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教案课程

举报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与种植设计园林植物与种植设计 教案教案#+单元课教案首页单元课教案首页第第 1 1 次课次课课型课型授授课课内内容容必必教教学学目目的的与与要要求求备备知知识识职职业业能能力力园林景观概论、园林植物及功能园林植物的选择、配置方法与要点如何辨认园林植物可以辨认最常用的园林植物(特别是湖南地区)园林植物学的基础知识(简单的植物分类法)植物生态学的基础知识等理论课理论课园林景观概论、园林植物及功能植物的基础知识(包括树木学、花卉学等)课时数课时数4 4重重点点难难点点教教学学设设计计课堂讲解带领学生户外辨认植物学生课后查资料总结分析教具教具授授课课情情况况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2、教学设计含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材及自备教材、PPT 课件班班 级级授授课课时时间间授课地点授课地点B B 课课:环环 艺艺 15021502第第 3 3周星期周星期3 3 第第5 5节至第三周星期节至第三周星期4 4第第班班1 1 节节尚尚 308308#+第一章第一章 园林植物主要功能园林植物主要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防防 护护 功功 能能1.1 调节气温树木有浓密的树冠,一般说来,树叶面积是其树冠面积的 20 倍。太阳光辐射到树冠时,有 2025的热量反射回天空,35被树冠吸收,加上树木蒸腾作用所消耗的热量,树木可降低空气温度。据测定,有树荫的地方比没有树荫的地方一般要低 35,而在冬季,一般在林内比对照地点温度提高1左右。北京天安门广场夏季白天气温一般比郊区高出 23;广场的铺装地面比有树荫、草坪的地方平均高 19,最高时温差为 2830。一般树荫能阻挡阳光直射入室内。又因屋顶、墙面和四周地面在绿阴之下,其表面所受的太阳辐射热比一般没有绿化之处要低 415 倍,其传入室内的热量大幅度减少,这是导致夏季室温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1.2 增加湿度据测定,1 公顷阔叶林一般比同面积的光土地蒸发的水量高 20 倍;每公顷的油松林,一天的蒸腾量为 43.6 50.2 吨,宽105 米的乔灌木林带,可使近600 米范围内的空气湿度增加 80。1.3 制造氧气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又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放出二氧化碳。二者相比,白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呼吸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多 20 倍。所以绿色植物是氧气的天然加工厂。1.4 滞尘植物的躯干、枝叶外表粗糙,在小枝、叶子处生长着绒毛,叶缘锯齿和叶脉凹凸处及一些树木分泌出的一些粘液,都能对空气中的尘土有很好的粘附作用。据科学家考察,一般城市 1 公顷的地面上,一年内大约可降落 3 吨尘土。据前苏联有关方面测定,树木下面的空气尘土含量要低于露天广场 422,冬季树木的枝干也能减少空气中的含尘 18。1.5 减噪林木通过其枝叶的微振作用能减弱噪音。减噪作用的大小,决定于树种的特性。叶片大又有坚硬结构的或叶片像鳞片状重叠的,防噪效果好;落叶树种类在冬季仍留有枯叶的防噪效果好(如鹅耳枥、栎树)。一般来说,噪音通过林带后比空地上同距离的自然衰减量多 1015 分贝。据南京环境保护办公室测定:噪音通过 18 米宽、由两行桧柏及一行雪松构成的林带后减少 16 分贝,而通过 36 米宽与上述同类林带后,则减少 30 分贝。1.6 杀菌#+绿色植物体内有许多酶的催化剂,具有解毒能力。有机污染物渗入植物体后,可被酶改变原来面貌而毒性减轻。空气中有许多致病的细菌。据调查,闹市区每家商店内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 400 万个病菌,而绿色植物如香樟、黄连木、松、榆、侧柏等能分泌出一种挥发性的植物杀菌素可杀死空气中的细菌。1 公顷桧柏林 1 日内能分泌出的杀菌素多达 60 克,可杀死白喉、肺结核、痢疾等病原体。据测定,松树所挥发的杀菌素为一种碳化氢不饱和物,这种有机化合物对肺结核病人有良好的作用。1.7 抗污在大气污染的环境中,植物既是受害者,又是净化者。一般情况是通过植物本身对污染的吸收、转化和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环境得到不断的净化。植物在通过叶片的气孔进行气体交换时,将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氟吸收到叶内,在叶片中积累起来。有的树种也会由叶转到根外的土壤中。有资料表明,污染源附近松树针叶中含硫量为0608,而非污染源地区含 0.1。1.8 蓄水保土很多植物都有强大的根系,一般深入地下 60 厘米至 1 米多,根与土壤的密切结合,即使在雨量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住土壤不被冲刷。树叶可以防止暴雨冲击土壤表层,草地覆盖地表阻挡了流水冲刷。森林可以蓄积地下水,林区内地面的落叶和腐殖质层可以滞留地面径流。阔叶树的落叶比针叶树的落叶滞水作用更大。当降雨时将有 1540的水量被树林的树冠截流或蒸发;有 510的水量被地表蒸发;地表的径流量仅占 01;大多数的水(5080)量被林地上一层厚而松的枯枝落叶所吸收,然后逐步渗入到土壤中变成地下径流。1.9 防幅射国内外科学家一致认为,电磁幅射污染已成为目前重要的公害之一。大面积的树木和森林可以减少空气中的放射性危害。尽管树木不能破坏放射现现象,却可以使之消散,当空气中带有放射性微粒时,树木叶片迎风面放射物质总量高达背风面的 4 倍。科学家经过测试得出结论:在森林的庇护下减少降落放射性物质的 3060是完全可能的。1.10 绿化及其他作用大自然或人工化的自然环境中能使人得到直觉上的安宁,能解除大脑的神经紧张。看看青绿的植物,你很容易对它产生遐想,使精神得到调整。此外青绿之色,对光线反射较弱,色调柔和,还能吸收强烈阳光中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所以它能使中枢神经安宁及消除视觉疲劳。绿化的环境还能使我们的体温下降12,脉搏每分钟减少48 次,呼吸慢而均匀,血流减缓,心脏负担减轻,有利身体健康。森林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离子,即人们称的“长寿素,它能调节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肌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人的免疫能力,还可降低血压和治疗神经衰弱、肺气肿、冠心病等病症。#+第二节第二节建造功能建造功能2.1 营构主体无论是防护林带、林荫道或公园都需要用植物来营造,植物就像盖房子用的建筑材料一样,因而也有人称园林植物为植物材料。建造林带是根据林带的防风沙、隔离污染、防噪、水土保持等不同作用与性质,而采用不同品种、不同形态和不同习性的园林植物,按照一定的距离尺寸和树种结构来建造的。林荫道也要按照不同的环境条件,不同的特点来种植。从生态的观点出发,营造风景区和公园主要是用园林植物,无论在面积和数量上,都要占据主要的或绝大多数。2.2创造空间公园,包括古典宫苑的建造,实际上是根据各种功能需要来划分空间。空间的分配不当,会造成整体的失误。划分园地的空间,除了建筑、地形以外,主要是用园林植物。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物占地面积较大,但是也需要地形、水体和植物来配合。所谓空间感,是指由地面、垂直面以及顶平面共同组成的,具有实在的或感应到的范围围合。由不同质地的地表界定出一定的范围:绿草如菌的草坪;各色花坛和鲜艳、亮丽的地被植物,都会成为开朗而有特色的空间。由植物围出半面封闭的空间和半面开朗的空间。这种空间有一定的引导性,是要展示某种景色。流动的空间是由数个空间组成的,它也可以成为一个系列,诱导游人不断探幽,也可以使人的视线由一个空间再转移到另外一个空间。完全郁闭的空间,是由浓密的树木封闭成一个十分明确的、密实的轮廓,不与外界渗透的空间。如果空间较小,也可称作私密空间。一条行道树或一条林荫路就是一个绿色的空间走廊。由一排排树木的树干自然引导游人到一定的去处。利用条形的花坛或是草地也可以形成空间走廊。2.3 遮蔽败景在城市中往往有一些工业区、停车场、仓库等观瞻性较差的建筑物,在沿街的住宅建筑物旁的垃圾道口和车棚等附属构筑物,也都是市容的败景,需要加以遮蔽。种植密林、高灌木或者高绿篱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另外还可以用绿篱遮蔽晚间汽车发出的眩光。2.4 界限标志城市不同性质的道路,可以用绿化作为界限,把快车道和慢车道分开;也可以用种植的形式来指示方向,成为一种标志。在公园中可以用植物隔离娱乐区、儿童游戏场与其他地区,以防止干扰。为了居民的安全,在城市或公园中遇到有湖面、河道、陡坡、高压电线走廊时,都可以种植带有标志性的植物作为界限,以防止随便进入。#+第三节第三节美化功能美化功能3.1 生命之树有人类以来,树木一直与人共存。树木是强大生命力的象征,甚至赋予它以个性,认为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树木还成为人们审美的对象,将它比作各种美好的事物。在各民族的宗教、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都有神树的描述。3.2 爱树咏树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倡导种树、爱树。中国文人在诗词中对花草树木的咏叹、赞美是有其历史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白居易赞紫玉兰:“紫房日照胭脂折,素艳风吹腻粉开。悟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化女郎来。”元代袁桶赞合欢:“一树高花冠玉堂,知时舒卷欲云翔。”晋代郭璞梧桐赞:“桐实嘉木,凤凰所栖,爱伐琴瑟,八音克谐,歌以永言,噰噰喈喈。”白居易对桂花十分喜爱,赞之曰:“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白居易更有“山寺月中寻桂子,秋月晚生丹桂时”来描绘桂花。明代高启有诗赞枇杷:“落叶空林忽有香,疏花吹雪过东墙。居僧记取南风后,留个金丸待我尝。”林逋赞梅的七律,成为千古绝唱:“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脍炙人口的陶潜咏菊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3 追求自然在现代城市中园林植物造成的景观,已经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将自然美引入城市建筑、街道中,成为城市景观不可分割的部分。春季,把春绿和花红带到人间:“二月春风机杼劳,嫣红染就不胜桥”。(秋瑾)到了夏季,荷香四溢,绿阴匝地:“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秋季,金风送爽,叶色瑰丽:“碧云天黄花地,晓来谁染霜林醉。”(西厢记)已是悬崖百丈冰的冬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久居城市的居民厌烦了城市喧闹的生活,渴望到大自然中去,到那里会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感受。第二章第二章 气候与植物气候与植物第一节第一节 气气 候候1.1 温度在一切气候因素中,温度具有最大的意义,因为温度在地球上是成带分布的。也就是说,温度的分布同植物带的分布,是从赤道起有规律的排列在大致相符的带内。任何一种植物对温度来讲,都有最低和最高适合温度。一般地讲,地球上的植被的最适合温度为2530。1.2 湿度空气湿度饱和差,是对植物地理分布发生影响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郝景盛教授认为:#+“森林之能否形成,空气中之湿度亦可决定,大气中湿度小于50之地,则无森林存在,反之空气中湿度大于 50时则可形成森林。”我国绝对湿度受风向的影响,均以偏东、偏南为大,偏北、偏西者为小。我国相对湿度之分布,以全年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带均在 70以上:沿海及川西与黔东超过 80,其湿润为全国之冠;华北及东北二区湿度平均在 60左右;西北及西藏高原全年均在 50以下;内陆更低,甚至只有 40,有的地方由于湿度过低,地面蒸发强度日盛,土壤盐碱严重,土地荒瘠不毛。1.3 光照在地球的不同地点赤道、温带、南北极地区,光的强度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季节内和昼夜不同的时间内,光的强度也是不同的。此外,光量的改变还决定于大气中水蒸气的饱和度:在草原和荒漠地区还要看大气中尘埃的混杂度等等。植物对光的需要量也决定于其他许多因素,如发育条件、温度、湿度等。纬度越高对光的需求就愈大,温度愈低需光愈多。1.4 降水降雨为植物所需水分的主要来源。雨水调和、土壤水分充足,则植物发育良好,否则生长必受阻碍。大气降水在每个地区都有,但是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决定于当地的地理纬度以及地形情况。一年中降雨量是否适宜,不能以总雨量(包括雪水)为标准,而应根据植物生长期间雨量的分布情况评定。虽然有时总雨量丰富,然而在生长期雨量甚少,仍然对植物无益。雨水不足固然不好,但是过多(晚夏或初秋)亦属不利,这样会延迟植物枝梢或果实之成熟,使新梢容易受害。第二节第二节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