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全面依法治国(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专题突破练七 全面依法治国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九十九个公平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执法司法中万分之一的失误,对当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这启示我们(  )                  ①科学立法,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②自觉学法,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 ③规范执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④公正司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有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科学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体现客观规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这启示我们在立法工作中应(  ) ①增强立法的程序性,确保法律体现全体公民的意志 ②实行开门立法,努力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 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严格遵循立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公安、文化等部门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应当依法及时处理。有群众向公安机关举报,某网民在网上发布多条侮辱诋毁卫国戍边英雄官兵的言论。警方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该网民刑事拘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英烈保护法的制定和实施体现国家和广大人民的意志 ②群众向有关机关举报是公民享有政治自由的重要体现 ③公民的言论自由是有限度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④公安机关依法履行社会建设职能,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规定,相关各方应建立权力沟通、协调、协同机制,形成多元共治新格局,实现流域治理从竞争到合作、从扯皮到协调、从对抗到协同的转变,使“长江之水更清、两岸更绿”。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 ①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就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 ②以良法推动善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 ③以法律管权管事管人是提高立法质量的必要条件 ④多元共治是推进生态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2020年1月,某县公安局民警接举报,网民官某在同学群内散发关于疫情的不实消息。公安局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后,对官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这表明(  ) ①在网上我们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②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③在网上发布任何信息都是违法行为 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民法典各分编草案自审议以来,积极听取人民群众意见。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典覆盖了公民一生每个阶段的各种权利,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材料告诉我们(  ) ①立法机关健全与社会公众沟通机制,推动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②立法过程要严格遵循立法程序,确保制定的法律体现公民意志 ③立法机关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按立法工作规律办事 ④依法治国要求立法依靠人民,使法律反映和服务于人民的诉求和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全面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要求公民 (  ) ①贯彻严格执法的法治精神 ②增强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法治意识 ③营造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治环境 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解决问题靠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8.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给个人信息保护带来许多新挑战。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严格限制处理敏感个人信息、明确国家机关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义务等方面有关问题进一步广泛听取意见,深入研究论证。这说明(  ) ①人民代表大会始终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②民主集中制是人大制度的基本原则 ③我国健全公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和方式 ④我国优化协商民主展现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1年3月,《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该文首次公开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涉及依法治国的方方面面。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①应科学立法,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②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③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④要不断提升司法机关水平,务必从严司法,保障司法公正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的指导意见》,要求人民法院在司法裁判中遇到“扶不扶”“劝不劝”“管不管”等法律和道德难题时,亮明立场,辨明方向,以司法公正引领社会公正,让遵法守纪者扬眉吐气,让违法失德者寸步难行。这一要求(  ) ①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统一,让司法有力量、有温度 ②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完善,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 ③推进文化与政治交融,发挥文化在司法审判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发挥司法裁判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规则引领和价值导向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公正司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全国各级法院的工作目标。为此,人民法院必须(  ) ①规范立法工作体制,提高立法质量 ②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③坚持司法为民,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 ④坚持民主集中制,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核心要义,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要保持繁荣稳定,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必须完善香港选举制度。完善香港选举制度(  ) ①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港人的权利,保障香港的稳定 ②是维护香港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必要之举 ③为香港更好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 ④有助于推进依法治国,提高特区政府的治理效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高度重视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首要任务,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将宪法实施和监督提高到新水平。这说明 (  ) ①司法机关要发挥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②必须把依宪执政作为党的执政理念 ③我国致力于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国家 ④我国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近年来,刑事责任年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0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对社会关注的低龄未成年人刑责范围进行了重大修改。这表明(  ) ①公平性是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属性和法治建设基本要求 ②人大积极回应社会关注,通过立法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③法律内容应反映公民意愿和价值取向,坚持民主立法 ④国家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要抓好改革任务落地见效,真正“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提高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下对材料概括正确的是(  ) ①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②依法治国要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要切实守好公正司法这道防线 ④人大通过行使决定权完善法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大国治理,机杼万端,法治始终是令人瞩目的关键词。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民法典的制定和实施是如何契合我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命题的。(9分) 1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正式迈入“民法典时代”。 立法有温度,民生总关情,看似高冷的国家立法,其实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难免遇到不愉快的“小事”,比如遭遇“霸座”、被“垃圾信息轰炸”……如今,这些生活中看似微小的“闹心”事,民法典都进行了一一“校正”。 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民法典在体例结构、法治理念、法治原则、规范体系、制度设计等方面,都呈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中华文明的印记。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建议,立法回应了现实关切。而且,民法典的制定克服了以往民事立法的碎片化现象,按照民法的科学原理架构民法典,体现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贯通。 编纂民法典意义重大而深远,实施好民法典意义同样重大而深远。民法典这部新时代的人民法典一定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事法治保障。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落地生根。(1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南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阔步前进、持续发展。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目标,两级人民法院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不断提升司法能力和水平,书写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新篇章。 材料二 为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特约监督员座谈会。会议指出,全市人民法院要切实增强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畅通渠道、搭好桥梁,主动征询意见建议,邀请监督员参与人民法院相关活动,为监督员了解人民法院工作提供便利,共同维护司法的公正公信。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在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政机关的关系中做到司法为民、公正司法。(8分) (2)有人认为,加强监督就能保证公正司法。对此,你是如何认识的?请结合材料二和政治与法治相关知识加以分析。(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成就斐然,为国家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立法工作的三大成就:一是从1954年宪法规定的高度集权的一级立法体制,逐步地发展成统一的、分层级的、多类别的立法体制;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立法程序;三是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截至2018年8月,我国现行有效法律267件,行政法规756件,地方性法规12000多件,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法治改革方案由党中央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委员会)统一审议决策,重大改革由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决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