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打印版

举报
资源描述
2018年人教五下数学教案打印版第1单 元 观察 物 体(三)第1课 时 观察 物 体(D【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 例1及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 察 物 体(三,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学生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rm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2.探究结果汇报。(1)一共有4 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HD,可以先一 行 摆 3 个小正方体亡E,剩下的 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扪会发现不同的结论。3.学生探究。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 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4.汇报探究结果。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2 个的后面,如下图。15 9 iTO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2 个的前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1 个的后面,如下图。可以摆在这3 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53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如下图。(Tn fZp ffaflTi 吊 rTB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三、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是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板书设计】观 察 物 体(三)i .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同一个方向观察,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2.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第 1 单元 观察物体(三)第 2 课 时 观 察 物 体(2)【教学内容】教材第2 页 例 2 及练习一第37 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与直观演示法。【教学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物体的图形来拼搭立体图形。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匚匚。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 个,有的说3 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摆立体图形。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投影出示例2。2.分小组探究。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从前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3.探究结果汇报。我们拼搭的图形为广广I。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 由 2 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 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 个小正方体。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 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3.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三、巩固练习1 .教材练习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2 .教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3 .教材练习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4 .教材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5 .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四、课堂小结,梳理提升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板书设计】观 察 物 体(2)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然后确定要拼搭的立体图形百几排;最后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1课 时 因 数 与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5 6页 例1、例2及练习二第1、2(1)、6题。【教 学 目 标】1.让 学 生 初 步 理 解 因 数 和 倍 数 的 概 念,掌 握 找 因 数 和 倍 数 的 方 法。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 和 倍 数。2.借 助 直 观 图,先 引 导 学 生 观 察 后 列 出 乘 法 算 式,最 后 结 合 乘 法 算 式 来 理 解 因 数 与 倍 数 的 概 念。3 .理 解 因 数 和 倍 数 的 意 义 及 两 者 之 间 相 互 依 存 的 关 系。【教 学重难 点】重 点:理 解 因 数 和 倍 数 的 概 念。难 点:掌 握 求 一 个 数 的 因 数 和 倍 数 的 方 法。【教 学 过 程】一、复习导入1 .出 示 教 材 第5页 例1。1 2 4-2=6 8 4-3=2.2 3 0 4-6=5 1 94-7=2.594-5=1.8 2 6 4-8=3.2 5 2 0 4-1 0=2 2 1 4-2 1=1 6 3 4-9=7(1)观 察。引 导:观 察 例1中 的 算 式,你 发 现 了 什 么?(都是除法算式)(2)分 类。引 导:你 能 把 上 面 的 除 法 算 式 分 类 吗?学 生 分 类 后,教 师 组 织 学 生 交 流,引 导 学 生 根 据 是 否 整 除 分 为 以 下 两 类:第类1 2 4-2=6 2 0 4-1 0=23 0 4-6=5 2 1 4-2 1=16 3 4-9=7第类8 4-3=2.21 94-7=2.594-5=1.8 2 6 4-8=3.2 52 .引 入 课 题。这 节 课 我 们 就 来 学 习 有 关 数 的 整 除 的 相 关 知 识。(板 书 课 题:因数和倍数)二、新 课讲授1.明 确 因 数 与 倍 数 的 意 义。(教 学 例1)(1)教 师 引 导。教 师 指 出:在 整 数 除 法 中,如 果 商 是 整 数 而 没 有 余 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 倍 数,除 数 是 被 除 数 的 因 数。例 如:1 2 +2=6,我 们 说1 2是2和6的 倍 数,2和6是1 2的 因 数。(2)学 生 尝 试。教 师 让 学 生 说 一 说 第 一 类 的 每 个 算 式 中,谁 是 谁 的 因 数?谁 是 谁 的 倍 数?先 同 桌 互 相 说 一 说,再 组 织 全 班 交 流。(3)深 化 认 识。师:通 过 刚 才 的 说 一 说 活 动,你 发 现 了 什 么?引 导 学 生 体 会:因 数 和 倍 数 虽 是 两 个 不 同 的 概 念,但 又 是 相 互 依 存 的,二 者 不 能 单 独 存 在。我们不能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例如,3 0 +6=5,3 0 是 6的倍数,6 是 3 0 的因数。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 页“做一做”。小结:如果a +b =c (a,b,c 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 就是b的倍数,b 是 a的因数。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教学例2)出示例2:1 8 的因数有哪几个?(1)学生独立思考。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 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1 8 4-1=1 8,1 是 1 8 的因数;1 8 4-2=9,2 是 1 8 的因数;1 8 4-3=6,3 是 1 8 的因数;引导学生把1 8 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每两个因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用句号结束,即 1 8 的因数有:1,2,3,6,9,1 8 o(2)小组合作交流。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 8 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 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18的因数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is的全部因数。明确:用图示法表示1 8 的因数时,先画一个椭圆,在椭圆的上面除空里/的因数”,再把1 8的因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规律地写在椭圆里,每两个因数之间也用逗号隔开,全部写完后不加句号。(4)即时练习。让学生找出3 0 的因数和3 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3 0 的因数有 1,2,3,5,6,1 0,1 5,3 0。3 6 的因数有 1,2,3,4,6,9,1 2,1 8,3 6。30 的因数 3 6 的因数(33 1 5 3和_L 三 和 士8 4 6 10说一说通分过程中的几个要点:(1)通 分 的 依 据(分 数 的 基 本 性 质)。(2)求 分 母 最 小 公 倍 数 的 方 法。二、新 课讲授1.揭 示 课 题: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