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南市丁集职业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安徽省淮南市丁集职业中学高一化学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已知某反应是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B.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 该反应发生时,一定不需要加热 D. 如果该反应开始时需加热,则一直要加热反应才能继续进行 参考答案: A 【详解】A、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是放热反应,故A正确; B、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有的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需要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故C错误; D、放热反应加热到一定温度开始引发,然后停止加热,反应放出的热量已满足反应所需温度,反应能继续进行,故D错误; 故选A。 2. 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氧化钡溶液的是(  ) A.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参考答案: C 解析 乙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气体,乙醇和碳酸钠溶液互溶,苯与碳酸钠溶液分层,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3.  下列递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Na、Mg、Al还原性依次减弱         B.I2、Br2、Cl2氧化性依次增强 C.C、N、O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D.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参考答案: C 略 4. 在盛有碘水的试管里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 (     )         A.分层,上层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      B. 分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紫红色    C. 不分层,液体紫红色                 D. 不分层,液体为无色 参考答案: B 略 5. 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后变红,说明该溶液中存在 A.NO3-          B.Fe3+                    C.SO42-          D.Mg2+ 参考答案: B 略 6. Cl与Cl-两种粒子中,相同的是 A、化学性质  B、核外电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核外电子层数 参考答案: D 7. 已知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5NH4NO32HNO3+4N2↑+9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 N2是还原产物,HNO3是氧化产物 C.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3∶5    D. 每生成4mol N2转移15mol电子 参考答案: D 在5NH4NO32HNO3+4N2↑+9H2O的反应中,铵根离子中的氮元素由-3价升高为0价,被氧化,硝酸根离子中氮元素由+5价降低为0价,被还原,氮气既是还原产物也是氧化产物。 A.判断一个化学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看有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如碳酸钙的分解反应CaCO3CaO+CO2↑,因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就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氮气既是还原产物也是氧化产物,而由硝酸根离子到硝酸并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所以硝酸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故B错误;C.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可知被氧化的氮原子与被还原的氮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5-0):[0-(-3)]=5:3,故C错误;D.根据方程式可知,当生成4mol N2时,有5mol铵根离子失去电子5×[0-(-3)]=15mol,有3mol硝酸根离子得到电子3×(5-0)=15mol,所以每生成4mol N2转移15mol电子,故D正确。答案选D。 8.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Cl2→2Cl-;MnO4-→Mn2+; Cr2O72-→Cr3+-;HNO3→NO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的量最多的是    A.Cl2     B.MnO4-   C.Cr2O72-   D.HNO3 参考答案: C 略 9.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元素不能作为半导体材料是 A.Se      B.Ge         C.Te          D.Si 参考答案: C 10. 现有CO、CO2、O3(臭氧)三种气体,它们分别都含有6mol氧原子,则三种 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 1:1:1         B. 1:2:3        C. 3:2:1      D. 6:3:2 参考答案: D 11. 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酸性:HClO4>HBrO4>HIO4       B.碱性:NaOH>Mg(OH)2>Al(OH)3 C.稳定性:PH3>H2S> HCl        D.非金属性:F>O>S 参考答案: C 略 12. 已知硫酸铅难溶于水,也难溶于硝酸,却可溶于醋酸铵溶液中,形成无色的溶液,其化学方程式是:PbSO4+2NH4Ac = Pb(Ac)2+(NH4)2SO4。当Pb(Ac)2(醋酸铅)溶液中通入H2S时,有黑色沉淀PbS和弱电解质HAc生成。表示这个反应的有关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Pb(Ac)2+H2S = PbS↓+2H Ac            B.Pb2++H2S = PbS↓+2H+ C.Pb2++2Ac-+H2S = PbS↓+2H Ac         D.Pb2++2Ac-+2H++S2- = PbS↓+2HAc 参考答案: A 略 13. 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二氯甲烷含有NA个二氯甲烷分子 B、1L 0.1mol/L乙酸溶液中H+数为0.1NA C、17.6g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为3.2 NA个 D.1mol Na2O2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 NA 参考答案: C 略 14. 光纤通信是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导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 A.石墨                     B.石英                   C.石灰石                   D.高纯硅 参考答案: B 略 1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奥运会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B.NaC1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C.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稀硫酸洗涤铂丝 D.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参考答案: B 考点:焰色反应. 分析:A.只有钾的焰色反应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B.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只要含有的金属元素相同,灼烧时火焰颜色就相同; C.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稀盐酸洗涤铂丝; D.有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没有颜色. 解答:解:A.只有钾的焰色反应的观察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滤去黄光,避免钠的焰色对钾的焰色的干扰,故A错误; B.因焰色反应是元素的性质,只要含有的金属元素相同,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颜色都相同,NaC1与Na2CO3灼烧时,火焰颜色为钠的颜色,都为黄色,故B正确; C.做焰色反应实验时,用稀盐酸洗涤铂丝,稀盐酸加热易挥发,稀硫酸不能挥发,故C错误; D.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都有颜色,如铁灼烧时火焰没有颜色,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焰色反应,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平时须熟记常见的元素的焰色.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实验室用Na2CO3·10H2O晶体配制24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需仪器除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一种主要仪器X。则仪器X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配制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________ED; A.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洗涤液均注入仪器X,振荡 B.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Na2CO3·10H2O晶体,放入烧杯中,再加入少量水,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完全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2CO3溶液沿玻璃棒注入仪器X中 D.将仪器X盖紧,振荡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F.继续往仪器X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处 (4)若出现如下情况,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 ①没有进行A操作     ②称量时,Na2CO3·10H2O已失去部分结晶水 ③进行E操作时俯视   ④D操作完成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参考答案: (1)250 mL容量瓶    (2)7.2g    (3) BCAF    (4)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具体考查实验的仪器、步骤、误差分析及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使用一定规格的容量瓶,本题配制240mL的溶液,因为容量瓶的容积不是任意的,所以先配制250mL0.1 mol·L-1 Na2CO3溶液,然后再从其中取出240mL溶液即可,故本题答案为250 mL容量瓶 (2)先配制25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则n(Na2CO3)=0.25×0.1mol=0.025mol ,题目中使用Na2CO3·10H2O晶体来配制溶液 ,所以计算所需固体的质量时必须根据Na2CO3·10H2O进行计算,m(Na2CO3·10H2O)=0.025mol×286g·mol -1=7.15g,因为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所以只能用托盘天平称量7.2gNa2CO3·10H2O晶体。 (3)配制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振荡、定容,故答案为BCAF   (4)①转移溶液后,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一部分溶质损耗,所测浓度结果偏低  ②   称量时,Na2CO3·10H2O已失去部分结晶水,则Na2CO3·10H2O晶体中Na2CO3的百分含量变大,导致实际的Na2CO3质量偏大,所测结果偏高。③定容时俯视,所加蒸馏水体积偏小,故所测浓度结果偏高。 ④定容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又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相当于将溶液稀释,结果偏低。故浓度偏高的有②③ 点睛:部分同学在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时,将溶液的体积看做了240mL,实验室中没有240mL的容量瓶,只能使用250 mL的容量瓶,故在计算时溶液的体积必须取250 mL。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将4480mL 标准状况下的HC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则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_________?若取出这种盐酸10.0mL,向其中加水配制成1L溶液,则所得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应该为多少_________? 参考答案: 2 mol/L    0.02 mol/L 【详解】标准状况下4480mL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是4.48L÷22.4L/mol=0.2mol,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则所得盐酸的物质的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