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讲义第9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九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课标要求:引述宪法序言,说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明确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 科学精神:明确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改革开放的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 思维导图 核心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基本 国情 内容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地位 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主要 矛盾 根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主要 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 任务 决定 因素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两大 历史 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人民的抗争: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思想 基础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阶级 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领导 力量 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重大 意义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3)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 三种政治力量 三种建国方案 结果 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以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 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民族资产阶级(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 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进步力量,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 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提醒] 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历史成果 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历史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提醒] 在近代,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指的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考向一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典例1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推动的戊戌变法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辛亥革命,都没有完成救中国的任务。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走不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对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①帝国主义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不愿意领导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③资产阶级没有自己的政党和革命纲领 ④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之所以走不通,与帝国主义利益方面的因素、封建势力的阻挠、资产阶级软弱等情况有关,①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资产阶级有自己的政党和革命纲领,也有意愿领导中国民主革命,②③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变式1 习近平总书记把近代中国的国情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他明确指出:“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不符合当时事实;③不符合题意,1978年,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向二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典例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这一重大论断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错误,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④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变式2 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简言之,用阶级斗争的手段,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并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革命纲领。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  ) ①把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为最终奋斗目标 ②带领中国人民开始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③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给出了正确回答 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②错误,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易错点 混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其他矛盾 提醒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包括两个: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训练 19世纪末,义和团曾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说明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有(  )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人民大众与专制清政府的矛盾 C.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D.中国农民和外国传教士的矛盾 答案 A 解析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具有爱国主义性质,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核心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1.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标志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意义 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提醒]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 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意义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开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目的 生产力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 建设 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意义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结论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提醒]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而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方面。 3.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地位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重大 意义 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新征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领导人民取得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并乘势而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结论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选择 [时政术语] 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考向一 站起来 典例1 自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用110年的时间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用70年的时间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用40多年的时间实现了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下列与这些时间节点对应的重要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共产党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行改革开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大幅跃升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辉煌成就。 变式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