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荆湾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市荆湾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 B.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 C.乙烯利是一种具有催熟作用的生长调节剂 D.生产上使用2,4-D时不需要考虑浓度 参考答案: D 2. 下列关于月季的花药培养,认识错误的是  A.花粉的选择与培养基的组成影响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B.选择花药的最适宜时期是完全未开放的花蕾,镜检花粉常用的染色方法是醋酸洋红法 C.选取的材料一定要进行消毒                      D.花粉培养形成的胚状体可继续在原培养基中分化形成植株 参考答案: D 略 3. 园林工人每年都要修剪路旁的绿篱,其目的是 A. 抑制侧芽生长     B. 抑制向光性     C. 抑制细胞生长速度    D. 解除顶端优势 参考答案: D 4. 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进行了漫长的探索历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罗伯特森认为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而且是动态的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模型认为生物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 D.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排列成2层 参考答案: B 【考点】2I: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分析】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5、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以及相关的其他实验证据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为流动镶嵌模型大多数人所接受. 【解答】解:A、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实验,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罗伯特森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B错误; C、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模型认为生物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是可以流动的,C正确; D、科学家提取人红细胞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得出细胞膜中的脂质排列成2层,D正确. 故选:B. 5. 在人体体细胞增殖的一个细胞周期中,在纺锤体形成时,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N,DNA含量为m;则当该细胞中染色单体消失时,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含量分别是     A.2N和m           B.N/2和m/2        C. 2N和m/2        D.N和m 参考答案: 答案:A 6. 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色盲、母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    ①甲母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   ②甲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卵细胞   ③甲父减数第一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   ④甲父减数第二次分裂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而是一起进入了精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B 7. 下列有关“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健那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实验过程中要将制好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放入8%的盐酸中,其目的是使细胞离散开来 C.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是: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D.用低倍镜观察时要选择染色较深的区域移到视野中央 参考答案: C 8. 某种植物的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对③的处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③到④的育种过程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分裂间期 B.通过⑤⑥植株杂交得到的⑧植株可能属于新物种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由⑦到⑨的过程中会发生突变和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参考答案: D 9. 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    ) A.吞噬细胞、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参考答案: C 10. 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 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C. 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 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参考答案: D A胚胎干细胞是一类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它能够分化为多种细胞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B:因为神经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自身不会再进行有分裂增殖所以也不会具有细胞周期。C:造血干细胞到红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到专能干细胞的分化过程,此过程不可逆。D:全能性是指能发育为完整个体的潜能,而D过程并没有由一个细胞到个体的过程。 11. 城市生活垃圾要做到分类、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与该做法关系最密切的生态工程原理是(  ) A.物种多样性原理          B.整体性原理 C.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系统学原理 参考答案: C 12.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 B 13. 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 B. 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C. 在浓缩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D. 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 参考答案: B 在烘干胡萝卜时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温度太高、干燥时间太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A项错误;在萃取过程中,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应在加热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B项正确;在浓缩前,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萃取液中的不溶物,C项错误;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蒸发出去的是有机溶剂,留下的是胡萝卜素,D项错误。 14. 关于质粒和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者有相同的化学本质                B.两者是同一物质的不同形态 C.质粒是一种细胞器;染色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 D.两者的化学成分中均含有脱氧核糖 参考答案: D 15. 甲乙两图为人体神经调节过程相关的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含有    个神经元的完整细胞体,图乙中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叫做     (2)刺激甲图中B、   (字母)点,均可引起肌肉收缩.刺激C点,D点可检测的膜电位是     . (3)乙图的结构保证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      . (4)乙图标出的轴突中线粒体数量较多,这是因为              . (5)已知①释放的某种物质(兴奋性递质)与②上的       结合,并使②产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兴奋、抑制或持续兴奋). 参考答案: (1)2    组织液   (2)AC    外正内负 (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4)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 (5)特异性受体    持续兴奋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含有2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图示包含7个突触.乙图中的结构为突触,包括①突触前膜、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解答】解:(1)分析图示可知,甲图中含有2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图乙中突触间隙中的液体叫做组织液. (2)刺激甲图中AC点,均可引起肌肉收缩.刺激C点,D点不能兴奋,故可检测的膜电位是外正内负. (3)乙图的结构(突触)保证了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4)由于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能量,所以乙图标出的轴突中线粒体数量较多. (5)已知①突触前膜释放的某种物质与②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产生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下一神经元(或②突触后膜)持续兴奋. 16. 在群落演替中,木本植物能代替草本植物是由于什么主要因素影响的 A.水         B.光照         C.温度              D.无机盐 参考答案: B 17. 下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A.1号        B.2 号       C.3号        D.4号         参考答案: B 18. 高茎豌豆(DD)和矮茎豌豆(dd)杂交得F1,F1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分别自交得F2假设两个豌豆品种的繁殖力相当),F2继续自交得到F3,则F3中显隐性之比为-----------(     ) A.1:1 B.3:1 C.5:3 D.3:5 参考答案: C 19. 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胞嘧啶(C)配对的碱基是(   ) A.尿嘧啶(U)                           B.胸腺嘧啶(T)    C.鸟嘌呤(G)                           D.腺嘌呤(A) 参考答案: C 20. 小麦叶肉细胞中DNA存在于下列什么结构中(   ) A.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D.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 参考答案: C 21. 关于孟德尔的豌豆自由组合规律的实验,下列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黄色Y对绿色y是显性,圆粒R对皱粒r是显性 B.F1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产生yr和Y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