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望羊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望羊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右图是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物质与靶细胞结合的示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只有通过体液的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     B.分泌细胞的分泌物可能与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结合 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分泌物的靶细胞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如果分泌细胞是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也可以成为靶细胞 参考答案: C 2. 单克隆抗体是指 A.单个骨髓瘤细胞增殖产生抗体        B.单个浆细胞产生的抗体 C.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产生的抗体      D.单个抗体通过克隆化产生大量抗体 参考答案: C 3. 下列表示细胞间兴奋传递正确的是(   ) A轴突←细胞体     B轴突→树突      C树突→轴突      D树突→细胞体 参考答案: B 4. 下列有关生物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 ①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变异为基因突变 ②非同源染色体上某片段的移接,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③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④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则生物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 A. 1项    B. 2项    C. 3项    D. 0项 参考答案: D 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变异为染色体变异,①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上某片段的移接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②错误。同卵双生兄弟之间的性状差异主要是基因突变导致的,③错误。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因为密码子具有兼并性,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④错误,A、B、C错误,D正确。 5. 处于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该细胞最可能是(    )      A.体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C.卵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参考答案: D 6. 为合理开发和保护海洋鱼类资源,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①全面禁止捕鱼②实行休渔期,划分休渔区③控制渔网网孔大小④制定相应法律法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7.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中错误的是 (  ) A. 把两个植物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在杂种植株上 B. 获得杂种植株 C.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D. 实现原生质体的融合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A、植物体细胞杂交可将两个植物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杂种植株上,A正确; BC、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而获得杂种植株,B正确,C正确; D、原生质体的融合属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不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目的,D错误. 故选:D. 8. 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其培育的过程中,不需要(  ) A.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 B.离体状态 C.导入外源基因 D.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 参考答案: C 【考点】植物培养的条件及过程. 【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3)细胞全能性大小: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 【解答】解:A、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才有可能发育成为完整的植株,A正确; B、植物细胞在离体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全能性,B正确; C、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不需要导入外源基因,C错误; D、要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和激素,D正确. 故选:C. 9.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依然在上下发生波动 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 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 参考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个体组成种群,种群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图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据此答题. 【解答】解:A、图中乙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 B、乙是种群,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将会在该值上下波动一段时间,B正确; C、丙是群落,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错误; D、丁是生态系统,其多样性受无机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10. 在下列杂交组合中,通过眼色即可直接判断子代果蝇性别的一组是     A.杂合红眼雌果蝇× 红眼雄果蝇      B.白眼雌果蝇× 红眼雄果蝇    C.杂合红眼雌果蝇× 白眼雄果蝇       D.白眼雌果蝇× 白眼雄果蝇 参考答案: B 11. 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最丰富的阶段是(    )   A.灌木阶段      B. 草本植物阶段       C. 苔藓阶段       D. 森林阶段 参考答案: D 12. 下图为抗青霉素细菌的产生过程,表示死亡的个体,a、b表示两个阶段。下列有关抗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a阶段使用青霉素后少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存活下来 ②经过a→b阶段的人工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 ③青霉素的使用改变该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 ④b阶段存活细菌的抗药性均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 b阶段抗性基因频率更高 ⑤b阶段存活的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 ⑥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属于一个新的物种 A. ①⑤⑥    B. ②③④    C. ③⑤    D. ②③ 参考答案: C 【分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指环境条件让适应者生存下来并不断繁殖,不适应者被淘汰。但环境条件不一定对生存的个体有诱导作用,更多的是选择能在该环境下生存的个体而已。 【详解】抗药性变异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了,①错误;经过a→b阶段的青霉素的选择导致抗药细菌的比例增大,②错误;青霉素的使用让不抗青霉素的细菌死亡,只有抗青霉素的个体存活下来并不断繁殖,所以青霉素的使用让该细菌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大,③正确;b阶段存活细菌均具有抗药性,但其抗药性不一定比a阶段细菌的抗药性强,④错误;由于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所以b阶段存活的突变细菌可能是若干个突变累加在一起的产物,⑤正确;如果具有抗药性的细菌与原来的细菌并未出现生殖隔离,抗药性细菌并不是一个新的物种,⑥错误;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只有③⑤,选C。 【点睛】注意:青霉素对抗药性细菌是起选择作用,不是诱导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 13. 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参考答案: A 14. 下列产醋最多的措施是(  ) A. 往果酒中加入食醋,产通气 B. 往果酒中加入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并通气 C. 将果酒暴露在空气中 D. 往果酒中加入冲洗葡萄的水,并通气 参考答案: B 15. 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脑干与水盐平衡的调控有关 C. 饮酒过量语无伦次与小脑功能有关 D. 专心答题时参与的主要高级中枢有W区和V区 参考答案: D 【分析】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功能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与书写文字有关,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与阅读有关,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与说话有关,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与听懂别人谈话有关。 【详解】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而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错误;下丘脑与水盐平衡的调控有关,B错误;饮酒过量语无伦次与大脑皮层功能有关,C错误;专心答题时参与的主要高级中枢有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和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D正确。 16. 下列结构中可以存在突触的是(  ) ①一个神经元内 ②脊髓 ③大脑皮层 ④树突→轴突 ⑤轴突→树突  ⑥轴突→细胞体 ⑦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内 ⑧感觉神经元与运动神经元之间 A.②③⑤⑥⑦⑧  B.②③⑤⑥⑦    C.①②③⑤⑥⑦⑧   D.④⑤⑥⑦ 参考答案: A 17. 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和主要能源物质分别是(  ) A.水和蛋白质 B.水和糖类 C.蛋白质和脂肪 D.糖类和脂肪 参考答案: B 【考点】1T: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1J:糖类的作用. 【分析】阅读题干可知,该题的知识点是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的含量和功能,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 【解答】解: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 故选:B.   18. 影响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光照的明暗     B.地形的起伏     C.温度的高低      D.种群的特征 参考答案: D 19. 与自然突变相比,诱发突变   A.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      B.可以引起性状的定向变异   C.产生的性状都是显性性状    D.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高 参考答案: D 20.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 B. 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手段 C. 过敏反应的人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即可引发过敏反应 D. 效应T细胞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 参考答案: A 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细胞周期变短,A正确;注射疫苗是免疫预防的一种措施,注射“甲流”疫苗是治疗甲型流感的有效手段,并不是治疗H1N1禽流感的有效手段,B错误;再次接触过敏原时才会产生过敏反应,C错误;效应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效应T细胞直接吞噬病毒,不属于细胞免疫,D错误。 21. 图甲是H2O2酶活性与pH的关系,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关于该酶促反应某初始条件改变后的叙述,正确的是 A. pH=c时,e点降为0 B. 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C. 温度降低时,e点不变,d点右移 D. H2O2量增加时,e点不变,d点左移 参考答案: C 22. 下列哪项的比例不符合1:3                                        A.酵母菌分别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情况下消耗等量葡萄糖所释放出的CO2体积比 B.在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情况下,AaBb与AaBB杂交后代隐性与显性之比 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卵细胞与极体数目之比 D.白化病患者的正常双亲,再生下的正常孩子中纯合体与杂合体概率之比 参考答案: D 23. 已知苯丙氨酸的分子式是C9H11NO2,那么该氨基酸的R基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