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六大名校联考2016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16年安徽省合肥市六大名校联考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一、选 择 题(共 1 0 小题,每小题2 分,满分2 0 分)1.人们在欢度节日的时候通常会燃放烟花,以下燃放烟花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用剪刀剪开盛放烟花的包装箱B.用火柴点燃引线C.火药燃烧,烟花升空D.烟花在空中绽放2 .人体在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糖类是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西红柿牛奶馒头鸡蛋3 .2 0 1 5 年 1 2 月 1 2 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两周判断,在巴黎最终达成 巴黎协定,该协定设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提出了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全球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该协定实现的是()A.大力排放使用节能灯B.大力发展水力、风力发电,减少火力发电C.为治理环境,随意焚烧垃圾D.绿化荒山,增加绿化面积4.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并首创新型抗疟药而获得2 0 1 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青蒿素的化学式为G5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B.青蒿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生成C O 2 和出0C.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5个水分子和6 个氢分子5.硫磺是我国四大发明之 火药的成分之: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相关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硫原子核外有1 6 个电子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 2.0 6 g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6.由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新视野号”飞船在2 0 1 5 年 7月 1 4 日抵达最接近冥王星的位置,并在该处发现冥王星的北极存在极冠,其主要成分是氮冰和甲烷冰.已知氯气在-2 1 8.9 时凝结成氮冰,甲烷 在-1 8 3 C 时凝结成甲烷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氮冰和甲烷冰都是混合物B.氮冰和甲烷冰都是不同于氮气和甲烷的新物质C.氮冰和甲烷冰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氮冰和甲烷冰的分子间不存在间隔7.新课程标准加大考查化学实验探究的力度,要求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B.熄灭酒精灯滴加液体8.如图是硫化氢(H)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oM U i f 粽 f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没有发生变化C.,表示S O 2分子,且S 0,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D.图中共有三种分子9.分析,类比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类比和推理正确的是()A,酸中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B.酸雨的pH小于7,所以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 0.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zl 温度中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将t 2 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C,溶液的质量都不变C.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tC时,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二、解 答 题(共5小题,满 分3 4分)1 1 .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A A 找公帙识水加头f7c-悯D 索并.阳巾 f嗣与彝港跳无d象 无3 .酸能跟金属氧化物(即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铁 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分别与盐酸、硫酸反应,具体现象、结 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右表所现象化学方程式铁快精酸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FQO,+6H C1-2FcCb+34 0铁快械战铁锈逐渐消失,溶液变成黄色Fe 必+3%SQ=Fq(通),+3%。4 .酸能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 a 0 H+H C l=N a C l+H20 2 N a 0 H+H2S 01=N a,S 0.l+2 H20 C a (O H)2+2 H C l=C a C l2+2 H20,C a (O H)2+H2S 01=C a S 01+2 H20 H2S O,+B a (O H)2=B a S 0t I (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 1 L 0.5.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例如,H2S 0.,+B a C 1 2=B a S 0,I +2 H C K H C l+Ag N O Ag C l I (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H N(k 有时生成的新酸不稳定,会继续分解;例如,C a C O:(+2 H C l=C a C l2+C O2 t +H20 N a2C O3+2 H C l=2 N a C l+C O2 t +4 0、N a H C O;!+H C l=N a C l+C O2 t +H20.另外,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用途、中和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实验室制取原理、碳酸钠和碳酸翻钠的化学性质、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物质的推断和鉴别、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酸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四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和用于金属除锈的用途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酸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1 .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酸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2 .酸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溶液.3 .根据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快慢和盐酸的挥发性,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氢气时,应该选用锌和硫酸反应为好.4 .根据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盐酸、硫酸反应,不难推出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铁锈;反过来亦然成立.也就是根据“性质 之 苴 用 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5.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酬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酸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6.根据酸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结合反应速度的快慢(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太快,常被用作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和生成物的溶解性(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覆盖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的表面上,使反应慢且不连续,甚至会中断),可以推断出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应该选用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为好.2 2.碱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认识】碱的化学性质主要有如下四个: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甑试液遇碱变红.变色情况可以简记为:“石蓝酚红”.2.碱能跟非金属氧化物(即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2Na0H+C0z=Na2cO3+H2O、2Na0H+S0z=Na2sO3+H2O、2Na0H+S03=Na2S04+H20s Ca(OH)2+CO2=CaCO3 I+H20.3.碱能跟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例如,Na0H+HCl=NaCl+H20 2Na0H+H2S01=Na,S0.l+2H20 Ca(OH)2+2HCl=CaCl2+2H.O,Ca(OH)2+H2S01=CaS01+2H20,H2SO,+Ba(OH)2=BaS0t I(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2HO4.碱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例如,Ca(OH)2+Na2C03=CaC031+2NaOH、CuS0i+2Na0H=Cu(OH)2 l(蓝色沉淀)+Na2S04 FeCl3+3NaOH=Fe(OH)3 l(红褐色沉淀)+3NaCl.【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碳的检验)、碱的用途、中和反应、碳酸钠的化学性质、物质的推断和鉴别、防止空气的污染、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与实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实验操作(或现象、结论)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和计算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来反推碱的化学性质和用途,或评价表达的正误,或实验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对后三个化学性质(包括反应现象、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硫的吸收和二氧化碳的检验及吸收等,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碱的化学性质、用途、反应现象和化学方程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实验、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六点:1.碱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不同的碱溶液里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2.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时,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而不是碱溶液.3.根据非金属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的性质,可以推断出吸收二氧化碳(即除去某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即除去工厂排放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防止它污染空气)要用氢氧化钠溶液;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要用氢氧化钙溶液(即澄清的石灰水).因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氢氧化钠易溶于水,在相同条件下形成的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要比氢氧化钙溶液更浓,所以,吸收二氧 化 碳(或二氧化硫)时,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又因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出现;但通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所以在检验二氧化碳时,应用氢氧化钙溶液.由此可见,根 据“性 质 彳 妥 苴 用 途”的关系来巧记这类知识,将会是事半功倍的!同理可得,根据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盐(即含有碳酸根的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新碱的性质,可以用来制取工业上最常用的碱氢氧化钠等.4.在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一般都要用指示剂酚配试液来帮助判断反应是否完成.也就是,事先在碱溶液中滴入几滴酚献试液(使溶液成红色),然后再慢慢地向其中滴入稀酸溶液,边滴边振荡(或搅拌溶液),直到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2 3.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知识点的认识】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酸溶液中的H,和碱溶液中的 0 卜 结合生成水(出 0).如图所示:常见的中和反应有:N aO H+H C l=N aC l+H2O.2 N a0 H+H2s o产 N a2 s oM H z O、C a(0 H)2+2 H C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