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焦桥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焦桥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1 B. 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C. 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 kJ·mol-1,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D. 500 ℃、30 MPa下,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 ΔH=-38.6 kJ·mol-1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燃烧热产生的水,应是液态水,故错误;B、4g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285.8/2kJ=571.6kJ,故正确;C、中和热的反应方程式为H+(aq)+OH-(aq)=H2O(l) △H=-57.3kJ·mol-1,而硫酸和氢氧化钙产生CaSO4,会伴随热效应,故错误;D、此反应是可逆反应,不清楚题目中消耗N2或H2的量是多少,故错误。 2.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后,既有气体生成又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②过量的NaOH溶液和铝铵矾[NH4Al(SO4)2]溶液混合 ③少量电石(CaC2)投入到过量的NaHCO3溶液中④Na2O2投入到FeCl2溶液中   A.②④    B.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B 略 3. 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①可除去Cl2中的HCl杂质 B.装置②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C.装置③可制取金属锰 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H2、CO2、Cl2、HCl、NO2等气体 参考答案: B 略 4. 某同学查阅教材得知,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他在探究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回收利用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固体溶解速度 B. 操作②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C. 操作③中盛放药品的仪器是坩埚 D. 操作④的目的是除去滤渣中杂质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A.操作①中玻璃棒起到搅拌加速溶解的作用,故A正确;B.普通锌锰电池筒内无机物质主要成分为MnO2、NH4Cl、ZnCl2等物质,NH4Cl、ZnCl2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操作②是把固体与溶液分离,应是过滤,故B正确;C.由图可知操作③是在坩埚内灼烧滤渣,通常把泥三角放在三角架上,再把坩埚放在泥三角上,故C正确;D.二氧化锰是黑色固体,能作双氧水的催化剂,灼烧后的滤渣能加快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能证明黑色固体是二氧化锰,所以该实验的目的不是除去滤渣中杂质,故D错误。 5. 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投入到7mol/l的盐酸100 ml 中。恰好完全溶解 ,在所得的溶液中再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Fe2+ 完全转化为Fe3+ .。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71.4%     B   72.4%   C   70.0%     D   63.6% 参考答案: A 略 6. 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实现中华民族千年“九天揽月”的梦想。“嫦娥一号”完成四大科学目标之一是探测下列14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K、     Th(钍) 、U(铀)、O、Si、Mg、Al、Ca、Fe、Ti(钛)、Na、Mn、Cr(铬)、Gd(钆)。下列有关14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主族元素                    B.能与烧碱溶液反应的单质只有铝 C. Na、Mg、Al均采用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的方法冶炼       D.有5种元素位于短周期中 参考答案: D 7. 已知 ①2C(s)+O2(g)===2CO(g);ΔH=-221.0kJ·mol-1 ②2H2(g)+O2(g)===2H2O(g);ΔH=-483.6kJ·mol-1 则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       A.+131.3kJ·mol-1                                 B.-131.3kJ·mol-1 C.-352.3kJ·mol-1                                       D.+262.6kJ·mol-1 参考答案: A 略 8.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饱和氯水中:Cl-、NO3-、Na+  、SO32- B.c(H+)=的溶液中:K+、Fe3+ 、Cl-、SO42- C.澄清透明的溶液中:Cu2+、NH4+、NO3—、ClO4— D.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溶液中:CH3COO-、HCO3-、Na+、K+ 参考答案: C 略 9. 下列四种溶液中,室温下由水电离生成的H+浓度之比(①:②:③:④)是(  ) ①pH=0的盐酸 ②0.1mol?L﹣1的盐酸③0.01mol?L﹣1的NaOH溶液 ④pH=11的NaOH溶液. A.1:10:100:1 000 B.0:1:12:11 C.14:13:12:11 D.14:13:2:3 参考答案: A 【考点】水的电离. 【分析】电离平衡为H2O?H++OH﹣,在水中加入酸或者碱溶液,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的,碱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据此计算出各项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 【解答】解: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是水电离,碱溶液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 ①pH=0的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mol/L,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为: mol/L=1×10﹣14mol/L; ②0.1mol/L盐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为: mol/L=1×10﹣13mol/L; ③0.01mol/L的NaOH 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 mol/L=1×10﹣12mol/L; ④pH=11的NaOH 溶液,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10﹣11mol/L; 所以由水电离产生的c(H+)之比①:②:③:④=1×10﹣14mol/L:1×10﹣13mol/L:1×10﹣12mol/L:1×10﹣11mol/L=1:10:100:1000,故选A.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8 g环已烷含共价键数目为0.4NA B.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0.1 mol氧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4NA C. 142 g Na2SO4和Na2HPO4固体混合物中,阴阳离子总数为3NA D. 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 mol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电路中转移电子数为0.2NA 参考答案: C A. 2.8 g环已烷的物质的量为 = mol,含共价键数目为mol ×18 NA =0.6NA,故A错误;B.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元素由-1价变为0价生成氧气,故当生成0.1mol氧气时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B错误;C、Na2SO4和Na2HPO4的摩尔质量均为142g/mol,故142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而且两者均含2个钠离子和1个阴离子,故1mol混合物中含离子共3NA个,故C正确;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mol 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说明阳极上析出的是0.1mol氧气,阴极上析出的是0.1mol铜和0.1mol氢气,故转移0.4mol电子即0.4NA个,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相关计算。本题的难点是D,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加入Cu(OH)2能使溶液复原,说明阳极上析出的是氧气,阴极上析出的是铜和氢气。 11. 三室式电渗析法处理含Na2SO4废水的原理如图所示,采用惰性电极,ab、cd均为离子交换膜,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两膜中间的Na+和SO42-可通过离子交换膜,而两端隔室中离子被阻挡不能进入中间隔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溶液pH增大 B.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 C.负极反应为2H2O-4e–=O2+4H+,负极区溶液pH降低 D.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电解池中阴离子向阳离子移动,因此通电后中间隔室的SO42-离子向正极迁移,正极区氢氧根放电,产生氢离子,所以正极区溶液pH减小,A错误。阳极区氢氧根放电,产生硫酸,阴极区氢离子放电,产生氢氧化钠,因此该法在处理含Na2SO4废水时可以得到NaOH和H2SO4产品,B正确。负极区氢离子得到电子,使溶液中c(H+)增大,所以负极区溶液pH升高,C错误。当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25mol的O2生成,D错误。 12. 测定Cu(NO3)2?nH2O的结晶水含量,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O B.称量样品→加热→用已知质量的无水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并称量 C.称量样品→加热→冷却→称量Cu(NO3)2 D.称量样品→加NaOH→过滤→加热→冷却→称量CuO 参考答案: C 略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火焰上灼烧后闻气味和焰色反应等方法都可鉴别纤维素和蛋白质     B.1828年德国化学家武勒通过蒸发氰酸铵水溶液得到尿素,其意义在于找到了合成尿素的一种实用途径     C.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门捷列夫等对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D.测定出土文物标本出14C在碳元素中原子数含量的减少程度,可推算文物的大致年代 参考答案: D 略 14. (08惠州调研)既能与盐酸反应得到气体,又能与NaOH溶液反应得到气体的单质是() A.NaHCO3     B.NH4Cl     C.NH4HCO3    D.Al   参考答案: 答案:D 15. 某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发生反应2NO2(g)?N2O4(g)△H<0,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再充入少量NO2,达平衡后NO2的转化率升高   B. 再充入少量NO2,达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增大   C. 再充入少量N2O4,达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减小   D. 升高温度,体系的颜色加深 参考答案:   考点: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和生成物都只有一种,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NO2,相当给原体系增压,由此分析. 解答: 解:A、再充入少量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后NO2的转化率升高,故A正确; B、再充入少量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后NO2的体积分数减小,故B错误; C、再充入少量NO2,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