所携带的蓄电池供给。图为某电动车与汽油车性能的比较。 通常车用电动机的质量是汽油机电动机质量的4倍或者5倍。为促进电动车的推广使用,在技术上应对电动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件加以改进。         给电动车蓄电池充电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发电站。一般发电站燃烧燃料释放出来的能量仅30%转化为电能,在向用户输送及充电过程中又损失了20%,这意味着使用电动车时能量转化的总效率约为________%。 参考答案: 答案:蓄电池      电动机     16.8 解析:根据题意,使用电动车时能量转化的总效率约为30%×80%×70%=16.8%。 7. 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       。(g取10m/s2 ) 参考答案: 5 8. 质置为m的物体,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经过时间t,在这段时间内,支持力的冲量大小为 mgcosθt ,合外力对物体的冲量大小为 mgsinθt . 参考答案: 解:物体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受重力和支持力,故: N=mgcosθ 合力: F=mgsinθ 故支持力冲量: IN=Nt=mgcosθt 合力的冲量: I=Ft=mgsinθt 故答案为:mgcosθt,mgsinθt. 9.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调整木板的倾角使小车不能连接橡皮筋时恰能在木板上匀速下滑,探后第一、三次分别用一条、三条相同的橡皮筋做实验,且两次橡皮筋的伸长量相同,若第一次实验中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W,则第三次实验中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     .由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 3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考点】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分析】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其中平衡摩擦力的原因以及做法在实验中应当清楚. 【解答】解:小车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橡皮筋的拉力,正确平衡好摩擦力进行实验后,合外力的功就等于橡皮筋拉力所做的功; 因为是相同橡皮筋做实验,且两次橡皮筋的伸长相同,故三条时橡皮筋做得功应试一条时的三倍; 由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故答案为:3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10. 在2004年6月10日联合国大会第58次会议上,鼓掌通过一项决议。决议摘录如下: 联合国大会, 承认物理学为了解自然界提供了重要基础, 注意到物理学及其应用是当今众多技术进步的基石, 确信物理教育提供了建设人类发展所必需的科学基础设施的工具, 意识到2005年是爱因斯坦科学发现一百周年,这些发现为现代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 ……; . ……; .宣告2005年为                    年. 参考答案: 国际物理(或世界物理).   17、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实-1-10(a)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精确地把物体从开始挡光到挡光结束的时间记录下来.图(b)中MN是水平桌面,Q是长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长木板上相距L=0.5m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长木板顶端P点悬有一铅锤,实验时,让滑块从长木板的顶端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和4.0×10-3s.用精度为0.05 mm的游标卡尺测量滑块的宽度为d,其示数如图(c)所示.  (1)滑块的宽度d=________cm. (2)已知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       m/s,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滑块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         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010     1、0    2、5     5、25 12. 某同学设计了只用一把刻度尺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动摩擦因数的实验,主要设计思路为:用同种材料制作的两个平直木板,一木板放在水平面上,另一木板放在斜面上,两木板间用短小光滑圆弧形曲面连接,如图所示;实验中让一小滑块从斜面上木板的某点P由静止释放,小滑块最终滑到水平上木板的某点Q停下来。短小光滑圆弧形曲面可使小滑块经过时,速度大 小不变,方向由沿斜面方向变为沿水平方向。    若实验要求测量长度的次数最少,你认为应测量下列哪些物理量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序号),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μ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用你选取的物理量对应的符号表达)。 A.P点距地面的高度H B.P点到斜面底端的水平距离L C.斜面底端到Q点的距离X D.P点到Q点的水平距离S 参考答案:     (1). AD    (2). 【详解】由能量关系可知:(其中S1和x分别是斜面的长度和水平面的长度,S是P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到Q点的距离;H是斜面的高度),解得 ,则需要测量:P点距地面的高度H和 P点到Q点的水平距离S。 小滑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计算公式为. 13. 如图所示,测定气体分子速率的部分装置放在高真空容器中,A、B是两个圆盘,绕一根共同轴以相同的转速n=25r/s匀速转动.两盘相距L=20cm,盘上各开一很窄的细缝,两盘细缝之间成6°的夹角,圆盘转一周的时间为_________s;如果某气体分子恰能垂直通过两个圆盘的细缝,则气体分子的最大速率为________ m/s. 参考答案: 0.04 ;     300 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 14. (实验)(2014?宜昌模拟)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金属丝的长度l,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丝的直径d,其示数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则金属丝长度l=      cm,金属丝直径d=     mm.他还用多用电表按正确的操作程序测出了它的阻值,测量时选用“×1”欧姆挡,示数如图3所示,则金属丝的电阻R=  Ω. 参考答案: 40.25,0.229mm,9Ω. 伏安法测电阻;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解:刻度尺的读数为:40.25cm, 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刻度读数为0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2.9mm=0.229mm,所以最终读数为0.229mm. 被测电阻的阻值为9×1=9Ω 故答案为:40.25,0.229mm,9Ω. 15. 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测量重力加速度,经正确操作后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0、1、2、3、4、5、6七个测量点,相邻两测量点的时间间隔为0.04s,测量出各测量点到0测量点的距离d,记入下表中,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便可得重力加速度值. 测量点 0 1 2 3 4 5 6 d/cm 0 1.20 4.16 8.60 14.50 21.90 30.85 时间t(s) 0 0.04 0.08 0.12 0.16 0.20 0.24 (m/s)   0.30 0.52 0.72 0.91 1.10 1.29 (1)根据表格中的测量数据和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坐标纸上已经标出了刻度),选择合适的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其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为 时间t ,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为 平均速度 .并在坐标纸上画出实验图线. (2)根据你画出的图线,求出重力加速度g= 9.68(9.66~9.70)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专题: 实验题;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专题. 分析: (1)、根据题意选取坐标的含义,再使用描点法描点,然后连线;(2)、根据实验的原理:y=gt2,以及图线斜率的意义解答即可. 解答: 解:(1)由题意可知,选择合适的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其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为时间t, 纵轴所代表的物理量为平均速度; 使用描点法首先描点,然后连线如图; (2)由图线可求得斜率为:k==4.84, 因为=gt,即=?t, 故=4.84,g=9.68m/s2. 故答案为:(1)t,;(2)9.68.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在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正确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出加速度.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 16. 如图所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