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南园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秦皇岛市南园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农田农作物大多数是单子叶植物,杂草以双子叶植物为主;果园的果树和杂草则相反。如图所示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效果。据此可知用生长素类似物所配制的除草剂主要用于玉米田还是果园,理由是 A.果园 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B.果园 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果树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C.玉米田 低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D.玉米田 高浓度除草剂溶液既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又可以抑制杂草生长 参考答案: D 2. 小麦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细胞器有 A.叶绿体、高尔基体    B.叶绿体、液泡  C.线粒体、高尔基体      D.线粒体、叶绿体 参考答案: D 3. 某学生制作的以下碱基对模型中,正确的是( B   ) 参考答案: B 4. 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液、B液、 C液三者为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 B.A液、B液、C液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C.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淀粉酶和胰岛素,这两种物质均可进入血液,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D.胰腺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直接影响着A液的理化性质,下丘脑的调节就可维持A液的稳定 参考答案: A 5. 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 其余部位均正常。下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 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参考答案: C 6. 人体中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递质实现的。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B.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参考答案: B 7. 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参考答案: C 8. 下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鼠性状的改变一定引起该小鼠种群的进化 B.X表示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Y使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 D.Z表示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间基因的交流,导致新种产生 参考答案: C 9. 在一段时间里,定时给大白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可能出现的症状是   (     )  A.食欲旺盛,身体消瘦                   B.停止生长和发育  C.身体臃肿,反应迟缓                   D.尿中出现大量葡萄糖 参考答案: A 10. .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去除顶端幼苗的切面上(如图),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不会发生的现象是(  ) 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 乙直立生长 C. 丙向左侧弯曲生长    D. 乙弯向光源生长 参考答案: D 【分析】 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根据题图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能将生长素向下运输,但由于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 【详解】A. 甲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A正确;    B. 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B正确; C. 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C正确;   D. 乙直立生长,D错误。 11. 下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B. 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 C.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D. 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参考答案: C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由题可知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在开始使用该农药时,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少部分个体存活下来,后来由于抗药性逐代积累加强,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 【详解】由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所以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始材料,A正确;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a→b的变化是通过农药选择的结果,是生存斗争实现的,B正确;抗药性变异出现在使用农药之前,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C错误;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D正确。 【点睛】易错点:误认为害虫的抗药性变异是农药的施用而定向诱导产生。事实上,害虫中抗药性个体和非抗药性个体在施用农药之前已经存在,农药施用后,只是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进不抗药的个体淘汰,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而逐代积累。 12. 右图为不同因素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图,A→B代表酶促反应速率坐标(0~100%),A→C代表温度坐标(0~70℃),C→B代表溶液酸碱度坐标(pH=0.1~14),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各线段含义提示:例如EH线段表示温度为E时,该酶的酶促反应速率为H)   A.GH线段所代表的酶其最适温度在DE范围内 B.FI线段可用来体现胃蛋白酶的作用特点 C.据图可说明影响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还可能有酶的数量和底物浓度 D.GH、GI线段所代表的某酶的酶促反应速率差异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温度 参考答案: D 13. 右图表示有关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根据图中的信息,指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约为流入螳螂能量的25~100倍   B.图中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蝉属于第二营养级即次级消费者 C.图中由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共5条   D.这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图中所有生物和光能、CO2、H20、N2 参考答案: A 14. 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可能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一定小于死亡率 C.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种内斗争逐渐加剧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参考答案: B 略 15. 观察分析下图,该图表示的过程是             A.构建基因组文库  B.构建cDNA文库 C.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D.构建转基因工程菌 参考答案: A 略 16. 下列有关“外来物种”会造成危害的理由,错误的是(  ) A.带有当地原本没有的疾病 B.成为当地生物新的掠食对象 C.可能与本地物种杂交,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大量繁殖,排挤当地原有生物的生存 参考答案:  B  被当地生物掠食不会威胁当地生物的生存。 17. 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B.⑤过程主要发生在体液中 C.浆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D.切除胸腺的个体无法完成体液免疫过程 参考答案: D 18.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 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 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 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信号”的转化 参考答案: C 【分析】 人看到酸梅时,酸梅的色泽、形态大小等特征,刺激人的视网膜,让人知道是酸梅,从而形成条件反射,并分泌大量唾液。这是典型的条件反射.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现象为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A正确; B、唾液大量分泌是唾液腺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唾液腺,B正确; C、酸梅的色泽是引起条件反射的条件之一,另外还有形态大小等特征,并且色泽直接刺激的是视网膜,而非直接刺激神经中枢,C错误; D、在这一过程需要多个神经元细胞的参与,兴奋在多个神经元之间传递,发生“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是必然的,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19. 下列关于HIV、幽门螺杆菌、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DNA  B.都具有增殖能力C.都属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体 参考答案: B 20. 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B.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C.能量①②③④的总和便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参考答案: D 21. 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使用的骨髓瘤细胞是一种缺陷型细胞,在含有次黄嘌呤、氨基喋呤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HAT)中无法生长;而小鼠脾细胞是正常细胞,在HAT培养基上可正常存活。用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后,经过数代培养,最终可在HAT培养基上存活并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是                       A.骨髓瘤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  B.脾细胞之间形成的融合细胞 参考答案: C 22. 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B.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C.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D.每个Y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参考答案: A 23. 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参考答案: D 24. 1993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培育成的抗棉铃虫的转基因抗虫棉,其抗虫基因来源于(     ) A.普通棉花的基因突变                   B.棉铃虫变异形成的致死基因 C.寄生在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