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石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石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 A. 激素是蛋白质 B. 激素是信息分子 C. 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D. 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参考答案: B 分析】 激素是由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动物由内分泌腺或细胞产生,属于信息分子,通过运输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有机物。 【详解】A.动物激素的本质不一定是蛋白质,如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A错误; B.激素是信息分子,可以调节生命活动,B正确; C.激素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能直接参与生命活动,C错误; D.激素运输到身体各部分,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D错误。 故选B。 2. 生长素浓度对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是(  )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参考答案: C 【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现象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茎的背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解答】解:A、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茎的背地性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A错误; B、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而顶端优势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故B错误; C、茎的背地性和植物的向光性都是由于生长素对植物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C正确; D、根的向地性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而植物的向光性由于生长素对植物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3. 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 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 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D.分泌多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 参考答案: C 4.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   ) A.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      B.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C.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     D.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参考答案: C 5.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 迁入、迁出不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 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D. 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参考答案: B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迁入、迁出会导致种群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增加或减少,进而会造成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会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正确;生活在神农架的野兔与狼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点睛】注意:引起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等。 6. 下列组合中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 A.蛋白质、核苷酸、氨基酸                   B.多肽、葡萄糖、纤维素 C.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                   D.蛋白质、核酸、纤维素 参考答案: D 7. 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由基因型相同的雌雄配子结合而成    B 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 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          D 不含等位基因 参考答案: C 8. 以下关于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的过程及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洗涤过程中要加入5倍体积的蒸馏水,重复洗涤3次 B.将血红蛋白溶液放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中透析12小时 C.凝胶装填在色谱柱内要均匀,不能有气泡存在 D.蛋白质通过凝胶时,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移动速度慢 参考答案: C 9.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凡是细胞中含有叶绿体的生物就一定是自养生物 B.原核细胞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C.真核细胞中的细胞骨架都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的 D.细胞质基质中含有多种酶,是许多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参考答案: C 略 10. 下列关于基因文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分为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 B.cDNA文库属于部分基因文库 C.基因组文库的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均可进行基因交流 D.同种生物的cDNA文库基因数量较基因组文库基因数量少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物质中,动物细胞内不具有的是(  ) A.葡萄糖 B.糖原 C.纤维素 D.核糖 参考答案: C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1、糖类分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糖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其中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糖是葡萄糖、核糖和脱氧核糖;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是乳糖(二糖)和糖原(多糖);植物细胞特有的糖有果糖(单糖)、麦芽糖和蔗糖(二糖)、纤维素和淀粉(多糖). 【解答】解:A、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糖,A错误; B、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具有、而植物细胞中不具有的糖,B错误; C、纤维素是植物细胞中特有、而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多糖,C正确; D、核糖是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糖,D错误. 故选:C.   12. 人体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 A.细胞内液        B. 细胞外液         C. 血液        D. 淋巴液 参考答案: A 13. .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 g和270 g。现将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190 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 A. 3/64    B. 5/64    C. 12/64    D. 15/64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20g,所以重量为19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190-150)÷20=2.因此,三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AaBbCc杂交,含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aaBbCc六种,所占比例依次为1/64、1/64、1/64、4/64、4/64、4/64,因此共占比例为15/64.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数量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4. 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中成为血糖 B.当血糖浓度过高时,葡萄糖可以转化成非糖物质 C.糖尿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有关,与遗传因素无关 D.血糖在血浆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在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参考答案: B 15. 下列哪种情况能产生新的基因                            (    ) A.基因的自由组合  B.基因互换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参考答案: C 16. 下列病毒的构成组合中错误的是(  ) ①DNA        ②RNA       ③蛋白质      ④磷脂.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参考答案: B 【考点】1C: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 【分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在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病毒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核酸组成. 2、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解答】解:病毒依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动物病毒含DNA或含RNA,植物病毒大多为RNA病毒,噬菌体大多为DNA病毒. ①蛋白质是病毒的主要组分,依其功能可分为衣壳蛋白、膜蛋白、糖蛋白和内在酶4类. ②脂质存在于包膜中,包膜是在病毒成熟时从细胞质膜或核膜芽生获得的,所以病毒脂质常具有宿主细胞脂质的特征. ③糖除核酸中的戊糖外,病毒包膜还含有与蛋白或脂质结合的多糖. 因此,病毒的构成组合中,不可能同时含有DNA和RNA.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病毒的化学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7. 一株盆栽植物水平放置,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单侧光引起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    B.受重力影响生长素较多地分布在根和茎靠近地面的一侧    C.幼根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快;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慢    D.幼茎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慢;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快 参考答案: A 18. 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液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 只有①②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①②③④    D. 只有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 C 由于人体血浆中存在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因此人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之间,①正确;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可避免CO2在血浆中积累而导致血浆PH下降,因此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②④正确;当血浆中的碱性物质如Na2CO3过多时,Na2CO3与H2CO3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③正确;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缓冲对存在于血浆中,因此不是通过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来调节血液pH,⑤错误。综上分析,供选答案组合,A、B、D三项均错误, C项正确。 【考点定位】血浆PH的调节 【名师点睛】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其调节过程如下: 19. 在生物性状遗传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  (    )    A.具有等位基因的个体                    B.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