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物流行业技术壁垒分析 一、 物流行业技术壁垒 IT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物流信息数据大幅增加和物流业务运作效率大幅加快。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物流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总体规划、系统集成、产品研发以及现场实施能力,同时网络货运软件可以高效、智能地实现对运力的调配与管理,同时在资金流、票据流、实物流等方面实现在线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只有对各类物流软、硬件具有深度的研究,并熟悉客户所在行业及客户本身的生产工艺和运营管理的特点,才能根据下游行业客户的需求提供高质量定制化服务。因此,较强的技术实力和行业经验为进入本行业的重要壁垒。 二、 现代物流支撑体系 (一)信息平台 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在机架规模、市场规模、用电规模等方面均保持高速增长。在机架规模方面,截至2020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达到400万架,大型及超大型大数据中心占比75%以上。在市场规模方面,我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714.5亿元快速增长至2020年的2238.7亿元,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2803.9亿元。 (二)智能物流装备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中国制造向高质量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为物流装备行业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劳动力成本上升,物流行业基层人员用工荒,继续推动物流业机器换人,物流机器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将继续获得快速发展。2019年我国智能化物流装备市场规模约1440亿元,同比增长24.14%,预计2022年智能化物流装备市场规模达2010亿元。 三、 中国智能物流行业竞争格局 (一)全球格局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对物流自动化的应用较早,长期的技术积累下,国外企业在仓储物流软硬件技术、产品质量、系统稳定性、行业经验和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积累较大优势,在汽车、机械制造、机场等行业中占有较高的市占率。据统计,2021年全球物流系统集成商前20强均位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前十二强收入均超过10亿美元,日本大福以43.9亿美元稳居榜首,美国德马泰克以43.0亿美元位列第二,德国胜斐尔以37.3亿美元位居第三,其他排名靠前的包括霍尼韦尔、范德兰德、科纳普、村田机械等企业。其中,大福、德马泰克、胜斐迩较早进入国内市场,并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从全球Top20智能物流仓储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地理分布来看,其中欧洲供应商占比70%,美国占比15%,日本与印度分别占比10%与5%。 (二)国内格局 国内智能物流设备及系统提供商数量较多,但规模通常较小;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包括中科微至、今天国际、德马科技、东杰智能、中鼎集成、兰剑智能等,2021年收入规模大概在5-20亿元之间,相对全球领先企业100-300亿的收入水平,国内企业在规模上仍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国内智能物流企业正处于前期竞争成长阶段,技术进步快、市场拓展能力强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成长为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的智能物流龙头企业。 四、 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市场现状 (一)智能物流成本端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15-64岁人口比重自2011年开始下降,由2011年的74.4%下降到2021年的68.3%;绝对数量也自2014年开始出现负增长,由2014年的10.1亿人下降到2021年的9.6亿人。而老年人口数量则稳步增长,占比由2011年的9.1%上升到2021年的14.2%,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这种人口结构转变趋势在劳动力市场上将反映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成本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近十年全国制造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3.1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9.2万元,2010-2021年CAGR高达10.42%;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10年的4.1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11.0万元,2010-2021年CAGR高达9.52%;由此可见,制造业及物流运输业人力成本上升速度较快。在劳动力人口数量及占比双降的背景下,未来人力成本必然保持上升趋势,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企业选择自动化物流系统替代人工将成为长期必然选择。 (二)仓储指数走势 我国仓储行业持续繁荣,根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我国仓储指数表现良好,基本维持在荣枯线以上,维持在扩张区间。2022年7月,我国仓储指数为53.1%,对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整体企业库存水平上升。 (三)智能仓储市场规模 据统计,2021年国内智能仓储市场规模为1126亿元,同比增长16.6%。随着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以及智能物流在各行业的渗透率提升,智能物流市场规模亦将稳步增长。 五、 物流支撑经济稳定恢复,构建新发展格局 (一)物流需求增势良好,支撑经济稳定恢复 2021年,物流需求规模再创新高,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恢复至正常年份平均水平。全年社会物流总额335.2万亿元,是十三五初期的1.5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2%,两年年均增长6.2%。从年内走势看,由于受下半年散发疫情和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走势前高后低。一季度同比增长24.2%,上半年增长15.7%,前三季度增长10.5%。 社会物流总额与GDP对比来看,与疫情前的2018、2019年不同,2020年以来社会物流总额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长,物流需求系数持续提升,显示在疫情压力持续存在的情况下,生产、出口、消费等实物物流恢复保持良好势头,实体经济是物流需求复苏的主要支撑。 从社会物流总额结构看,物流需求结构随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同步变化。工业物流总体稳中有进,国际进口物流下行压力较大,民生消费物流保持平稳增长。产业升级带来的高技术制造物流需求发展趋势向好,引领带动作用增强。 创新动能有效增强,工业制造物流需求较快增长。全年工业物流需求总体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工业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上年加快6.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1%,增速接近疫情前水平。其中制造业中出口相关以及高新制造业物流需求发展较好,全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物流需求比上年增长12.9%、18.2%,增速高于全部工业平均水平3.3、8.6个百分点,是工业物流恢复的主要拉动力。 进口物流下行压力趋升,高新技术类产品进口稳步增长。四季度以来高基数效应叠加国内需求减弱,进口物流量下行压力趋升,2021年进口物流量由上年的增长8.9%转为下降1.0%。从年内走势看,上半年各月保持平稳增长,三季度以来由增转降。从结构来看,主要大宗进口量有所趋缓,其中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需求延续下跌趋势,同比下降3.9、5.4%。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量则保持较快增长,有力支撑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全年机电产品类、集成电路进口量同比增长38%、16.9%。 消费物流保持恢复性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2021年,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10.2%,连续多月保持10%以上。从年内走势看,民生物流总额增速有所趋缓,增速比前三季度回落3.6个百分点。疫情影响下,电商、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渠道,带动电商快递业务量加速扩张。中国电商物流指数显示,2021年总指数平均值为110.3点,较2020年回升2.4个点,需求端总业务量和农村业务量增速超过20%;供给端恢复较快,库存周转指数、人员指数、实载率指数、成本指数均值均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全年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2.0%,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全年快递业务量完成1085亿件。 (二)顺应需求升级新变化,物流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 2021年物流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适应市场物流需求变化,物流供给服务保持快速增长,支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全年物流业总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5.1%。从年内走势看,各季度物流业总收入均保持15%以上增速,两年年均增速在8.5%以上,市场规模稳步扩大。 物流行业实现快速发展,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物流企业竞争力提升,行业集中度提高。物流产业经受了国际严峻环境和国内疫情等多重考验,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头部企业竞争力提升。截至2021年末,全国A级物流企业近8000家,50强物流企业收入合计1.4万亿元,同比增长16.6%。物流行业各领域龙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上市步伐,央企物流国家队重组整合拉开序幕,中国物流集团正式成立。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50强物流企业收入合计占物流业总收入的比例提升至13%,是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二是物流活动恢复势头良好,行业处于高位景气区间。2021年全年物流业景气指数平均为53.4%,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物流企业业务量及订单指数均位于较高景气水平,且总体水平有所提升,物流主体活力进一步激发。从年内走势看,一季度景气指数平均为53%,实现良好开局,二季度回升至55.9%的高点,下半年指数出现一定波动,三季度回落至51.3%,四季度缓中趋稳回升到53.2%,物流业韧性提升,实现良好开局。 (三)物流供应链韧性提升,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1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多重因素倒逼我国物流运行效率、供应链响应水平加速提升,物流在畅通经济内外循环,保障产业链畅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单位物流成本稳中有降。从物流成本统计来看,2021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6.7万亿元,与GDP的比率14.6%,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在连续三年持平后首次回落。结合近年经济数据同时对比美日等国分析显示,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对物流成本下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个百分点,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下降仅为0.1左右。2020年疫情以来,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至其比重有所趋缓,对我国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影响进一步减弱。在此背景下这一比率的下降,更多来自物流供应链自身运行效率的改善提升效应:一是物流畅通性提升,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服务在协助产业链的流程优化的基础上,更是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挥了重要作用,助力物流成本稳中有降。从运输环节看,运输物流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保障了国内产业链、国际贸易循环畅通。多式联运业务加速发展,运输方式间的协同性提升。全年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620万标准箱,开通联运线路450条,年均增速在15%左右,明显高于港口集装箱增长水平。国际物流供应链安全畅通保障水平、国际运输协同性、便利化水平均有稳步提升。全年中欧班列开行约1.5万列,同比增长22%,开行国际货运航班7.4万班,同比增长25.8%,完成国际航线货邮运输量241.5万吨、国际及港澳台快递19.3亿件,同比分别增长20.2%、17.4%。从保管环节看,上下游企业物流、资金流更为畅通,工业企业存货、应收账款周转加快。2021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分别为16.8天、49.5天,较上年末分别减少0.9天、2.0天,仓储及装卸搬运费用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二是物流与产业融合加速,协同一体化水平提升。近年来,工业、商贸企业采用供应链协同推进生产经营的理念明显提升,特别是疫情以来物流上下游协同合作的水平提升,物流业总收入与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率为72%,显示专业物流服务的广度、密度、深度不断增加。同时,物流集成能力和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增强,进一步实现产业、企业间的协同发展,产业链资源整合、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推进。头部物流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大力推进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2021年50强物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收入合计增速在20-30%,明显高于运输、仓储等单一物流业务;供应链一体化业务首次为成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一体化物流业务收入占比近4成)。 六、 智慧物流 近年来,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呈高速增长状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近6000亿元,2021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达6477亿元,同比增长10.9%。随着物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不断增长。相关研究机构预测,2022年中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达6995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