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白杨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白杨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立即密封 B.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 C.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 D. 制葡萄酒的时间控制在10~12天 参考答案: A 【分析】 制酒是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原理,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条件是18~25℃,在酿酒时刚开始会向其中通空气,目的是让酵母菌数量增加到足够量;接下来要密封,让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洒精。 【详解】A.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进行密封发酵产生酒精,A错误; B. 在进行酒精发酵的过程中,接种酵母菌后,应先通气一段时间,再隔绝空气,B正确; C. 为了避免杂菌污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接种纯种的酵母菌,C正确; D. 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天左右,D正确。 2.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这一事实说明 A.不同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不同     B.所有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可能相同 C.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痛觉中枢失去功能 参考答案: A 3. 有关免疫细胞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浆细胞可以识别特定抗原                 B.一个吞噬细胞可以处理多种抗原 C.一个记忆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           D.一个效应T细胞可以识别多种抗原 参考答案: B 4. 下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A. 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B. 两人体内的B细胞需要在病原体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C. 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 D. 两人体内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 参考答案: D 在5月份,妇女A产生的反应属于二次免疫,比妇女B反应迅速、效应强,这种差异源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活动的结果。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主要是作用于B淋巴细胞或效应T细胞,不能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D错误。 5. 在植物细胞中,吲哚乙酸主要由色氨酸经一系列酶催化生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吲哚乙酸可在胚芽鞘中大量合成              B.色氨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吲哚乙酸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D.过量的色氨酸可抑制吲哚乙酸的合成 参考答案: B 6. 有关“低温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可能出现三倍体细胞  B.多倍体细胞形成的比例常达100% C.多倍体细胞形成过程无完整的细胞周期    D.多倍体形成过程增加了非同源染色体重组的机会 参考答案: C 7. 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参考答案: D 8. 由于某种原因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该森林中不同颜色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图中能恰当表达这一变化的是         (  ) 参考答案: D 9. 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下图所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      ) A.①④⑥              B.②④⑧          C.③⑤⑥        D.②⑤⑦ 参考答案: A 10. 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当抗原侵入机体时,细胞免疫先发挥作用   B.浆细胞的产生,需要T细胞和抗原的共同刺激   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D.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中需要模板链的是(  )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③反转录法 ④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③ 参考答案: D 【分析】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从供体细胞的DNA中直接分离基因,最常用的方法是"鸟枪法"; (2)人工合成基因,这种方法有两条途径,一是以目的基因转录的信使RNA为模板,反转录成互补的单链DNA,再在酶的作用下合成双链DNA,即目的基因;另一条途径是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推测出信使RNA序列,再推测出结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然后用化学的方法以单核苷酸为原料合成。 【详解】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不需要模板链,①错误;利用PCR技术扩増目的基因需要模板链,②正确;反转录法合成目的基因需要以mRNA为模板链,③正确;通过DNA合成仪利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目的基不需要模板链,④错误。 综上,本题符合题意的是②③,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工具及操作步骤,掌握获取目的基因的几种方法,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2. 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 A. 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 B. 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 C. 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 D. 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 参考答案: B 略 13. 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法接种的操作错误的是(  ) A. 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 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沾取一环菌液 C. 沾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 D. 接种环划线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微生物培养 在无菌操作,接种环要放在火焰上灼烧,A正确;在火焰旁冷却,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B、C正确;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一定不能相连,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操作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14.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可见,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 B.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异发生在减数分裂 C.基因突变是有害的,染色体变异是有利的 D.基因突变无论发生在体细胞还是生殖细胞都是可遗传的,染色体变异若发生在体细胞一定是不可遗传的 参考答案: A 15. 群落空间形态结构的分化有利于                     A.生存竞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 参考答案: C 16.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 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 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 参考答案: C 17. 在分离血红蛋白时,将搅拌好的混合液转移到离心管中,离心后,可以明显看到试管中的溶液分为4层,其中第3层是(    ) A.无色透明的甲苯层             B.脂溶性物质的沉淀层   C.血红蛋白的水溶液             D.其他杂质的暗红色沉淀物 参考答案: C 18.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C.蛇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D.该生态系统中青蛙和蜘蛛可利用的总能量大于蝗虫可利用的总能量 参考答案: B 19. 下图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曲线A上的a、b点酶的活性不同,酶的空间结构相同 B. 人体内胃蛋白酶的活性与曲线B相似 C. 曲线B、C说明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pH D. 酶活性随温度从80℃减低到40℃而升高 参考答案: D 20.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 ①淀粉    ②葡萄糖    ③脂肪        ④磷脂    ⑤蛋白质    ⑥核酸 A. ①④⑥ B. ③④⑤ C. ④⑤⑥ D. ②④⑤ 参考答案: C ①②项,淀粉、葡萄糖是糖类物质,由C、H、O三种元素构成,故①②错误;③④项,脂肪和磷脂是脂质类物质,其中脂肪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磷脂还含有N和P元素,故③错误,④正确;⑤项,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大分子,分子中含有C、H、O、N,有的还有S、P等,故⑤正确;⑥项,核酸是以核苷酸为基本单位的生物大分子,由C、H、O、N、P元素构成,故⑥正确;由分析可知,植物在合成磷脂、核酸和部分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N和P元素。综上所述,因为④⑤⑥正确,①②③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1. 下列关于微生物分离和培养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微生物培养前,需对培养基进行消毒 B.测定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目,常用菌落计数法 C.分离土壤中不同的微生物,要采用不同的稀释度 D.分离能分解尿素的细菌,要以尿素作为培养基中唯一的氮源 参考答案: A 22. 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母细胞中,再经培养孕育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参考答案: C 23.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物质出入细胞不一定需要载体协助 B.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C.消耗能量的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一定需要载体 D.溶酶体是高尔基体断裂后形成的 参考答案: C 24. 生物武器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通常包括致病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真菌和毒素六大类.根据它们的类型,预测下列不属于生物武器危害性特点的是(  ) A.传播不受气候影响 B.传染范围广 C.传播途径多 D.传染性强 参考答案: A A、生物武器的生存、繁殖、死亡易受环境条件(如温度)的影响,还受地形、风向等多种条件影响,A错误; B、生物武器的传播范围广,B正确; C、生物武器乐意直接或通过食物、生活必需品等散布到敌方,C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