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常州市名校物理高一(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3物体的位移为s,速度为v,则()VA.由公式。=可知,加速度a由速度的变化量和时间决定tB.由公式a=可知,加速度a由物体受到的合力和物体的质量决定m2C.由公式a=L可知,加速度a由物体的速度和位移决定2sD.由 公 式 可 知,加速度a由物体的位移和时间决定2.人从高处跳到低处时,一般都是让脚尖部分先着地并弯曲下肢,这是为了()A.减小冲量B,使动量的增量变得更小C.增长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从而减小受力D.增大人对地的压强,起到安全作用3.一个带正电的质点,电量q=2.0X 103:,在静电场中由A点移到B点。在这个过程中,除电场力外,其他力做的功为6.0X 10-S J,质点的动能增加了 8.0X 10-5J,则a、b两点间的电势差必为()A.3X104V B.l x l O4V C.4 x l O4V D.7x l O4V4 .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全部是矢量的是()A.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B.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C.质量、路程、速度、平均速度D.位移、路程、时间、加速度5.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A.动能B.位移C.时间D.质量6.下列各图反映的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沿垂直于磁场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中正确的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号干电池比5号干电池的电动势小、容量大B .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动能增加C.电势降低的方向就是电场强度方向D.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对电荷一定不做功8.如图所示,一质量为1k g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在t=0时,用一大小为F=2N、方向与水平面成。=30。的斜向右上方的力作用在该木块上,则在t=3s时力F的功率为A.5 W B.6 W C.9 W D.6 有 W9.魔方,英文名为R ub i k s C ub e,又叫魔术方块或鲁比克方块,是一种手部极限运动.通常泛指三阶魔方.三阶魔方形状是正方体,由有弹性的硬塑料制成.要将一个质量为m、边长为a的水平放置的匀质三阶魔方翻倒,推力对它做功至少为()10.因首次比较精确地测出引力常量G,被 称 为“称量地球质量第一人”的科学家是A.伽利略 B.开普勒 C.卡文迪许 D.牛顿1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A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在 A球与墙之间用轻弹簧连接。现用完全相同的小球B以水平速度V。与 A相碰后粘在一起压缩弹簧。不计空气阻力,若弹簧被压缩过程中的最大弹性势能为E,从球A被碰后开始到回到原静止位置的过程中墙对弹簧的冲量大小为I,则下列表达式中正确的 是()1 A.QB1 2A.E=1=2,?1 ,C.E=mv1 2B.E=D.E=mv01=2 mv0I=mv01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_ Ax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后,当嘴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思想法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微元法二、填空题13.第一宇宙速度是指卫星在近地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也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也是将卫星发射出去使其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k m/s.14 .v=7.9 k m/s 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叫做 速度。v=11.2k m/s 是物体可以挣脱地球引力束缚,成为绕太阳运行的人造行星的速度,叫做速度。v=16.7k m/s 是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去的速度,叫做_ _ _ _ _ _ _ _ _ _速度。15.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木块A和B用细线连在一起,在恒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突然两物体间的连线断开,这时仍保持拉力F不变,当木块A停下的瞬间木块B的速度的大小为 o.2=S:=:.16.如图所示,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运动到C,求它的:(1)位移大小及方向(2)路程17.一质量为m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竖直向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提升h,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提升过程中,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变化为一:动能变化为一:机械能变化为三、实验题18.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填“靠 近 或 远 离”计时器下端;,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实验。图 学 和 弓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填或 勾”来计算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19.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备有器材:A.长木板;B.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C.细绳、小车、祛码;D.装有细砂的小桶;E.薄木板;F.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 o(2)实验得到如图(a)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C间距S 2和 D、E间距s,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3)同学甲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b)所示a 工图线,从图线可得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k g。(g 取10 m/s2)(4)同学乙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c),从 图 线 可 知 乙 同 学 操 作 过 程 中 可 能.20.如图甲所示是一个研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D I S 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柱体的质量为m,放置在未画出的圆盘上.圆周轨道的半径为r,力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向心力,光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圆柱体的线速度,以下是所得数据和图乙所示的F-v、F-v F-v 3三个图象:(1)数据表和图乙的三个图象是在用实验探究向心力F 和圆柱体线速度v的关系时保持圆柱体质量不变,半径r=0.1 m的条件下得到的.研究图象后,可得出向心力F 和圆柱体速度v的关系式:(2)为了研究F 与 r成反比的关系,实验时除了保持圆柱体质量不变外,还应保持物理量_ _ _ _ _ _ _ _ 不变.(3)根据你已经学习过的向心力公式以及上面的图线可以推算出,本实验中圆柱体的质量为四、解答题21.日本筑波大学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种商业外骨骼机器人,这种装置能帮助行动不便者以一定速度行走,某人利用该外骨骼机器人从静止开始,沿直线匀加速行走了 4s,达到最大速度6m/s 后,又以1.2m/s 2的加速度沿直线匀减速行走了 3s,然后做匀速直线 运动.求:r(i)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3)前 7s 过程中人的总位移大小.22.某滑沙场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某旅游者乘滑沙橇从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停在水平沙面上的C点.设滑沙橇和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斜面和水平面连接处可认为是圆滑的,滑沙者保持一定姿势坐在滑沙橇上不动,若测得A C 间水平距离为x,A 点高为h,求滑沙橇与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U .23.如图所示,B C 是一轻杆,可绕C点转动,AB 是一连接在墙壁和杆上的轻绳,在杆的B点悬挂一个定滑轮,人用它匀速地提起重物,重物质量为30 k g,人的质量为50 k g,求:(1)此时人对地面的压力是多大?(2)轻杆B C、水平绳AB 所受的力各是多大?(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绳子和滑轮的摩擦及杆的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 10 m/s2)24.某运动员在平直雪道上的A、B两地间进行滑雪训练。在某次由A 到 B的训练中,他利用滑雪杖获得水平推力F=84N 从 A 由静止开始向前滑行,作用时间为3=l s,之后立即撤除水平推力,滑 行 t z=2s 后再次用滑雪杖获得同样的水平推力,作用距离与第一次使用雪仗时相同,接着再次撤除水平推力后,运动员滑到B时刚好停下。已知该运动员连同装备的总质量为m=60k g,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恒为Fr=12N,求在这次训练中.(1)第一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的加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2)运动员获得的最大速度;(3)A、B两地间的距离。25.在水平地面上竖直放置一个半径为R=2.5m 半圆形管道在管道上端出口处B点与一块水平木板相切管道半径比管道内径大得多。现有一个比管道内径略小的可视为质点的滑块从管道最低点A 进入管道从B点离开管道滑上水平木板。已知滑块质量为0.5k g,滑块与水平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0.05。(1)若滑块进入管道时,在 A 点对管道的压力为29.2 N,求滑块在A 点时的速度大小;(2)若滑块在B点的速度为2m s,求滑块在B点对管道的压力;(3)滑块仍以(2)小题中的速度滑上水平木板若水平木板长度可以调节,滑块落在水平地面上的落点C (C 点图中未画出)的位置发生变化,求落点C与 A 点的最大距离。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BCBABDDCDCAA二、填空题13.9k m/s14.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M+m)v1 5.一16.(1)Ax =4R;位移的方向从西到东(2)2兀R17.m g h m a h m(a+g)h三、实验题18.靠近;接通电源;释放纸带;b;纸带与限位孔间的摩擦19.天平。=三 二 算 0.02(0.018 0.022均正确)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2T22 0.【小 题 l】F=0.8V?【小题2】线速度【小题3】0.08四、解答题21.(1)1.5m/s2;(2)2.4m/s ;(3)24.6max=m/s2=1.5m/s2【解析】(1)&4(2)由“2=H 一 咽,得 V2=2.4m/s,、一再=:丫向=12m由 2z2=1(vi+v2)z2=1 2-6 m得 x =24,6 w22.h/x【解析】【分析】对 A 到 C的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抓住动能的变化量为零,结合动能定理求出滑沙橇与沙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详 解】mgh-uTMgcosg三-umgx?-0设 斜 面 的 倾 角 为9,对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得 便h a _ _*因 为.cos-x j=x,则 有m?h-umz系x=0,解得U=-三【点 睛】本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的基本运用,运用动能定理解题关键选择好研究的过程,分析过程中有哪些力做功,再结合动能定理进行求解,本题也可以结合动力学知识进行求解.23.(1)200 N.(2)1200 N 6 0 0/N【解 析】【分 析】(1)先以人为研究对象,求人受的支持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地的压力.(2)先 求B点受的绳的拉力,再用力作用效果把绳的拉力分解为对BC的压力,对AB拉力.【详 解】(1)由平衡条件得:N=G-T=50 X 10-30 X 10N=200N据牛顿第三定律,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等于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则 人 对 地 面 的 压 力 为200N.改=1200方水 平 绳AB所受的拉力:FAB=2Tcot30=600【点 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各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画出受力图,结合平衡条件列式分析,基础题目.24.(1)加速度大小的=1.2徵/2位移大小 再=0.6徵(2)运动员的最大速度为=144活/s(3)A、B两 地 间 的 距 离x=8.4w【解 析】【详 解】(1)根据牛顿定律:正一4 =四/及运动学规律:=g a/解得第一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的速度大小及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分别为ax=1.2m/s2%!=0.6m(2)第一次利用滑雪杖获得的速度为匕=咕=1.2冽/s 第一次撤除推力后的时间内,运动员的加速度一%二活/(6)末 速 度%=匕+第二次用力过程中W-W=2al演 解得?3=1.44m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