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瑞安私立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私立实验中学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若要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少量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A.生石灰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参考答案: B 2. 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物质的量 参考答案: A 略 3. 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 A.NH3       B.CH4        C.NaHCO3       D.HClO 参考答案: D 略 4. 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2008年6月中旬,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一个居民小区,同住一栋楼的两家人相继得上一种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严重偏低。经黑龙江省辐射监督管理站的专家检测,发现是放射性物质铱-192在作怪。则Ir中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为                                         (    ) A.115                B.38             C.269              D.154 参考答案: B 略 5. 下列分子中,与其他三种分子所含电子数不同的是 A. HCl    B. N2    C. CO    D. C2H2 参考答案: A 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氯化氢、氮气、一氧化碳和乙炔含有的电子数分别是18、14、14、14,因此与其他三种分子所含电子数不同的是HCl,答案选A。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紫外线、饱和(NH4)2SO4溶液、CuSO4溶液、福尔马林等作用下,蛋白质均会发生变性 B.在一定条件下,氨基酸之间能发生反应,合成更复杂的化合物(多肽) C.为检验皂化反应进行程度,取几滴反应液,滴入装有热水的试管中,震荡,若有油滴浮在液面上,说明油脂已完全反应 D.检验淀粉在稀硫酸催化条件下水解产物的方法是:取适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观察是否出现红色沉淀 参考答案: B 【考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肥皂的制取;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分析】A、将(NH4)2SO4溶液加入蛋白质溶液,该过程为盐析; B、氨基酸含有氨基、羧基,可发生取代、缩聚反应; C、油脂的皂化反应液不分层; D、葡萄糖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 【解答】解:A、将(NH4)2SO4溶液加入蛋白质溶液,出现沉淀,是盐析不是变性,故A错误; B、氨基酸含有氨基、羧基,可发生取代、缩聚反应,可生成二肽、多肽或蛋白质,故B正确; C、油脂的皂化反应液不分层,则皂化反应液滴于装有热水的试管中,振荡,有油滴浮在液面上,可说明油脂皂化不完全,故C错误; D、淀粉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葡萄糖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所以要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葡萄糖时要先中和酸,否则无法成功,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方案评价,涉及蛋白质性质、物质检验,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原理的掌握,明确物质性质及实验操作规范性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D,题目难度中等.   7. “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nm~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某研究所将纳米碳均匀的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的物质: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具有丁达尔现象 ④不能透过半透膜 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止后会出现黑色沉淀。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①③④⑥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纳米材料的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属于胶体粒子的范围,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属于胶体,具有胶体的性质。故选C。 8. 根据下列事实:①X+Y2+=X2++Y;②Z+H2O(冷)=Z(OH)2+H2↑;③Z2+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X > Z > Y > W      B. Z > W > X > Y      C. Z > Y > X > W      D. Z > X > Y > W 参考答案: D 9. (不定项)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碱性氧化物:Na2O、CaO、MgO、 B.碱:纯碱、烧碱、熟石灰、苛性钠 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 D.氧化物:CO2、NO、SO2、H2O 参考答案: AD 试题分析:A.碱性氧化物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Na2O、CaO、MgO均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它们属于碱性氧化物,A项正确;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类,不属于酸性氧化物,B项错误;C. NH3·H2O是一元弱碱,不属于铵盐,C项错误;D.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CO2、NO、SO2、H2O均是氧化物,D项正确;答案选AD。 10. 在C(s)+CO2(g)═2CO(g)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 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 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恒容下充入N2⑤恒压下充入N2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A.①④ B.②③⑤ C.①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专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增大压强、浓度、温度等,均可加快反应速率,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①缩小体积,增大压强,有气体参加反应,则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②C为纯固体,增加碳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 ③通入CO2,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④恒容下充入N2,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 ⑤恒压下充入N2,反应体系的分压减小,反应速率减小,故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速率的因素,为高频考点,把握影响反应速率的常见因素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1.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 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B. 除去KNO3中少量NaCl 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C.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 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 D.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 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   参考答案: A A. 配制100 mL 1.0 mol/L CuSO4溶液,不能用100 mL蒸馏水将25 g CuSO4?5H2O溶解,否则无法洗涤和定容,A 不正确;B.将含有少量NaCl的KNO3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可以除去KNO3中少量NaCl,得硝酸钾,B正确; C.双氧水有还原性,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可以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C正确; D.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可以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D正确。本题选A。 12. 一定温度下,在3个容积均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 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容器 温度 物质的起始浓度 物质的平衡浓度 Ⅰ 400 0 Ⅱ 400 0   Ⅲ 500 0 A. 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 C. 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平衡常数小于容器Ⅲ中平衡常数 D. 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小 参考答案: B 【详解】A. 由表格信息可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 B. 对比Ⅰ、Ⅱ,在相同温度下反应,但Ⅱ中反应物浓度较大,由方程式2H2(g)+CO(g)?CH3OH(g)可知,增大浓度,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正向为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浓度转化率会增大,则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小,故B正确;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Ⅰ、Ⅱ中温度相同,即反应平衡常数相同,故C错误; D. 对比Ⅰ、Ⅲ,Ⅲ温度较高,浓度相同,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增大,则容器Ⅲ中的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故D错误。 故选B。 13. 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固体   NH4++OH﹣=NH3↑+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Ca(OH)2+2H+=Ca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  Cu+Ag+=Cu2++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   CaCO3+2H+=Ca2++H2O+CO2↑ 参考答案: D 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A.漏写碳酸氢根离子与NaOH的反应; B.石灰水中氢氧化钙应写成离子形式; C.电子、电荷不守恒; D.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解答:解:A.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固体的离子反应为HCO3﹣+NH4++2OH﹣=NH3.H2O+H2O+CO32﹣,故A错误; B.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为OH﹣+H+=H2O,故B错误;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为Cu+2Ag+=Cu2++2Ag,故C错误;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的离子反应为CaCO3+2H+=Ca2++H2O+CO2↑,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的正误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离子反应的书写方法为解答的关键,侧重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14.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的一组是                         (    )  A.I2 、Br2 、Cl2 、F2               B. F2 、Cl2 、Br2、I2  C.F- 、Cl- 、Br-、I-              D. Li、Na、K、Rb 参考答案: B 略 15. 下列各组离子在呈强酸性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Cu2+、K+、 NO3-、Cl-                     B.Na+、Fe2+、NO3-、I-                         C.NH4+、Mg2+、HCO3-、Cl-                  D.K+、Al3+、ClO-、NO3-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为了验证SO2的性质,某同学利用输液管设计了如图1微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装置l中的现象是      ;装置3中证明SO2具有     性. 图1 图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2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SO2+H2O=H2SO3,H2SO3显酸性 B.实验结束后将输液管1加热溶液不变色 C.实验结束后,可由a导管向装置中加水,将气体赶出后再拆装置,防止残留的SO2有毒气体污染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