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智能监测产品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举报
资源描述
电力设备智能监测产品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一、 电气设备检测产业链 电气设备检测机构处于电气设备检测产业链中游,根据机构性质可分为国有控股检测机构、民营检测机构和国外认证检测机构在华分支机构等。电气设备检测机构主要承担电力系统输变电、配电环节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强制性认证及认证监督检验、企业委托、新产品鉴定检验、社会各界委托等第三方公正检验,并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关产品的技术分析、技术咨询等业务。 电气设备检测上游为提供各类检测设备、检测耗材和技术支持的生产商。电气设备检测设备种类众多、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常用的检测设备有电气性能检测设备、机械物理性能检测设备、耐环境性能检测设备、电磁兼容性能检测设备等。 电气设备检测行业下游主要为电气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设备使用企业,电气设备检测的市场景气状况与下游电气设备制造业以及终端用户的发展密切关联,与电气设备的生产销售规模和相关设备的技术更新升级呈正向相关关系,下游行业对电气设备检测业务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二、 电力设备检测行业现状分析 从整体电力领域检测市场规模来看,电力领域检测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认监委发布的《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2017-2021年,中国电力(含核电)检测领域的收入规模从36.15亿元增长到为83.68亿元,四年复合增速达23.35%。电力(含核电)细分领域主要包含线缆检验检测,此外还有输变电类设备检测、发电设备检测、安全变压器及类似设备检测、充电桩和整流逆变设备等其他检测小类。 从电力设备检测市场规模来看,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电力设备试验检测市场规模约为15.54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为12.07%。预计2020年-2021年电力设备检测市场规模增速与整体电力领域检测市场增速保持相同,2020年-2021年中国电力设备检测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6.32/18.31亿元。 三、 电力设备检测综述 电力设备使用过程中受磨损、腐蚀等影响,设备可靠性降低,可能出现技术性劣化甚至事故等情况。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监测产品,主要是通过对电力设备的电气、机械等状态进行检测和监测,来获取其运行状况、运行质量等信息,以便及时发现各种劣化过程的发展状况,并在可能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到影响正常工作前,及时进行维修、更换,从而保障整个电网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 电力设备检测相关技术分类 近年来,国家对电线电缆制造以及电力设备的监督力度持续加强、检测标准的不断完善。在监管趋严背景下,电力设备检测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研发实力强、品牌及公信力认可度高的检测机构有望优先受益。 五、 电气检测市场机遇 十四五时期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的关键五年,电力系统传统发电领域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的接入必将加速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对电源侧清洁化、电网侧智能化、用户侧电气化,加快以电力为中心的清洁低碳高效、数字智能互动的能源体系建设的持续需求给相关行业提供了巨大市场机遇。 六、 电力设备检测行业壁垒 (一)电力设备检测技术壁垒 电力设备检测及监测设备的设计研发综合了自动控制、智能检测、抗电磁干扰、网络通信、数据采集与处理、人工智能、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多种技术,涉及微电子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软件技术、故障诊断技术、信息融合技术等多个领域,属于多学科综合的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的研发除了需持续资金投入外,还需与多个新兴行业协同发展。 电力设备检测监测的开展还需要充分掌握检测对象的技术特征,同时充分掌握检测技术本身的运用特点。检测机构需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和产品检测手段,以满足电网客户多样的产品检测需求,同时还需要检测机构依据经验对检测设备状况、检测数据的差异等进行准确的分析。复合型技术、对电网检测对象的充分了解及丰富的专业经验积累构成了行业较高的技术壁垒。 (二)电力设备检测人才壁垒 本行业企业所服务的电力系统涉及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全,与客户间对产品、服务的技术沟通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加强与用户之间的技术沟通,及时准确的响应客户需求。 技术人员在具备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还需经相当长时间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更好的完成理论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目前,既精通监测技术、又熟悉电力系统知识的高端技术复合型人才较为紧缺。因此,对于本行业的新进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人才壁垒。 (三)电力设备检测品牌壁垒 电网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采购决策比较谨慎,只有充分认可供应商的技术实力和运行经验,经过尝试性采购、运行后,才会进行较大规模的采购。目前电力设备在线监测大多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合同,企业的技术水平、运行业绩、产品质量、市场信誉、售后服务等所形成的综合品牌形象是影响企业是否中标的关键因素。通过较多的成功案例、不断的实践使得自身技术越发成熟,在行业内的形成较好的品牌效应和稳定的合作伙伴,新进入者往往因为没有成熟的技术能力和缺乏成功案例而不得不面对较高的品牌壁垒。 (四)电力设备检测资质壁垒 电力设备的供应入网及电力检测实施均有资质要求。进入电网运行的产品必须严格按照电力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生产和检验。设备入网前,需通过国家或行业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的严格认证,并经过一定时间的挂网试运行实验合格后方可正式入网。 (五)电力设备检测市场验证期壁垒 由于输配电设备对应用领域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因此,进入该领域的厂商不仅需要经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严格的资质认证和质量检测,还需要有较长的实际运行时间来证明其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以及厂商的后续服务能力。为降低运行风险,近年来,各应用行业在电力设备产品招标活动中,都会明确地对电力设备厂商过往产品的运行业绩提出要求,乃至提供首套设备国内挂网运行的时间。因此,拟进入本行业的企业需要经历较长的市场验证期,后来的企业就面临市场验证期壁垒。 七、 电力设备检测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电力设备检测上游行业主要是各类检测设备、检测耗材的生产制造业,下游行业为电力设备制造业以及电力设备使用企业。 智能电网建设逐步加码配电网,电网数字化加速推进,电力设备检测行业迎来需求与功能的升级。目前,我国智能电网主架网干结构逐渐完善,电网建设加速向配网侧辐射及整体电网数字化改造转移;同时,电网经历了大规模智能电网建设后,存量在运资产体量巨大。伴随着国家电网调增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电网行业景气度持续向上,电力设备状态检测、监测行业不断打开成长空间。 八、 电力二次设备检测行业发展前景 宏观经济层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工业、电力系统规模不断扩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从而催生更多的检测需求,电力设备检测行业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产业政策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壮大新能源、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政策面给电力装备产业链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1年12月,在2021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暨光伏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汤广福称,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其中包括要实现电力电源清洁化、电力系统柔性化、电力系统数字化和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化。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各个领域,都广泛采用了电力电子装置,未来电力电子装置在电力系统各环节的占比仍将大幅度提升,包括灵活交流输电技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柔性直流与直流电网技术等。 2022年3月2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根据规划,将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稳步推广柔性直流输电;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大力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储能系统。综上所述,电力设备行业受十四五规划、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规划、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加大配电网、智能微电网、储能建设计划等的支持,将推动电力二次设备领域新一轮技术革新和产业发展,预计将带动相关领域的检验检测市场的规模扩张,电力二次设备检测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