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反思、说课

举报
资源描述
研讨课:研讨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织金三小织金三小 谢谢硕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它的毁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不忘国耻,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教学准备:1.由于圆明园的景观都已不复存在,要想真正感受到它昔日的辉煌,学生课前最好能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这也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2.文史不分家。本课涉及到中国近代史的一段屈辱,教学前教师要对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有所了解,同时搜集有关圆明园的各种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题解题。(出示图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借助文字你能看到什么,然后选择最吸引你的一处,抓住有关的句子或者是词语仔细品味,展开想象,一会儿我们把看到的和同学一起来交流。2学生自学并小组交流。3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第二自然段:重点理解:众星拱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圆明园布局独特,规模宏大。(出示)第三自然段1重点体会“金碧辉煌”。抓住“有也有有也有”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和园中各种景观应有尽有。2(出示景观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园中各种建筑风格、景观精美迷人。3教师引读,帮助学生理清本段的层次,同时感受圆明园景观之丰富。4.引导学生读好“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第四自然段:1过渡句:不但还(出示图片)2引导学生抓住“上自下至”感受圆明园内文物之多及年代悠久。3师:然而就是这样一座将古今、南北、中西建筑之美和谐集于一身的,这一座收藏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堪称当时世界之最的博物馆、艺术馆,它已不存在了,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园化为一片灰烬它是被英法联军毁灭的,请看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一幕。(出示)四、再现情境,激起“仇恨”。1放录像。2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感受一起读读最后一段,(出示)读中品味“凡是、统统、任意”等词。思考:化为灰烬的是什么?五、表达情感,引发思考。1站在圆明园的废墟上,老师想,你们的心里有的不仅仅是爱和恨,更多的是一种思考,此时,你们最想说的是什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学生板书自己的感受,可能会写出这些内容:最珍贵的文物、珍品园林艺术的精华游圆明园的梦想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中国人心中的天堂2带着我们的情感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3总结升华。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府腐败无能,科技落后,实在让人气愤.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精美的园林而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的文明史啊!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忘记历史就是背叛,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师板书:“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圆圆举世闻名举世闻名明明建筑宏伟建筑宏伟园园珍贵宝物珍贵宝物化为灰烬化为灰烬振兴中华振兴中华勿忘国耻勿忘国耻的的毁毁不可估量不可估量灭灭课文: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中,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建造的,如蓬莱瑶台,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的青铜礼器,下至唐、下至唐、宋、宋、元、元、明、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18601860 年年 1010 月月 6 6 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10 月月 1818 日和日和 1919 日,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烬。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课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课堂实践中的一些得与失反思如下:其一:课堂结构简单明了,主要采用以读中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感悟中心,在朗读中体会感情。课堂上,我首先让学生谈自读时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读中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在读中迸发出了对英法强盗的愤恨。其二:借助时代背景来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交流收集来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英法联军侵入的历史、清政府腐败无能的证据之后,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已有初步把握,进行课文学习时就比较简单了。其三:通过图片和影视资料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圆明园离我们非常遥远,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毁灭,仅仅借用文字资料激发不了学生的情感,但通过展示圆明园的奇珍异宝、辉煌建筑复原图来引导学生理解辉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图片后学生们都震惊了,此时,播放圆明园在大火中被焚烧的影视资料,学生的惋惜、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读就无需过多指导了。其四:在拓展延伸中将学生的爱国激情升华。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假设历史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课堂设计了让学生假设在英法联军侵入时,自己就是北京城的百姓、保卫国家的士兵、辅佐皇帝的大臣、统领一国的皇帝,此时此刻,自己会采用什么办法保护圆明园?在学生处于斗志昂扬时回到现实中,然后进行振兴中华教育,学生受益匪浅。不足之处:因为在教学时拘泥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尊敬的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圆明园的毁灭。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对文章进行了初步解读,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对爱和恨交织的情感把握上不是很准,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充分挖掘“爱恨变化”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学生在读中认真思考,体会,从而获得真实的感受,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过程与方法:重视读文,读中自悟。电教媒体,从旁辅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外资料和对课内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产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圆明园被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教学方法我们知道,“教是为学服务的”,一节课选择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准备在“目标调控法”大前提下运用以下教学方法:以读促进,激发情感。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篇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只有通过读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设计多种形式的读:引读、个人读、对比读、自读、默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电教媒体,从旁辅助。对于不熟悉的事物,孩子是很难想象的。多媒体的引入,帮助学生解决了语言文字想象艰难的问题。教学过程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是本节课的关键。我设计了以下 5 个环节。1.名言引题,激趣导入2.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3.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4.总结全文,提升情感。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环节一、名言引题,激趣导入法国最著名的大作家雨果说的一句话:“在世界东方的中国,有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一奇迹,就是圆明园。”通过这一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而然地随着老师一同走进这个举世闻名的圆明园。环节二、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在“走进圆明园,字里行间悟真情”环节中,总体上是分两部分进行的。1.让学生细读探究二、三、四自然段,通过读、悟课文语句,发挥想象感受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激发他们的我国古代灿烂文化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2.抓住“圆明园中有什么?没有了什么?”这一矛盾的变化,让学生细读探究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毁灭的过程,激发他们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在这部分中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环节三、走出圆明园,字字句句表真情抓住文结尾情感表达的空白点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此时,学生不得不接受这个惨痛的历史事实,情不可抑,迫不及待地想读,说,写,此时我安排自由创作空间,给学生一个表达心声的平台,让学生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环节四、总结全文,提升情感。这一节课的总结,我主要抓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来总结。我是这样设计的:这把火,烧毁了举世闻名的圆明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