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花明楼镇联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长沙市花明楼镇联校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反应转化关系(未配平)肯定不正确的是 A、S+KOH → K2SO3+K2S+H2O B、FeO+HNO3→   Fe(NO3)3+H2O C、Cu2O+H2SO4 → CuSO4+Cu+H2O D、 Cu+2Ag+===Cu2++2Ag、                                 参考答案: B 略 2. 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①NaHCO3 ②Al2O3③Al(OH)3 ④Al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 参考答案: D 3. 反应4A(g)+5B(g)?4C(g)+6D(g),在5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010 mol?L﹣1?s﹣1 B.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 C.容器中A的物质的量一定增加了0.30 mol D.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一定是4:5:4:6 参考答案: B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根据v=计算v(C),再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v(A); B.半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D为0.45mol,D的起始量不一定为0; C.A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增大,则A的一定减小; D.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与物质的起始投入的量及转化率有关. 解答:解:A.v(C)==0.002mol?L﹣1?s﹣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v(C)=0.002mol?L﹣1?s﹣1,故A错误; B.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根据方程式4A(g)+5B(g)=4C(g)+6D(g)可知,生成D的物质的量为0.45mol,D的起始量不一定为0,故容器中含D物质的量至少为0.45 mol,故B正确; C.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30mol,根据方程式4A(g)+5B(g)=4C(g)+6D(g)可知,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3mol,A减小0.3mol,故C错误; D.半分钟后,容器中A、B、C、D的物质的量的比与物质的起始投入的量及转化率有关,可能为4:5:4:6,也可能不是,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计算、反应速率计算,难度不大,注意物质A、B的起始量不确定,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巩固 4. 参考答案: B 5. 食品中含有过量的(丙烯酰胺)可能引起令人不安的食品安全问题。 关于丙烯酰胺有下列叙述:①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②能发生加聚反应, ③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④是高分子化合物。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图为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已知a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是次外层电子数目的一半,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d   a b c A.元素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b弱                              B.元素a的原子半径比d的大 C.元素a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 D.元素a单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参考答案: C 略 7. “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应该分类回收。生活中废弃的铁锅、铝制的易拉罐、铜导 线等可以归为一类加以回收,它们属于(     )    A.  氧化物         B.  盐         C.  金属或合金          D.  碱 参考答案: C 略 8. 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H+、OH-、Na+                                  B、K+、NO3-、Cu2+  C、Ba2+、SO42-、Na+                                D、Fe3+、OH-、NH4+ 参考答案: B 略 9. 设反应C+CO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v1增大,v2减小 D.v1减小,v2增大 参考答案: A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以此解答. 【解答】解: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 故选:A. 10. 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对它的认识有错误的是( ). A.它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A族 B.它的最高正价为+5,负价为-3 C.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一种强酸 D.它的非金属性比磷弱比氧强 参考答案: D 11.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先滴加BaCl2溶液后滴加稀硝酸 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解 原溶液中有SO42- B 先滴加2滴KSCN溶液,再滴几滴新制的氯水 先不显红色,再滴新制的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 原溶液中有Fe2+ 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Na+,无K+ D 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溶液变浑浊 原溶液中有CO32-   参考答案: B A.白色沉淀可能为AgCl,则原溶液中可能有SO42-或氯离子,又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还可能含有亚硫酸根离子,A错误;B.先不显红色,排除铁离子的干扰,再滴新制的氯水后溶液变为红色,说明原溶液中有Fe2+,B正确;C.观察K的焰色反应需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由现象可知,原溶液中一定有Na+,不能确定是否含K+,C错误;D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气体可能是CO2或SO2,因此原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侧重离子检验的考查,进行离子检验时一定要注意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例如检验硫酸根离子时首先加入盐酸,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12.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是         A.Fe               B.Al2O3             C.NaHCO3      D.CO2 参考答案: A 略 13. 在密闭系统中有反应C(s)+CO2(g) 2CO(g),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措施是 ①通过减小容器体积增大压强   ②升高温度   ③将炭粉碎   ④通入CO2   ⑤增加炭的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A 【详解】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中,增大压强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①符合题意;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②符合题意;将炭粉碎,即增大接触面积,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③符合题意;通入CO2,即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故④符合题意;增加炭的量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故⑤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有:温度,压强,接触面积,浓度,形成原电池,催化剂等均能影响化学反应速率。   14.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 A. O3    B. CO    C. CH4    D. N2 参考答案: C O3、CO、CH4、N2的摩尔质量依次为48g/mol、28g/mol、16g/mol、28g/mol,根据n=,等质量的四种气体物质的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H4CO=N2O3;同温同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物质的量之比,体积最大的为CH4,答案选C。 15.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干冰、铁、氯化氢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烧碱、液态氧、碘酒       D.空气、氮气、胆矾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0分)有5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Ba(NO3)2.KCL.NaOH.CuSO4.Na2SO4,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可鉴别它们。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5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⑵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现象: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 ②现象: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                ; 由上述两个现象可知,被检验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⑶最后可利用试剂              (填化学式)鉴别余下未检出的物质。 参考答案: ⑴均形成溶液,其中一种溶液呈蓝色,其他为无色(1分);CuSO4(1分) ⑵①Ba(NO3)2+CuSO4===Cu(NO3)2+BaSO4     (2分) ②CuSO4+2NaOH===Cu(OH)2   +Na2SO4          (2分) ③Ba(NO3)2 .NaOH (2分) ⑶Ba(NO3)2 (2分)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把0.6 mol X气体和0.6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 = nZ(g)+2W(g) 。2 min 末已生成0.2 mol W ,若以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 mol/L·min,计算: (1)化学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多少? (2)2 min末时Y的浓度。        (3)前2 min内用X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 参考答案: (1)n:2 = n(Z):n(W) = 0.1mol/L·min×2min×2L:0.2mol  n = 4 (2) c(Y) = n(Y)/V  = (0.6mol-0.2mol÷2)/2L  = 0.25mol/L (3) v(X):v(Z) = 2:4  v(X) = 1/2×0.1mol/L·min = 0.05 mol/L·min 18. 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投入100 mL一定浓度的盐酸中,合金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浓度为5 mol/L的NaOH溶液,生成的沉淀跟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横坐标体积单位是mL,纵坐标质量单位是g)(需要写出简单的求解步骤) 求:①合金中Mg的质量; ②所用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③a 的值. 参考答案:   ①4.8g   ②8mol/L  ③19.4 略 19.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某同学将一块部分被氧化的钠块用一张已除去氧化膜、并用针刺一些小孔的铝箔包好,然后放入盛满水且倒置于水槽中的容器内。待钠块反应完全后,在容器中仅收集到1.12 L氢气(标准状况),此时测得铝箔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0.27 g,水槽和容器内溶液的总体积为2.0 L,溶液中NaOH的浓度为0.050 mol·L-1。       (1)写出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