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七十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我国上海研究所合成一种具有镇痛作用而又不会使病人上瘾的药物﹣﹣脑啡呔多糖(类似人类中的糖蛋白).如要采用基因工程和发酵技术让微生物来生产脑啡呔多糖,应选哪种微生物为受体细胞(  ) A.大肠杆菌 B.大肠杆菌质粒 C.T4噬菌体 D.酵母菌 参考答案: D 【考点】基因工程的应用. 【分析】原核细胞内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因此只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而无法添加糖基,而酵母菌为真核细胞,故可以完成蛋白质的糖基化等修饰. 【解答】解:A、原核细胞内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因此只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而无法添加糖基,A错误; B、大肠杆菌质粒的化学本质是环状的DNA,无法合成糖蛋白,B错误; C、噬菌体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能合成糖蛋白,C错误; D、酵母菌为真核细胞,在核糖体中合成蛋白质,在内质网中完成蛋白质的糖基化等修饰,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以基因工程为载体,考查糖蛋白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2.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其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核DNA、染色单体与染色体的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 I中发生同源染色体交叉现象 B.细胞Ⅱ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C.细胞Ⅲ形成细胞Ⅳ过程中发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若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极体一定为aB 参考答案: B 考点:6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①~③依次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Ⅰ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或减数第一次分裂;Ⅲ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应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解答】解:A、根据分析可知,细胞Ⅰ可能存在于有丝分裂过程中,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交叉现象,A错误; B、细胞Ⅱ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细胞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因此含有2个染色体组,B正确; C、细胞Ⅲ形成细胞IV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D、若其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极体为的基因型为Ab、aB、aB,D错误. 故选:B. 3. 在做植物实验的暗室内,为了尽可能降低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安装(   ) A.红光灯      B.绿光灯      C.白炽灯       D.蓝光灯 参考答案: B 4. 在基因工程中用来修饰改造生物基因的工具是 A.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B.限制酶和水解酶 C.限制酶和运载体          D.DNA连接酶和运载体 参考答案: A 5. 对孟德尔选用豌豆做实验材料并获得成功的原因,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豌豆具有稳定的、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B.豌豆是严格的闭花传粉植物 C.豌豆在杂交时,母本不需去雄 D.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C 6. 在生物组织的鉴定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错误的是(  )。 A. 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B. 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 C. 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而一般不选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 D. 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参考答案: D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物质组成相同,但浓度不完全相同,其中斐林试剂乙液可用蒸馏水进行稀释配制成双缩脲试剂B液,所以可用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A正确;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B正确;苏丹Ⅲ染液与脂肪的颜色反应为橘黄色,苏丹Ⅳ染液与脂肪的颜色反应为红色,但花生油的颜色正好是橘黄色,如果使用苏丹Ⅲ,就会出现颜色重复的现象,不容易分清,所以食用花生油最好选用苏丹Ⅳ染液来鉴定,C正确;甘蔗茎的薄壁组织和甜菜的块根含有较多的蔗糖,但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因而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不是进行可溶性还原糖鉴定的理想材料,D错误。  故选D。 7. 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对于上清液中还含有少量放射性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可能离心速度较慢,时间较短,部分被T2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存在于上清液 B.可能部分大肠杆菌已裂解,32P标记的子代T2噬菌体进入上清液 C.可能有部分未侵染大肠杆菌的T2噬菌体存在于上清液 D.可能离心速度太快,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32P标记T2噬菌体外壳进入上清液 参考答案: D 8.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的技术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A.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和胰蛋白酶处理——酶的专一性 B.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细胞的全能性 C.原生质体融合与动物细胞融合——生物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分裂 参考答案: B 9.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属于(  ) A.初级消费者 B.次级消费者 C.三级消费者 D.四级消费者 参考答案: B 【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食物链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存在的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其中隐含的食物链是: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 【解答】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含的食物链是树(或植物)→蝉→螳螂→黄雀,此食物链中起点是生产者树或植物,第一营养级;终点是最高消费者消费者黄雀;蝉是植食性动物,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螳螂是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故选:B. 10. 艾滋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下列有关艾滋病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传染艾滋病   B.HIV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很长时间,危害极大   C.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D.HIV主要由DNA、RNA和蛋白质构成,但没有核糖体 参考答案: C 11. 基因工程技术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    ) A.染色体变异    B.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   D.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参考答案: C 12. 关于生物体内一些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从光照转入黑暗条件后,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上升    B.酶与底物分子的结合,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当种子从休眠进入萌发状态后,自由水/结合水比值下降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TP/ADP比值上升 参考答案: B 13.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参考答案: C 14. 水毛茛是一种水生植物,它的叶生长在水中呈丝状,长在水面上呈扁片状,水毛茛叶的这种性状变异说明 A.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    B.环境因素引起基因重组 C.环境因素引起染色体变异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D 15.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A.高尔基体、线粒体和细胞核                    B.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和细胞核                              D.叶绿体和细胞核 参考答案: C 16.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原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参考答案: B 17.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哪种物质有其相同的运输方式 A.H2O      B.K      C.甘油      D.性激素 参考答案: B 18. 下列与细胞膜有关的四个选项中,能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是(   ) A. 选择性    B. 主动运输    C. 胞吞和胞吐     D. 保护作用 参考答案: C 19. 下列关于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正确的是 A.植物之所以能够表现向光性,是因为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产生得多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协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C.动物神经调节反应迅速、准确,作用时间比较长,体液调节反应比较缓慢,作用时间比较短 D.蜜蜂采蜜是动物的本能行为,它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构成,完成这些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参考答案: D 20. 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的内环境是指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②和④       D.③ 参考答案: C 21.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①考虑到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②考虑到树种多样性问题。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原理 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原理 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  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 参考答案: B 略 22. 如图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B细胞内制造“工程菌”的示意图。已知细菌B细胞内不含质粒A,也不含质粒A上的基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重组质粒导入细菌B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B.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不能说明是导入了重组质粒的细菌 C.将完成导入过程后的细菌涂布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就是导入了质粒A的细菌 D.目的基因成功表达的标志是受体细胞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参考答案: BC 23.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构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绎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A.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B.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C.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