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扬鹰岭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冈市扬鹰岭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染色体数是该物种体细胞的1/2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二倍体 C.六倍体小麦花粉离体培养成的个体是三倍体 D.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单倍体 参考答案: A 2. 人体感染“猪链球菌”后,菌体在人体内裂解释放出类毒素,患者出现中毒休克综合症。实践证明,从病愈者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对“猪链球菌”患者有显著疗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类毒素是大分子化合物,抗毒素是小分子化合物 B.类毒素是一种抗原,抗毒素是一种抗体 C.类毒素是一种过敏原,抗毒素是一种抗原   D.病愈者血清提取物治疗患者属主动免疫 参考答案: B 3. 肤色正常对白化病为显性,用A表示,多指对手指正常为显性,用B表示。有一对夫妇,丈夫表型正常,双亲表型也正常,有一白化病的妹妹;妻子是多指,妻子的父母也多指,且母亲为白化病患者,有一弟弟表型均正常,问此二人所生小孩只得一种病的概率是多少(   ) A. 1/18    B. 2/18    C. 10/18    D. 11/18 参考答案: D 根据题意分析,丈夫表型正常,双亲表型也正常,有一白化病的妹妹,说明丈夫的基因型为1/3AAbb或2/3Aabb;妻子是多指,妻子的父母也多指,且母亲为白化病(aaB_)患者,有一弟弟表型均正常(A_bb),说明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1/3)或AaBb(2/3),因此他们的后代患白化病的概率=2/3×1/4=1/6,不患白化病的概率为5/6,不患多指的概率=2/3×1/2=1/3,患多指的概率为2/3,则此二人所生小孩只得一种病的概率=5/6×2/3+1/6×1/3=11/18,故选D。 4.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可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    B.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 C.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 基因突变可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参考答案: D 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可使生物产生新的性状,A、B、C均正确;基因突变是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5. 葡萄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 A.需要酶的催化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 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参考答案: A 【考点】3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 【分析】参与酿酒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酿酒的原理: 【解答】解:A、ADP转化为ATP需要ATP合成酶的催化,A正确; B、酵母细胞有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而酵母细胞无氧呼吸时,ADP转化为ATP的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错误; D、酵母细胞在无氧条件下能进行无氧呼吸,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D错误. 故选:A. 6. 当血液pH有降低趋势时,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B 7. 所谓“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中不包括(  ) A.捕食者大多捕食年老、体弱或年幼的食物个体 B.捕食者多数在个体数量较小的种群中捕食 C.捕食者往往在个体数量较大的种群在捕食 D.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 参考答案: B 8. 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参考答案: D 9. 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分生区的细胞既小且方 B.解离液中盐酸与酒精的体积比是1:1 C.处于分裂前期的细胞均无核仁 D.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图像向右上方移动 参考答案: C 10.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即体液         B.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C.H2C0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 参考答案: C 11. 右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到b点种群增长速率减小,c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B.为了可持续发展,最好将池塘中的鱼捕捞到b点 C.cd段波动的直接原因是迁入和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D.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来源于种群的年龄组成 参考答案: A 12. 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参考答案: C 13. 下图是翻译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过程可以发生在原核生物细胞中 B. 结构①②③均可能含有尿嘧啶碱基 C. ①上的密码子共有61种,也有61种③与之互补配对 D. 结构①②可同时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 参考答案: C 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核糖体,可以发生图示的翻译过程,A正确;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结构①②③分别为mRNA、核糖体、tRNA,而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B正确;①所示的mRNA上的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61种,也有61种③所示的tRNA与之互补配对,C错误;结构①所示的mRNA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②所示的核糖体,可同时完成多条肽链的合成,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忽略了终止密码子不能编码氨基酸而导致对C选项的误判。RNA含有4种碱基,而mRNA上的三个相邻的碱基构成1个密码子,因此密码子有64 种,其中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不能编码氨基酸的终止密码子有3种;tRNA上的反密码子能够与它所搬运的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14. 右图是一个血友病遗传系谱图,从图可以看出患者7的致病基因来自 A.1                               B.4        C.1和3                           D.1和4   参考答案: C 15. 洋葱根尖细胞中DNA存在于       A.细胞核、叶绿体、内质网    B.细胞核、核糖体、高尔基体     C.细胞核、线粒体            D.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参考答案: C 16.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机制分别是(  ) A.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外流 B.钾离子内流,钠离子内流 C.钾离子外流,钠离子内流 D.钠离子外流,钾离子内流 参考答案: C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钠离子的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解答】解: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 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 故选:C. 17. 普通果蝇的第3号染色体上的三个基因,按猩红眼—桃色眼—三角翅脉的顺序排列(St—P—DI);同时,这三个基因在另一种果蝇中的顺序是St—DI—P,我们把这种染色体结构变异方式称为倒位。仅仅这一倒位的差异便构成了两个物种之间的差别。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倒位和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一样,属于基因重组 B. 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完全不能发生联会 C. 自然情况下,这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 D. 由于倒位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所以发生倒位的果蝇性状不变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A错误; B、倒位后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部分区段仍能发生联会,B错误; C、两种果蝇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两种果蝇之间不能产生可育子代,C正确; D、倒位使得染色体上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会导致果蝇性状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C.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18. 白化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   ) A.病人体内缺乏黑色素 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 C.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         D.长期见不到阳光所致 参考答案: C 19. 下列物质中,醋酸菌细胞内不具有的是(    ) A.葡萄糖      B.脱氧核糖      C.核糖        D.纤维素 参考答案: D 20. 香蕉是三倍体,所以它 A.无果实,有种子,进行有性生殖    B.无果实,无种子,进行营养生殖 C.有果实,有种子,进行有性生殖    D.有果实,无种子,进行营养生殖 参考答案: D 21. 将萤火虫腹部末端的发光器切下,干燥后研成粉末.将粉末装入试管,滴加蒸馏水,使之混合,则有淡黄色荧光出现,2min后荧光消失了.接着若在试管中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如果滴一点ATP溶液,荧光将恢复.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滴加葡萄糖溶液,荧光不能恢复,说明葡萄糖不是直接能源物质 B.荧光消失是由于ATP水解酶的活性降低所致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 D.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 参考答案: B 【考点】3E: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 【分析】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因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形成和断裂,ATP在细胞内数量并不很多,可以和ADP迅速转化形成. 【解答】解:A、据试验可知,滴加ATP发光,滴加葡萄糖不发光,故说明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而不是葡萄糖,A正确; B、荧光消失是由于原有的ATP被消耗尽,B错误; C、滴加ATP溶液,荧光恢复,说明萤火虫发出荧光需要消耗ATP,C正确; D、滴入蒸馏水发出荧光,是由于试管内有荧光物质和ATP,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ATP的结构及作用特点.   22. 科学家将大草履虫与袋状草履虫在盛有培养液的试管中混合培养,试管中有好氧细菌和酵母菌,大草履虫主要以好氧细菌为食,袋状草履虫主要以酵母菌为食。实验过程中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在培养液中都是随机分布的 B.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符合S型曲线 C.大草履虫和袋状草履虫之间的关系属于共生 D.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试管中草履虫的种群密度 参考答案: B 23.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 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 D.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