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州玉皇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玉皇中学2022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恒温动物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兴奋后,兴奋传人下丘脑就会产生冷觉 D.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 参考答案: B 略 2. 在一对家猫所生的小猫中,出现很多性状差异,这种变异主要来自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母猫妊娠期营养成分影响 参考答案: B 3. 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    ) A.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参考答案: A 4. 鸡的输卵管细胞能合成卵清蛋白,红细胞能合成β﹣珠蛋白,胰岛细胞能合成胰岛素.用编码上述蛋白质的基因分别做探针,对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DNA用限制酶切割形成的片段进行杂交实验;另用同样的三种基因探针,对上述三种细胞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实验,上述实验结果如下表(“+”表示杂交过程中有杂合双链,“﹣”表示杂交过程没有杂合的双链).下列是表中①到⑥中填写的内容,其中正确的是:(  )   细胞总DNA 细胞总RNA 输卵管细胞 红细胞 胰岛细胞 输卵管细胞 红细胞 胰岛细胞 卵清蛋白基因 + ① + + ② ﹣ β﹣珠蛋白基因 ③ + + ④ + ﹣ 胰岛素基因 + + ⑤ ﹣ ﹣ ⑥ A.+++﹣﹣﹣ B.﹣﹣﹣﹣++ C.+﹣++++ D.+﹣+﹣++ 参考答案: D 【考点】51:细胞的分化. 【分析】1、人体内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 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解答】解:(1)人体所有体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而来的,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因此红细胞含有卵清蛋白基因、输卵管细胞含有β﹣珠蛋白基因、胰岛细胞含有胰岛素基因,即①③⑤处均为“+”. (2)人体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对于题干中所涉及的三种基因,输卵管细胞只选择表达卵清蛋白基因、红细胞只选择表达β﹣珠蛋白基因、胰岛B细胞只选择表达胰岛素基因,即②④处均为“﹣”,而⑥处为“+”.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的结果,明确人体所有的体细胞含有相同的基因;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人体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完全相同. 5. 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结构①为线粒体,能为兴奋的传递过程提供能量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C. 结构②受到刺激时,释放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达到突触间隙 D. 神经递质能与结构④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④膜电位的变化 参考答案: C 结构①(线粒体)存在于于突触小体中,能为兴奋的传递过程提供能量,A正确;正常安静状态下神经纤维上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给以一定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正确;神经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胞吐作用释放至突触间隙,C错误;神经递质能与结构④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④膜电位的变化,进而引发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D正确。 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参考答案: B 7. 以下为某植物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某些时期的示意图,正确的描述是(    ) A.①纺锤丝牵引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B. ②纺锤丝牵引着同源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 C.③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D.④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参考答案: C 略 8. 用亲本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进行杂交,对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了多倍体,其基因型是                         (  )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参考答案: B 9. 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淋巴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膜结构      参考答案: C 10. 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的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碱中毒.这个事实表明,某些无机盐的主要作用是 A.调节酸碱度    B.调节渗透压   C.影响细胞形态   D.影响生物膜透性 参考答案: A 11. 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其去路不包括(   ) A用于自身生命活动B被第二营养级其他生物获得C通过呼吸作用消耗D被分解者利用 参考答案: B 12. 豌豆种子萌发早期,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多3~4倍,这是因为种子此时的 A.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B.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 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强       D.呼吸作用比光合作用强 参考答案: A 13. 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B.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 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 胰岛素促进④、⑤、⑥等过程 参考答案: D 14. 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    ) 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 C.低浓度时促进小麦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 参考答案: B 15. 某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白头鹎(鸟纲鹎科动物)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A. 这14年中,白头鹎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 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C. 该学校中,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 D. 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计算出增长速率 参考答案: C 表中信息显示: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小,说明该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A项错误;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为1.2,说明该种群的数量仍在增加,因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项错误;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的种群数量约为1/2K,由此推知:白头鹎的K值约为第8年时其种群数量的两倍,C项正确;白头鹎为动物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应采用标志重捕法,D项错误。 【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以“调查分析数据”为素材,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的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题意并采取对比法,认真分析表格数据,找出数据、现象的变化规律,并将“变化规律”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16. 如图能正确表示内环境成分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C 【解答】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a、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 b、淋巴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单向的,毛细淋巴管的功能是回收组织液,组织液中的一些物质一旦进入毛细淋巴管就成为淋巴,经过淋巴循环汇入血浆; c、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也是单向的,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流入血浆. 故选:C. 17.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协助扩散需要线粒体供能 B. K+被吸收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需要载体 C. 不同细胞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均相同 D.当细胞内外的液体存在浓度差时,细胞就会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 参考答案: B 18. 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    )   高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  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高考资源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       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高考资源网 参考答案: D 19. 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一般来说,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 D.植物向光性运动与生长素不均匀分布有关 参考答案: B 20.   实验中用同一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4次,得到清晰的四个物像如图.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换用高倍物镜前应先提升镜筒,以免镜头破坏玻片标本 B. 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物像的面积是实物的600倍 C. 若每次操作都未调节目镜,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的是④ D. 若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可能在目镜和反光镜上 参考答案: C 换用高倍物镜前不能提升镜筒,只能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A错误;实验者若选用目镜15×和物镜40×组合观察,则像的长或宽是实物的15×40=600倍,B错误;由图分析可知放大倍数最大的是③、最小的是④,看到清晰物像时物镜离装片最远说明放大倍数最小,应该是④,C正确;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最可能在目镜上,D错误。 21. 下图表示人体和人体细胞内某些信息传递机制的模式图,图中箭头表示信息传递方向。回答16-19题                                     16.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如果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a 表示感受器,b 表示神经中枢,c表示效应器,且其中的信息均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由a 传到c B.如果该图中a 为下丘脑,b 为垂体,c 为甲状腺,则c 分泌的激素过多对于a 分泌d , b 分泌e 均具有抑制作用 C.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的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 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 D.如果a 表示抗原,b 表示吞噬细胞和T 细胞,c 为B 细胞,则c细胞会分泌抗体 17.若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