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特气行业环保壁垒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电子特气行业环保壁垒分析 一、 电子特气行业环保壁垒 作为环保部门重点监控行业,化工行业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较高。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环保标准日趋严格。为保证新开工项目及在产项目能达到国家环保的相关要求,电子级硅烷气生产企业高度重视环保设备的采购、环保工程的建设以及环保的持续投入,并需要不断优化、提升生产工艺和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日趋严格的环保要求促进了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抬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大量的环保投入构成了行业参与者的进入壁垒。 二、 中国工业气体行业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工业气体行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竞争梯队,尽管目前外资企业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是国产企业的发展势头毫不逊色。目前位于国内第一梯队的是外企德国林德、法国液化空气以及美国空气;第二梯队则是2020年相关营收大于50亿元的国内企业,分别是上海石化、诚志股份与杭氧股份;第三梯队的相关营收位于10-50亿元的区间内,主要有华谊集团、金宏气体、创元科技与中泰股份。 目前中国工业气体行业仍以外资企业德国林德、法国液化空气以及美国空气化工为主;国内厂商中,2020年上海石化中工业气体相关产物中间石化产品的营收为82.51亿元,占当年市场规模的5.06%;其次是诚志股份,其相关产品为清洁能源产品,营收达到了81.1亿元;第三的是杭氧股份,其业务气体销售在2020年的营收为54.2亿元。 三、 工业气体上游分析 (一)空分设备市场规模 深冷式大型空气分离设备简称空分设备,主要用于工业气体产品的制备与生产,是冶金、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基础装备。国内空分设备行业经历了多年发展,已处于成熟的发展阶段。2021年国内空分设备市场规模达到272.5亿元,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2%,预计2022年中国空分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362.2亿元。 (二)空分设备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空分设备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市场CR5市占率达到82%。其中,杭氧股份在技术上引领着我国空分设备行业的发展,已完全具备在特大型空分设备领域与国际强手竞争的实力,在产品市场占有率上保持同行业第一。林德工程和液化空气位居前三,占有率分别为17.04%和7.58%。 (三)压力容器市场规模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中国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后,已有较多企业在产品层次、产业分工和经营规模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数据显示,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444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193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9%。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压力容器行业市场规模将达2201亿元。 四、 工业气体市场规模 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从需求端刺激了中国工业气体行业的发展。全球工业发展水平较高,整体呈稳步发展;中国工业发展迅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疫情防控加强,宏观政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未来中国工业发展有望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发展历经200多年,整体呈稳步发展。2017-2021年全球工业气体行业复合增长率为6.97%。在全球经济稳步增长,工业发展稳定环境下,全球工业气体市场有望持续稳定增长,据亿渡数据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299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7.11%。中国工业气体行业较全球工业气体行业起步晚,但在国家政策推动,外资引入,高新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下发展迅速。中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21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0.39%。未来随工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推动和以电子特种气体为代表的新兴用气需求涌现,中国工业气体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据亿渡数据预计2026年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842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9.59%。 五、 工业气体竞争格局 中国工业气体市场集中度高,属于寡头竞争市场。国外头部企业技术雄厚,规模庞大,综合实力强,头部占有率高;据亿渡数据,2021年,国外企业(林德集团、液化空气、空气化工、日本酵素)市场份额为55.7%。头部企业国产化率低,国产企业气体动力和杭氧股份分别占比10.1%和6.3%,距离第一梯队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第一梯队包括林德集团和液化空气两大企业,2021年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1.9%和20.7%。国际知名工业气体企业技术雄厚,规模庞大,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其竞争优势和地位在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第二梯队包括空气化工、气体动力和杭氧股份三大企业,2021年空气化工和气体动力的市场份额占比均为10.1%,杭氧股份的市场份额占比为6.3%。以气体动力和杭氧股份为代表的国产企业在技术发展、政策影响等因素的影响下竞争力较强,在中国工业气体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中国工业气体市场第三梯队包括金宏气体、华特气体等国产上市企业。金宏气体、华特气体的市场份额分别为0.78%、0.62%。第三梯队国产厂商产品主要以特种气体为主,在特种气体下游半导体行业需求持续增加的影响下,第三梯队国产厂商未来发展潜力大。 六、 特种气体行业:政策利好需求升级,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一)特种气体定义与分类 特种气体指运用在特定领域中,对纯度、品种、性质有特殊要求(纯度大于等于99.999%)的气体。特种气体种类繁多,单一品种产销量较小。根据不同用途,对不同纯度组成、有害杂质允许的最高含量、产品的包装储运等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在国家政策、技术的发展的推动下,国产气体公司在特种气体行业发展迅速。但与国外气体公司相比,大部分国产气体公司的供应产品仍较为单一,纯度级别不高。 特种气体的制备需要通过气体合成、气体纯化、气体混配、气体检测、气体充装多个步骤。气体合成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低纯度气体原料;气体纯化通过洗涤塔、干燥塔、吸附塔、精馏塔等装置将低纯度原料纯化为高纯度产品;气体混配是根据客户需求的混配比例,调节各气体及平衡气的比例进行混合生成定制化产品;气体检测是将样品气体和载气通入分析仪器进行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样品是否符合要求;气体充装是将气体充装至钢瓶或储槽的过程。特种气体按应用领域分类可分为电子特气、医疗气体、标准气体、激光气体、食品气体、电光源气体等。电子半导体领域对特种气体的纯度和质量稳定性要求最高,电子特气纯度一般大于6N。在所有特种气体中,电子特气的市场规模最大,约占特种气体市场规模的60%。 (二)特种气体市场规模 特种气体是LED、集成电路、新能源、液晶面板、光纤光缆、光伏、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国家政策的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下游需求的增长等因素推动特种气体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17年-2021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从175亿元增至342亿元,年复合增速达18.24%。在下游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国家政策鼓励特种气体发展的环境下,中国特种气体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增长,据亿渡数据预计到2026年中国特种气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8亿元,2021-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18.76%。 特种气体下游应用涉及电子半导体、化工、医疗环保等行业,占比分别为43%、38%和9%。在电子半导体需求持续增加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特种气体在该领域中的占比或将持续增加。 从特种气体细分市场来看,电子特气份额占比最大,2021年为63%。在中国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升级的大环境下,政府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如集成电路、发光二级管等。电子特气为集成电路、显示面板及发光二级管的重要原材料,下游行业的高速发展加大企业对电子特气的需求。在政策利好与需求升级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电子特气市场呈现高速增长的状态。2017-2021年,中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从114亿元增至2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32%。 电子特种气体主要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LED(发光二极管)、光伏等领域。电子特气应用于半导体领域的占比高于62%。其中,集成电路、LED、光伏等属于半导体细分应用领域,应用占比分别为43%、13%和6%。此外,在电子行业中,21%的电子特气应用于显示面板。 (三)特种气体竞争格局 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被发达国家的龙头企业垄断。2020年,美国空气华工、美国普莱克斯、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太阳日酸及德国林德共占据中国市场85%的市场份额。中国国产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但国产企业的特种气体产品较为单一,特种气体纯度较低,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不足。国产企业第一梯队包括华特气体、金宏气体、南大光电和雅克科技,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91%、1.56%、1.5%和1.3%。第一梯队的企业特气业务收入已具备规模性,在细分领域产品优势明显,但和国外龙头企业相比还有差距。 七、 中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2014-2020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复合增速约为10.5%,同时根据业界经验数据,全球气体行业增速是全球GDP增速的2-2.5倍。疫情前正常情况下2019年我国GDP增速为6.1%,依此增长规律,2026年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到3221亿元。 2019年中国工业气体外包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约为55%,相比发达国家80%的外包率仍有较大差距,前瞻测算得2020年第三方现场制气在整体现场制气中的占比将达到57%。未来这种专业社会化外包占比提高的趋势将给专业气体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增长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现阶段,虽然冶金、化工等传统大宗用气市场在工业气体市场的需求端仍然占据了相当比例的份额,但是其市场规模较为稳定,用气品类也较为单一,以氧气、氮气等大宗工业气体为主。 近年来,受益于我国新能源、半导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新兴分散零售用气市场正不断发展壮大,用气数量和用气种类在工业气体应用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该市场的特点是用户对单一气体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但对气体品种的需求较多。基于该市场的需求特点,新兴分散零售市场的供气方式主要以瓶装气体或液态气体零售为主。 八、 工业气体中游分析 (一)工业气体市场规模 工业气体行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节能减排背景下,以冶金、化工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对工业气体的大量需求。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062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9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07%。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928亿元。 (二)工业气体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占比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工业气体可分为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大宗气体指纯度要求低于5N,产品产销量大的工业气体;特种气体指被应用于特定领域,对纯度、品种、性质有特殊要求的工业气体。2020年,中国大宗气体市场规模约占工业气体的80%,特种气体约占工业气体的20%。 (三)大宗气体市场规模 近年来,大宗气体在下游领域钢铁、石油化工等传统行业发挥重要作用,大宗气体市场需求稳步增长,市场规模增长显著。数据显示,中国大宗气体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103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456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8.88%。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大宗气体市场规模将达1555亿元。 (四)特种气体市场规模 特种气体是工业气体的一种,指被应用于特定领域,对纯度、品种、性质有特殊要求的工业气体,占工业气体的20%。随着制取技术的发展以及下游需求的不断增长,国内特种气体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21年特种气体市场规模达到342亿元,2017-2021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8.24%。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我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将达409亿元。 (五)工业气体行业行业经营模式 根据供应模式的不同,工业气体行业的经营模式可以分为自建装置供气和外包供气两种,而外包供气又分为零售市场和现场制气市场。大型下游企业,尤其是国有炼钢厂及化工企业以往大多依赖自建装置供气。然而,由于工业气体属于商品,为了提高效率及成本效益,越来越多下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