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农场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农场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正确的叙述是 A.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环境容纳量)大小 B.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 D.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参考答案: D 2. “细胞程序性死亡”学说认为,生物在发育过程中受到基因控制,许多细胞会正常地走向死亡。下列不属于这种细胞死亡现象的是: ①癌细胞扩散 ②蝌蚪发育成为青蛙的过程中尾部消失 ③细胞受到损伤而死亡 ④花冠在传粉后凋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B 3. 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参考答案: C 4. 将一只黑色公绵羊的一个脑细胞核移入到白色母绵羊已去核的卵细胞中进行核质重组,得到的重组细胞经培养成早期囊胚后再被移入到另一只白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是 A.黑色公绵羊      B.黑色母绵羊       C.白色公绵羊     D.白色母绵羊 参考答案: A 5. 人体内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下列有关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向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参考答案: A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答】解:A、突触前神经元先兴奋,突触后神经元后兴奋,A错误; B、兴奋通过突触进行传递的过程中的信号转变过程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正确;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为突触间隙,充满组织液,C正确; D、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A. 6. 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为A ↓ GATCT和G ↓ GATC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两种酶的识别序列都为6个脱氧核苷酸对 B.用这两种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所产生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 C.用酶BglⅡ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Ⅰ切割的质粒重组后,仍可以被这两种酶切开 D.这两种限制酶识别的序列都为回文序列 参考答案: C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分析】1、回文结构序列是一种旋转对称结构,在轴的两侧序列相同而反向.当然这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不一定是连续的.短的回文结构可能是一种特别的信号,如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较长的回文结构容易转化成发夹结构,此种结构的形成可能有助于DNA与特异性DNA结合蛋白结合.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的就是回文结构: BglⅡ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为,切割后的粘性末端为; 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为;切割后的粘性末端为. 【解答】解: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为和,所以这两种酶的识别序列都为6个脱氧核苷酸对,A正确; B、用这两种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所产生的黏性末端都是﹣GATC﹣,所以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可形成重组DNA分子,B正确; C、用酶BglⅡ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Ⅰ切割的质粒重组后,重组DNA分子,6个脱氧核苷酸对序列不再是回文结构,既不能被限制酶BglⅡ识别,也不能被BamHⅠ识别,所以不可能被这两种酶切开,但是是回文结构,可以被其他酶识别、切割,C错误; D、这两种限制酶识别的序列都为回文序列,D正确. 故选:C.   7.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    ) ①蜀岗西峰的所有蒲公英                 ②茱萸湾的全部生物 ③瘦西湖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④凤凰岛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①           D.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8. 一般情况下,有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二次免疫的原理:特异性免疫中,初次免疫形成的记忆细胞在再次受到特定抗原刺激时,便会迅速分裂,产生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来对抗抗原.具体的过程:第一次抗原刺激机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浆细胞,产生抗体,同时产生少量的记忆T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由于记忆细胞迅速的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会更快更多,所以二次免疫的特点:①强度更强,②更迅速,③持续时间更长. 【解答】解:A、曲线符合二次免疫的特点:①强度更强,②更迅速,③持续时间更长,A正确; B、曲线不符合二次免疫的强度更强,B错误; C、曲线不符合二次免疫的强度更强,C错误; D、没有体现第二次进行注射相同的抗原的特点,D错误. 故选:A. 9.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胰岛和甲状腺是调节血糖平衡的两个重要内分泌腺 B.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和B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共同调节血糖平衡     C.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D.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参考答案: C 10.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过程。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能不断分裂,其中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的过程是 A.a和e     B.a和b     C.b和c     D.d和e 参考答案: B 11. 考古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的鱼化石,这种鱼能用胸鳍站立并“行走”,这可能是后来动物在陆地上用以行走的肢进化的开始.下列叙述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其他生物和无机环境也会影响此种鱼的进化 B.鱼的胸鳍长期使用,慢慢地演变成了陆生动物的能够行走的四肢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参考答案: A 【考点】B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解答】解:A、因为生物之间会存在共同进化,故生物与无机环境也会影响此种鱼的进化,A正确; B、鱼的胸鳍长期使用,慢慢地演变成了陆生动物能够行走的四肢是典型的用进废退学说,是不对的,B错误; C、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因此即使环境条件不变,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C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错误. 故选:A. 12.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的能量主要储存在腺苷和磷酸之间的化学键中 B.在有光条件下,叶绿体中才能合成ATP C.ATP在细胞内的含量较少,但转化速度很快 D.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参考答案: A 13.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参考答案: A 14. 如下图所示,如果茎a侧生长素在B点以下的浓度范围内。下列对b侧生长素浓度范围的描述哪项较为准确 A.在OA段范围内        B.在BC段范围内 C.在BD段范围内        D.在BA段范围内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关于基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基因就是一段DNA分子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基因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D.不同基因上带有的遗传信息相同 参考答案: B 16. 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参考答案: C 17. 下列不属于植物激素调节的是 (    ) A.向日葵的细嫩花盘跟着太阳转   B.许多植物叶片在秋末会脱落 C.植物对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植物根的向地性生长和茎的背地性生长 参考答案: C 18. 关于右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2为抗体,则丙为记忆细胞,当再次受1刺激后,可迅速增殖分化形成丁 B.若图中反映的是体液免疫,病毒、细菌等都可能成为1 C.浆细胞中与2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制备大量抗体时,可通过直接培养丁细胞获得 参考答案: D 19. 由二倍体植物可形成四倍体植物,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此过程不属于生物的进化   B.没有经过隔离就形成新物种 C.经过了长期的环境隔离,进而形成生殖隔离 D.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往往只需要几代甚至一代就完成了 参考答案: D 20. 关于人体内环境中pH调节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血液pH通常在7.45~7.53之间 B.血液中乳酸过多时,就与NaHCO3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过多时,就与H2CO3结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过多会刺激神经中枢,促进呼吸活动将CO2排出 参考答案: A 21. 下列激素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 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抗利尿激素 参考答案: C 22. 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       ) A. 精子穿过透明带        B. 受精卵形成 C.精子接触卵黄膜       D.在卵黄膜和透明带间隙观察到两个极体时 参考答案: D 23. 下列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参考答案: D 24.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人到狐体内的能量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