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北代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北代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细胞免疫中,引起靶细胞裂解死亡的是(  ) A.记忆细胞 B.效应T细胞 C.浆细胞 D.吞噬细胞 参考答案: B 【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 没有进入细胞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作用方式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②效应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促进细胞免疫的作用 效应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T细胞 关系 若细胞免疫不存在,体液免疫也将丧失.另外,对外来病原体进行免疫的时候并不是单一的起作用,而是两者结合起来起作用,只不过在起作用的时候分主次关系罢了. 【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抗原呈递给T细胞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内溶酶体酶活性,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中免疫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试题难度不大. 2. 下列关于“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洗涤剂能瓦解细胞膜并增加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 B.常温下菜花匀浆中有些酶类会影响DNA的提取 C.将DNA丝状物放入二苯胺试剂中沸水浴后冷却变蓝 D.用玻棒缓慢搅拌滤液会导致DNA获得量减少 参考答案: B 3. .线粒体蛋白的转运与细胞核密切相关(如图),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下列相关分析与图中所提供的信息相符的是 A. 观察线粒体时可用甲基绿染液进行染色 B. 过程①②都需要DNA聚合酶参与 C. 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 D. 据图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③过程 参考答案: C 观察线粒体时可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A项错误;过程①表示转录,需要RNA聚合酶参与催化,②过程是将RNA运出细胞核,与DNA聚合酶无关,B项错误;在TOM复合体的协助下,M蛋白可通过线粒体外膜嵌合在线粒体内膜上,说明M蛋白可能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关系密切,C项正确;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推测该药物最可能抑制了M蛋白与线粒体外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的④过程,D项错误。 【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综合考查学生对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的实验原理、遗传信息的转录、有氧呼吸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准确识别各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据此并结合题意信息“用某种抑制性药物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质基质中的T蛋白明显增多”,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4. 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参考答案: C 【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的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解: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中直接培养,必需营寄生生活.噬菌体繁殖成子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的原料都来自细菌.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把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的外面,进入细菌体内的是DNA,然后以自已的DNA为模板利用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子代噬菌体蛋白质是在噬菌体DNA指导下以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因此,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明确噬菌体为DNA病毒,不能独立生存;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且合成子代所需的原料均来自细菌;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及结论.   5. 右图为H2O2在不同的条件下被分解的曲线。该图说明了 A.酶具有专一性                          B.酶具有高效性 C.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D.酶在温和的条件下就能起催化作用 参考答案: B 6. 关于真核细胞中生命活动与能量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    B.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能量    C.物质通过协助扩散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ATP    D.细胞代谢所需的ATP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 参考答案: C 7.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变异不定向 B.a→b的变化是生存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 参考答案: D 8. 如右上图若要对此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那么需要测定的染色体 是(    ) A.Ⅱ、Ⅲ、 Ⅳ、Y        B.Ⅱ、Ⅲ、Ⅳ、X C.Ⅱ、Ⅲ、Ⅳ、X、Y      D.Ⅱ、Ⅱ、Ⅲ、Ⅲ、Ⅳ、Ⅳ、X、Y 参考答案: C 9. 下列不属于诱变育种的实例是(  ) A.一定剂量的γ射线引起变异得到新品种 B.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获得高产菌株 C.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 D.激光照射植物或动物引起突变得到新品种 参考答案: C 【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类:如射线照射、亚硝酸等. ①航天育种是诱变育种,利用失重、宇宙射线等手段诱发生物基因突变. ②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 【解答】解:A、一定剂量的γ射线引起基因突变,从而得到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A错误; B、用一定剂量的X射线处理青霉素菌株,使其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高产菌株,属于诱变育种,B错误; C、玉米单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一定比例的白化苗,属于性状分离,没有发生基因突变,不属于诱变育种,C正确. D、激光照射植物或动物引起基因突变,从而得到新品种,属于诱变育种,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0. 在果酒的制作实验结束时检测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参考答案: C 略 11. 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参考答案: D 12. 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主要违背协调与平衡原理 B.矿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工程中,关键的措施是植被恢复 C.对湿地的恢复,只要注意退耕还湿地和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的依据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参考答案: C 13. 关于人体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②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各种氨基酸 ③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血糖 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C 14. 若生物体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生成了大量H2O,则可判断此过程一定是: A.产生酒精的厌氧呼吸  B.需氧呼吸  C.产生乳酸的厌氧呼吸  D.厌氧呼吸 参考答案: B 15. 向日葵是一种能够对光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的植物。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引起向日葵向光性弯曲的信息属于 A.行为信息                                  B.化学信息 C.遗传信息                                 D.物理信息 参考答案: D 16. 手术切除成年大白鼠的整个甲状腺,一段时间后,该大白鼠表现为 A.分解代谢增强    B.生长发育加快      C.自由活动减少     D.食欲增加 参考答案: C 17.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参考答案: B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突触的结构. 【分析】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通透性改变从而发生膜电位的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由题意可知,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是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痹肌肉的作用.而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后,以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因此肉毒杆菌毒素主要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达到阻遏乙酰胆碱的释放.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解答】解:A、乙酰胆碱不是蛋白质,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肉毒杆菌毒素是阻遏乙酰胆碱释放,A错误; B、乙酰胆碱是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出来的,所以肉毒杆菌毒素能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B正确; C、肉毒杆菌毒素如果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则突触后膜持续兴奋,C错误; D、肉毒杆菌毒素只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不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属于基础题.分析题干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突触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8. 腺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宿主为啮齿动物)引起的,鼠疫杆菌释放类毒素,使患者出现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科学家从病愈患者的血清中提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