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爱国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爱国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捕食者数量/只 蝌蚪存活率/% 甲 乙 丙 1 0 87 7 40 2 2 58 30 25 3 4 42 32 11 4 8 20 37 10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 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B. 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C. 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D. 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参考答案: D 【分析】 四个池塘实验对照比较,随着捕食者数量的增加,甲、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可见甲、丙是捕食者的主要食物来源;同时甲、乙、丙相对数量发生变化,说明捕食者数量会影响甲、乙、丙之间的竞争关系。 【详解】从放入捕食者后蝌蚪的存活率可知,甲、丙两种蝌蚪随捕食者种类增加,存活率下降,而乙蝌蚪存活率增加,说明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A不符合题意;由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直接看出,随着放入捕食者数目的增多,甲和丙的存活率减少,乙的存活率增加,说明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B不符合题意;从池塘1的结果可知,三种蝌蚪竞争的结果是乙的存活率很低,甲和丙的存活率很高,此条件下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C不符合题意;因为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所以随捕食者数量增加,甲和丙数量减少,与乙的竞争减弱,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多,D符合题意。 故选D。 2. 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研究顺序正确的是(  )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种群→群落→生物圈→生态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群→生物体→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D.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参考答案: A 【考点】1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①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②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 ③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 ④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 ⑤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 ⑥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 ⑦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 ⑧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 ⑨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解答】解:由以上分析可知,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其中细胞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层次. 故选:A. 3.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艾滋病毒破坏B 淋巴细胞,使人体免疫系统瘫痪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C.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D.与艾滋病人共用剃须刀可能会感染 HIV 参考答案: A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生质体的结构是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 B.用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后,可以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对其活力进行检查 C.DNA连接酶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上形成磷酸二酯键,且需要模板 D.人的胰岛素基因可以插入到奶牛的染色体上,是因为它们的DNA都是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而且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参考答案: D 5. 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A. 精子穿过透明带        B. 受精卵形成 C.精子接触卵黄膜       D.在卵黄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时 参考答案: D 6. 下表是交替地暴露在红光和远红光下莴苣种子的萌发率(26℃下,连续1min的红光和4min的远红光照射,R—红光,FR—远红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光处理 萌发率% 光  处  理 萌发率% R 70 R—FR—R—FR 6 R—FR 6 R—FR—R—FR—R 76 R—FR—R 74 R—FR—R—FR—R—FR 6 A.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 B.相同方式的光照处理时间越长,莴苣种子的萌发率越高 C.莴苣种子萌发率的高低以最后一次曝光的光波长为准 D.光是莴苣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远红光下萌发率高,红光下萌发率低 参考答案: C 7. 切除某动物的垂体后,血液中   A.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也减少    B.生长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增加 C.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也增加    D.生长激素增加,甲状腺激素减少 参考答案: A 8. 下列物质与其基本组成单位,对应错误的是                          A.抗体—— 氨基酸         B.糖原——葡萄糖 C.DNA——脱氧核苷酸     D.脂肪——磷脂 参考答案: D 9. 诱变育种的理论依据是   A.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  参考答案: D 10. 在晴朗的夏季,将一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放入密闭的透明玻璃罩内,室外继续培养。每隔一段时间用C02浓度检测仪测定玻璃罩内C02浓度,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得出的正确判断是                   A.FG段表明气孔关闭,不进行光合作用         B.E点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比A点时多 C.D点开始进行光合作用,H点光合作用消失   D. 该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在一昼夜内有所增加 参考答案: D 11.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通过装置1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需氧呼吸 B.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厌氧呼吸 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又能进行厌氧呼吸 D.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幼嫩的胚芽鞘尖端细胞能合成生长素,该细胞中一定有色氨酸 B. 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C. 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D. 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一定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参考答案: A 幼嫩的胚芽鞘尖端细胞能合成生长素,该细胞中一定有色氨酸,A正确;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错误;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射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体,C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小体时,引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不一定会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 13.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含量 C.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然后作用于靶细胞 D. 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 参考答案: B A、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是负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故A正确;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故B错误; C、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经血液循环,然后作用于靶细胞,故C正确; D、淋巴中的淋巴细胞可以通过淋巴循环由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故D正确。 故选:B. 14. 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雌雄交配所得的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卵中R和r及精子中R和r的比例是(  )。 A.卵细胞:R∶r=1∶1,精子:R∶r=3∶1 B.卵细胞:R∶r=3∶1,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精子:R∶r=1∶1 D.卵细胞:R∶r=3∶1,精子:R∶r=1∶1 参考答案: D 15.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 A. 细胞中的蛋白质和核酸    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 C.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    D. 组成细胞的各种化合物 参考答案: B 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有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所指的含义。 16. 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参考答案: C 17.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参考答案: A 18. 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和粪便为生的蕈类、蚯蚓等生物为(     )     A.次级消费者     B.生产者     C.分解者      D.初级消费者 参考答案: C 19. 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即发”的“气”是指(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吲哚乙酸 参考答案: C 20. 在一段能编码蛋白质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中,如果其中部缺失1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 A.没有蛋白质产物 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 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 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 A 21. 调查某地乌鸦连续10年的种群数量变化,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乌鸦的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调查 B.第3年和第9年的乌鸦种群数量相同 C.第6年以前乌鸦种群数量进行“J”型增长 D.第9~10年的乌鸦种群数量最小 参考答案: D 【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