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二十三中学2022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末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石灰水中 B.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 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2.某CO和CO2的混合气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为36%.取5.0g该气体混合物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再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 A.5g B.10g C.15g D.20g 3.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 碘受热升华 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B . 端午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 汞原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 CO可以燃烧,CO2不能燃烧 分子的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4.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有4种分子 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图示发生了置换反应 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粉和足量稀硫酸反应:黑色固体逐渐减少至消失,放热,溶液由无色变为浅黄色 B.硫在氧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先熔化后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 C.灼烧羊毛: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 D.甲烷燃烧: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 6.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放入较多蔬菜 B.图书室内文字资料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 D.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立即用湿布盖灭 7. “伐薪烧炭南山中”是白居易所写的诗句。这里“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 A.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B.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 C.两者都是物理变化 D.两者都是化学变化 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庆祝元旦 B.控制PM2. 5的排放 C.改进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 D.开发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9.把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Z、M的盐溶液中,实验结果如下表,其中“/”表示金属与盐不反应, “√”表示金属与盐能反应。 金属 溶液 Z的盐溶液 M的盐溶液 X ∕ √ Y ∕ ∕ 上述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Z、M、X、Y B.M、X、Z、Y C.Z、X、M、Y D.Z、Y、X、M 10.下列各组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B.单质、化合物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中和反应、复分解反应 11.科学、严谨的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则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也不能再分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1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 ) 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 B.金属材料:钢、金刚石、生铁 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 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 (1)实验室制取的气体不同,选择的装置也不尽相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制取装置常选择____________。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制取装置常选择______________。 (2)初中化学重点学习了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当选择B装置和F装置组合时,三种气体中能制取的气体为_____________。 1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 (1)实验时,装置A中先进行的是____(填“加热”或“通一会儿CO”);反应后玻璃管中固体的质量比原来固体质量____(填“增多”或“减少”或“不变”)。 (2)同学们对“一氧化碳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了疑问,他们对A装置进行改进:在装氧化铁的玻璃管前,先通过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观察澄清石灰水变化,老师认为他们的设计没有必要,原因是____。 (3)装置B的方框中连接的是装置C,装置C能够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碳,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_____。 (4)因为____,所以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是_____。(一种方法即可) 15.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应从_____(a或b)通入。 (3)A装置中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 (4)G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已知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所选择的制取装置(从A~E装置选择)是_____(填标号)。 16.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 为装置编号) (1)写出上图C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_。 (2)用 A 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 B 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组合可以是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下同)。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 17.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计算 (1)生成氢气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简单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到0.1%。)_____ 18.小华同学想测定某铜锌合金(只含铜锌)中两种金属的质量比,于是取一块质量为40g的铜锌合金,将该合金放入烧杯中,逐渐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时,恰好用去稀硫酸100g,测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139.6g。计算该合金中铜与锌的质量比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 19.(6分)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请用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铝比较活泼,为什么铝制品却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______ (2)农业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含硫酸铜)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详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用澄清的石灰水只能鉴别出二氧化碳,无法鉴别O2、CO,故选项错误;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则是二氧化碳;若木条燃烧更旺,则是氧气;若气体能燃烧,则是CO;现象明显,能一次鉴别出这三种气体,故选项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一氧化碳、空气难溶于水,用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的方法不能鉴别,故选项错误; D、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无变化的是氧气和CO,无法鉴别氧气和CO,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要根据三种气体性质的不同,设计的方案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实验现象,才能达到一次鉴别出三种气体的目的。 2、C 【详解】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气体都变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气体中的碳元素全部转化到碳酸钙中。5.0g该气体混合物中碳的质量=5.0g×36%=1.8g; CaCO3中碳的质量为1.8g,碳酸钙中碳的质量分数=,白色沉淀碳酸钙的质量=。故选C。 3、C 【解析】A、碘受热升华,是因为温度升高,碘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B、端午节粽飘香,是因为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时,汞柱会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CO可以燃烧,CO2不能燃烧,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点睛】 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4、C 【详解】 A. 由图可知,图示中有4种分子,此选项正确; B. 由图可看出,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此选项正确; C.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图示中是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此选项错误; D. 图示产物为两种物质,两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此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能从图中获取正确的化学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5、A 【详解】A、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亚铁离子是浅绿色的,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淡黄色固体先熔化后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正确; C、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羊毛可以闻到一股烧毛发的焦糊味,正确; D、甲烷气体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热,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内壁有水雾,正确。 故选A。 6、B 【详解】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着火,立即放入较多的蔬菜,既能降温,又能隔绝氧气,从而使火熄灭,不符合题意; B.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可以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和精密仪器等火灾;所以图书文字材料起火,应该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符合题意; C. 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要立即转移到通风的地方救治,不符合题意; D. 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引起失火,可用湿布盖上以隔绝空气或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 7、A 【详解】“伐薪”是指砍伐木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烧炭”是指把木材加热,使木材变成炭,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炭,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