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1、槐乡的孩子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 元:流连童年板 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通过描写槐乡的五月槐花开放时的美丽景色和槐乡八月孩子们在劳动中获得的快乐,表现了槐乡的孩子们自立自强、吃苦耐劳、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就在于他们的童年的欢乐是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课文的语言朴实、轻快,带着甜甜的槐花香,也带有浓浓的乡土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 会11个生字,认 读11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优美语言。3.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品词析句、透过文本展开想象、谈体会的读书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炼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品质。重难点分析: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热爱劳动的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应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结合课文语段,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体会画面的美,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劳动的情感。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自立、自强、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本课教学难点。通过让学生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语句,谈谈体会,感悟槐乡孩子自立、自强的形象,从而受到熏陶。课前准备:1.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2.与本诗和谐一致的音乐。3.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一)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六七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远近的人们都闻得到呢!你们想去看看吗?(课件出示槐树、槐花的图片)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群和你们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槐乡的孩子。课件出示课题)(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三)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二、初读课文,感知槐乡,认识槐乡的孩子。()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学生初读课文。1 .轻声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字典读准字音。2 .边读边思考:对槐乡的印象,对槐乡孩子的了解?3 .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二)检查自读课文情况。1 .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2 .(课件出示)认读词语。3 .学生交流对槐乡的印象,对槐乡孩子的了解?4 .学生交流不懂的问题。(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1 .快速浏览课文,课文可以分成哪两部分?2 .课文重点介绍了五月和八月的槐乡。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槐乡五月。第二部分(第五至十自然段):槐乡八月。3 .读句子(课件出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三、再读课文,感悟作者的语言美。(-)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三)请你的同桌来评价。四、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咸、蒜、炒、惹、钩、碌。(-)用钢笔描红。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谈话导入,继续品读课文。二、走进槐乡五月,体会槐乡、槐乡孩子的美。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槐乡的孩子生活在美景里。1、课件出示介绍洋槐。2 .教师为学生描绘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3 .槐乡五月的景色美吗?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发现的?画出句子读一读。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课件出示句子:“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1)指名读。(2)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槐 花“多”、“白”。)(3)真美,一起读感受槐花的美。课件出示句子:“有的槐花抱在小辫儿。”(1)指名读。(2)从这两个比喻句,想象像玉雕的圆球和小辫似的槐花。(3)抓 住“抱、挂”等词语让学生体会。(4)联系实际,大胆想象,补充完成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那 的槐花像;那 的槐花如;那 的槐花似4.指名读这段话。5 .自由地试着读读这段话。(-)槐乡孩子沉醉在槐乡的美妙意境里。过渡:槐花的美让人陶醉,让人看了之后流连忘返,槐花的香也吸引住了我们。1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出示句子读。(课件出示)2 .发挥想象,说话练习。(课件出示)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僻僻啪啪,孩子们跑来了3 .仔细品读下面的语句,再谈谈你的体会。“这时候的槐乡连风花丛中二(课件出示)(1)指名读。(2)谈体会。体 会“浸”字用法。(3)多香的槐花呀!同学们都快要陶醉了!指名读,齐读。(三)槐乡的孩子热情好客。1 .从哪里看出槐乡孩子很好客?2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好客的槐乡一顿槐花饭。”“临走时,的槐花蜜。”3 .槐花饭是怎么做的?4.槐花饭有咸的、有甜的,口味多种多样,难怪槐乡孩子请他吃上一顿!5 .指名读。6 .齐读。(四)槐乡孩子生活的自由、自然美。1 .品读第3自然段,体会槐乡孩子外表美、心里美。2 .联系前文体会槐乡的风情美,懂得槐乡的孩子也是槐乡美丽的风景。3 .说 话 练 习(课件出示):你认为“五月,是槐乡孩子什么样的季节?”试着填一填。五月,是槐乡孩子 的季节。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是那样的幸福与快乐。三、走进槐乡八月,全面认识槐乡的孩子。为什么说“八月,是槐乡孩子繁忙的季节”?(采收槐米)(-)走进槐乡八月。1 .槐乡八月是什么样的?2 .找出描写槐米的句子。3 .穿插介绍“槐米”的相关知识。(课件出示)(-)全面认识槐乡孩子。你认为槐乡的孩子是什么样的?1.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槐乡孩子从小体谅父母的辛劳,靠采收槐米换学费。2.槐乡的孩子是吃苦耐劳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画出句子读一读。天气炎热、午饭简单、劳动时间长可以看出槐乡孩子是吃苦耐劳的。(课件出示)3.槐乡的孩子是幸福快乐的。(1)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欢快的劳动场面中、满我而归时欢快的歌声里、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表情中。(2)想象那幅“很美的劳动画面”。(三)与槐乡的孩子对话。此时,你想对槐乡孩子说些什么?小结: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四、深化感悟,升华情感。(-)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二)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你有什么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教师小结:快乐不仅仅来自于休闲,来自于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播放歌曲 劳动最光荣)五、课外拓展。(-)说一说,你平时进行了哪些劳动(活动),怎样做的?(二)欣赏槐花做的美食。(课件出示)(三)选择描写槐乡五月或槐乡八月的段落背诵下来。2 捅马蜂窝教 材:冀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单 元:流连童年板 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冯骥才,本文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本文内容浅近,思路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 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3.体 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4.朗读课文。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说“我”的情感变化。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重难点分析: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难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力图围绕学生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在静读默思、解疑悟情的过程中实现这个对话过程,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课前准备:1.查找有关马蜂的知识。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了解马蜂。(-)交流课前搜集资料,说说时马蜂的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并课件出示关于马蜂的介绍资料。(三)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冯冀才的童年生活,和他一起体会“捅马蜂窝”。(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五)播放课文录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同时标出自然段,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二)出示生字、容易读错的词语,检查读音,相机正音。(三)同桌分自然段互读课文,要求互相正音,对方读得不流利的地方,请他再读一遍。(四)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五)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教师提示:快速默读就是一行一行地读,不是个字一个字的读,用眼睛扫视,边读边想文章脉络。(二)师生交流。全文共2 1 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自然段):写“我”捅马蜂窝的原因、经过和结果。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原因:奶奶的叨念和好奇心。经过:“我”去捅马蜂窝,妹妹由于害怕忘了事先的约定,把“我”关在门外,我被蜂蛰了。结果:“我”被马蜂螯病了,并且因害怕马蜂而不敢去后院了。第二部分(1 0 1 9 自然段):写“我”听了爷爷的述说,后悔自己捅马蜂窝,盼望马蜂重返檐下筑巢的心情。第三部分(2 0 2 1 自然段):写捅马蜂窝的启示:再不做任何伤害旁人的事。第二课时一、回忆内容巩固认知。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一)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写批注。(-)指名读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课件出示)(三)说一说作者的情感变化。老师适时板书:好奇、胆怯、愧疚、期望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好奇”三、品味词句,深入领悟。(-)激情朗读,体 会“好奇”1 .课件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读。2 .马蜂窝是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数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 像()o3.对于这个壮观的马蜂窝,奶奶总为他生气,时常埋怨道,爷爷却连连摇手,警告说,我站在一旁,心里却。4.对于捅马蜂窝这件事,家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找出家人对于捅马蜂窝各自的态度是怎样的?爷爷:捅不得,会番死人的。奶奶:生 气 请 人 来 捅()妹妹:害怕 我:有趣、渴望、(课件出示)5.我对捅马蜂窝产生了截然不同想法,联系其他家人的态度,联系上下文来说说,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吗?语言训练(课件出示):因为,我心里涌起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6.想一想,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子?归纳梳理学生的随机发言:淘气、好奇心极强、喜欢探险。7.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8.引读第七小节相关内容,了 解“我”在捅马蜂窝前的准备:(1)当我被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