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移动护理系统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举报
资源描述
医生移动护理系统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一、 国内体外诊断市场 体外诊断(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目前,体外诊断在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保障人类健康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体外诊断行业的上游是电子元件、模具等仪器的核心元部件,以及抗原、抗体、酶等试剂原料企业。由于试剂原料的好坏会影响体外诊断的质量,因此,抗原、抗体等这些试剂原料产业的发展对整个体外诊断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 中游则包括仪器、耗材的研发、生产企业,以及流通企业等。目前,国外的体外诊断巨头已经在生产诊断试剂和仪器方面拥有较强的能力,而国内企业由于起步晚,整体技术水平较低,主要以生产试剂为主,能够研发高端设备的企业只有少数。 下游是医院、血站、第三方检验中心、体检中心等面向终端用户的医疗检测机构。近年来,随着医改、医保控费等政策的推动下,第三方检测行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第三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400多亿元。需要看到的是,民营企业数量正不断增长,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约有2.3万家民营质量检测机构,占总量的半壁江山,较上一年提升了3.45个百分点。 随着老龄化加剧,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体外诊断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体外诊断行业约688亿美元,预计2030年全球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突破1300亿美元,2019至2030年期间年化复合增速预计约6.0%。 而纵观国内市场,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占了全球市场的18%左右,与欧美日韩等近六成的占比相比差距较大。2020年以来,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本土企业创新研发的持续加大,国产产品替代进口的步伐将不断加快,业内预计未来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占比也将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为800亿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市场将增至2882亿元,并且在全球市场中的占比将提升到33%以上,增长潜力巨大。 在国内体外诊断市场迎来可观前景的情况下,业内预计体外诊断产业链相关的仪器、耗材行业也有望获得发展机遇,尤其是高端生产设备领域,还有很大的进口替代空间待开启。国产设备企业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克环节,研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满足国内医疗市场需求。 二、 中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全景分析 体外诊断是指通过采集人体血液、体液、细胞、组织等生物样本,进行体外检测与分析,从而进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观察,以及健康状态评价和遗传性疾病预测等,是医疗卫生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外诊断产品主要由诊断设备(仪器)和诊断试剂构成。根据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标准,体外诊断设备属于临床检验分析仪器类。目前体外诊断主要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和即时诊断(POCT)等四大类。 三、 中国体外诊断市场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及相关的生物、化学、芯片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体外诊断的产业化得以迅速推进,相关的检验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另外老龄化社会,分级诊断制度逐步推进以及国家鼓励体外诊断国内企业产品替代进口产品等因素也极大的促进了体外诊断的发展。近年来,体外诊断已经发展成为医疗健康市场最活跃、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逐渐形成了数百亿美元规模的大型产业,新冠疫情影响下,体外诊断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会。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81%,到2028年国内体外诊断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499亿元。 四、 细分市场国产化率亟待提高 根据检测指标、标本以及检测原理的不同,IVD行业可分为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元素诊断、微生物诊断、尿液诊断等众多细分领域。其中,目前前三者在我国医疗机构应用较广泛。 我国生化诊断市场目前已趋于成熟,相关诊断试剂国产化率较高。在生化诊断相关产品中,生化分析仪器的技术要求较高,而诊断试剂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目前,我国大部分生化诊断企业仍集中在诊断试剂领域。国内生化诊断产品主要生产商(如九强、美康、迈克等)已逐渐掌握该领域核心技术,并已基本实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阶段的转变。然而,国产生化诊断仪器设备目前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产品市场仍由外资品牌主导,国产品牌占有率有待提高。另外,随着免疫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生化诊断市场份额增速趋缓。不过,生化诊断技术在特定项目的检测上具有时间和成本优势,因此不会被完全替代。 近年来,免疫诊断成为IVD行业增速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市场占比不断提升。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因具有灵敏性较高、特异性较强等优点,已逐步取代酶联免疫法,成为免疫诊断市场的主流技术之一。值得关注的是,磁微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能够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更充分的包被,且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以全自动化清洗未结合物质,从而大幅提高检测灵敏度和检测效率,是目前较先进的免疫诊断技术之一,并逐渐成为国内化学发光产品企业研发的重点方向。 目前,我国分子诊断市场正处于快速起步阶段。分子诊断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产前筛查以及传染病、肿瘤诊疗等领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起着重要作用。此外,现阶段为人们所熟知的基因测序技术,也属于分子诊断的范畴。由于分子诊断仪器和试剂研发成本与技术壁垒均较高,采用基因芯片、第二代测序(也称为高通量测序)等技术的相关高端产品目前几乎被外资品牌垄断。 值得关注的是,我国IVD领域核心零部件、原材料的进口依赖度目前仍较高。众成数科数据显示,2018—2021年,我国IVD产品进口额逐年增长,且近3年来的进口额均在1000亿元以上。进口产品主要集中在IVD领域高端仪器、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等上游行业,包括抗原、抗体、辅酶、酶底物以及基因测序仪等。 五、 体外诊断主要企业经营现状 体外诊断行业与检验医学构成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体外诊断行业是检验医学的工具和兵器,同时检验医学是体外诊断行业的用户和市场,两者的共同目的是实施体外诊断。临床诊断信息的80%左右来自体外诊断,而其费用占医疗费用不到20%。体外诊断已经成为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类健康与构建和谐社会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六、 产业链 体外诊断产业链上游为体外诊断原料,上游的主要表现为生物制品原料、精细化学原料、精密电子元器件等。体外诊断中游产业链主要为体外诊断仪器和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主要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等,下游的需求主要是来自医院、体检中心、疾控中心、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血站、其他医疗机构等。 (一)上游产业链 1、市场规模情况 常见的体外诊断的原料主要包括酶、抗原、抗体等体外诊断试剂的关键原料。我国近些年体外诊断的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体外诊断原料的市场需求也相应的快速扩大,整体的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2亿元,2016-2021年的CAGA为29%,保守预计2022年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145亿元。整个行业的上游产业链呈现快速增长,一方面反映了我国IVD行业的蓬勃发展,国内IVD企业的百花齐放,另外一方面也侧面反映出未来我国IVD的前景也是非常的美好。 2、上游原料进出口市场 从整个市场格局而言,进口的上游原料产品依然占据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主导地位,2021年,进口产品市场规模为107亿元,占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的88%;国产产品市场规模为15亿元,市场的盘子比较小,但是整体的增长速度是要快于进口的,随着我国国家政府扶持以及国内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对生物科技产业供应链本地化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预计2024年国产体外诊断试剂原料市场规模将达27亿元,虽然进口仍然占据着主流的市场,但是其走势仍然会像生免一样,走向,当下,生免正当时,而上游原料还是绝大多数以进口的居多,也侧面的反映了我国在源头上被,只有掌握了源头,才能掌握IVD的中下游。 3、竞争格局 体外诊断试剂的上游的核心原材料基本被跨国企业所垄断,比如Hytest的心肌标志物的原料(于2021年9月被迈瑞收购),Meridian的寄生虫、真菌检测原料,龟甲万的糖化血红蛋白原料等,这些都是掌握在进口的企业中。而国内以试剂原料作为主营业务的领军企业是菲鹏生物,目前在原料领域发展势头强劲,国内市场的菲鹏,诺唯赞等企业,都是我国IVD上游原料的后起之秀,相信他们的发展,会为我国IVD的上游带来全新的竞争格局。 (二)中游产业链 1、体外诊断试剂市场 自从2020年的新冠疫情爆发以来,POCT(即时检验)因为其便利性,体积小巧,操作简单等进一步展现了其优势所在,在出入境、机场、火车站、基层医疗单位等场景得以广泛应用,操作的简易性节约了医疗资源、提高了检测效率,在疫情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新冠检测的需求亦推动了POCT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2022年的抗原,更是把POCT推向了一个高峰。2016-2021年,我国POCT试剂市场规模从53亿元增长至173亿元,整体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0%,表现出异常的强劲,保守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7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290亿元。在所有的细分领域中,POCT的年复合增长率是最高的,也是未来看好的二大赛道之一;POCT因为其灵活性,可操作性强,相较于大设备而言更好的入院,所以代理商都比较青睐,POCT小发光目前也是正值壮年,未来很有可能会对大设备造成冲击。 免疫诊断试剂产品的要求是灵敏性、精确度高,在整个科室也是大头,收费相对于生化而言都比较高,虽然没有办法做到向生化那样的大部分,但是与生化检测成本差距逐渐缩小,对临床生化产品中的免疫类产品形成了部分替代。另外,免疫类和分子诊断是新产品研发的重点,而分子诊断受技术和成本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快速普及。因此,免疫试剂仍然是整个IVD领域的主流地位,2021年我国免疫诊断试剂市场规模超过380亿元。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445亿元。未来,免疫市场仍然是各大家争名逐利的地方。 2、体外诊断规模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243亿元,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比例从2016年的12.2%增长到2019年的15.1%。占据的比重越来越重,预计未来几年体外诊断市场将仍然继续保持增长,到2022年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1460亿元,2024年市场规模将逼近2000亿元。国内的老龄化加剧,资本的介入,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这些都是给IVD市场注入的强心剂。 20世纪50年代后,DNA双螺旋结构、单克隆抗体技术、大分子标记技术等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分子诊断以及整个体外诊断行业的加速发展。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生物学、化学乃至互联网行业的快速革新,体外诊断相关的检验技术和精确度获得大幅提升,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检测速度也有质的提升。 体外诊断(IVD)是全球医疗器械最大的子领域。近年来,慢性疾病和传染病发病率增加、易患免疫系统疾病的老年人口增长、个性化治疗药物使用增加等促进了体外诊断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