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案全册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以及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二、教具准备:挂 图(或幻灯片)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谈话导入。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二、指导看图。1.图 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2.图 2,图 3: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图 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图 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3.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4.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图 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图 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三、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四、查字典比赛。教学过程自我加减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生字读音你的字典的页码组词拜墓端团四、小结: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遇到疑难问题,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可以自己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我们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二、教具准备:教学挂图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 的“主动识字教师板书课题,齐读。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教师介绍: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们要读书,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而识字一面要靠老师教,一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二、指导看图。1.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2.交流讨论: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3.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教学过程自我加减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4.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5.教师小结: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三、作业设计。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四、我的教学反思:识 字1教学要求:3.学会本课8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4.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5.了解春节等四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5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二、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揭示课题。中国有一些传统节H,小朋友们知道的有哪些?一、看图读韵文。1.(出示挂图)你知道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的活动,人们在干些什么吗?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一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第一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的活动?全家人围在一起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饺子)过春节了,亲朋好友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叫什么呢?(拜年)2.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清明节这天,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清明节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一、第二行词语。出示:春 节 饺 子 拜 年清 明 扫 墓 踏 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四、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春节民间风俗习惯是什么?(饺子、拜年)清明节呢?(扫 墓、踏 青)六、指导学习生字1.出示:饺拜扫墓踏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扫”是平舌音。2.认识新偏旁“手字旁”。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学生口头说词。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七作业设计。1.朗读韵文以及生字。2.用一两句话描写春节图或扫墓图。第二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3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识一个偏旁。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3.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二、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复习检查。1.指名读生字卡片。2.听写词语:饺 子 拜 年 扫 墓 踏 青二、指导看图,学习部分生字。教师出示第三第四幅图:你喜欢哪幅图上节日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说说图上的有关内容)1.第三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H 的活动?大家正在干什么?(相机出示词语:端 午、粽子)教师简介:端午又叫端阳、端五。端,是开始的意思。古代“午”与“五”通用。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活动。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你知道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吗?读一读: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酒白糖。龙穿下水喜洋洋。龙舟:装饰成龙形的船,有的地区端午节用来举行划船竞赛。2.第四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中秋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你觉得他们过得怎么样?(出示:中秋、月饼)中秋:我国传统节日。农历八月十五,时在秋季的正中,月儿正圆。此时家家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以寄托合家幸福安康的愿望。三、指导读生字词,韵文中第三、第四行词语。出示:端 午 粽 子 龙 舟中 秋 团 圆 月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顺词语)五、小结。刚才我们学习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人们风俗习惯是什么?(粽子、龙舟)清明节呢?(扫 墓、踏 青)六、指导学习生字教学过程自我加减1.出示:端 团 饼2.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重点指导:端、饼:左右结构,左窄右宽。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4 学生口头说词。5.学生在田字格中描写生字。6.教师范写生字。7.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设计:1.把句子补充完整。春节,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中秋节到了,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把下面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清 明 节 中 秋 节 春 节 端 午 节3.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自己家乡还有哪些风土人情?查查资料或询问家长。七、我的教学反思:识 字2教学要求:6.学会本课8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7.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8.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 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理解文中词语。3.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二、教具准备:挂 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导入新课1.同学们有没有去过桂林?谁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桂林是什么样的?2.是啊,“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学们想不想去亲眼看一看?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2。二、指导看图1.图上有哪些景物?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应的词语,认读。碧 水 秀 峰 倒 影对 歌 榕 树 壮 乡象 鼻 骆 驼 笔 架竹 伐 鸿 鹦 画 廊三、借助拼音自主识字1.学生打开书。2.用你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借助拼音,认读文中的生字和词语。3.请同桌的同学互相听一听,读音有没有错误。4.说一说在朗读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读起来较困难,现在你能读得准了吗?请你读给大家听一听。5.出示:bi feng ying碧 水 秀 峰 倒 影对 歌 榕 树 壮 乡bi luo tuo jia象 鼻 骆 驼 笔 架教学过程自我加减Lang竹 伐 鸿 鹦 画 廊学生自由读。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强 调“峰、影、廊”是后鼻音;“骆、廊”是边音。)指名读,齐读。小组组织“找朋友,你说我猜”的游戏,加强生字的读音。看图理解词意。对歌:对方一问一答地唱歌,是一种民间的歌唱形式,多流行于我国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壮乡: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及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地。竹伐:用竹、木等平摆着编扎成的水上交通工具。鸿鹤:水鸟名,俗 叫“鱼鹰”,羽毛黑色,闪绿光,嘴扁而长,暗黑色,上嘴的尖端有钩,能游泳,善于捕食鱼类喉下有囊,捕的鱼就放在囊内。渔夫常用来捕鱼。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有气根,树冠大,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料可制器具,叶、气根、树皮可以入药。齐读生字词。四、教学字形,指导书写1.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2.出 示:碧峰影鼻3.说一说你会记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的?4.学生描红记字。5.教师范写。6.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设计1.朗读生字以及韵文。2.扩词:碧()()()峰()()()影()()()鼻()()()六、我的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课 时 目 标:1.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2.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3.指导学生写字。二、教具准 备:挂 图(或幻灯片)生字卡片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自我加减一、复习检查1.抽读生字卡片。2.朗读课文。二、看图说话。1.看图,运用书中的词语练习说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壮乡小朋友在榕树下对歌的欢快场面;“象鼻、骆驼、笔架”的样子;想象自己在画中游的情景等等)2.四人小组交流,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3.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三、开 展“我是小导游”的活动学生准备好导游证,导游词,先在小组里进行“我是小导游”的活动,选一名说得好的代表上台说,评比出“最佳小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