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六十二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北京第六十二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字母A代表的是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 D.图1方框部分是RNA结构单位之一 参考答案: A 2. 科学家在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时,一般不选用植物细胞,其原因是(  ) ①植物细胞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会溶解膜结构 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看不到细胞膜  ③植物细胞的细胞膜较薄 ④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用其提取细胞膜的过程比较烦琐 ⑤植物细胞内会有其他膜结构干扰 A.①④          B.②③          C.②⑤          D.④⑤ 参考答案: D 3. 如图纵轴为酶反应速度,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3A: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分析】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PH、酶浓度、底物浓度等,考生应结合酶促反应的原理进行解答. 【解答】解:酶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在低物量相同时,酶量越多,反应速率越快,生成的产物就越多;但是酶的数量时一定的,因此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即达到饱和点. 故选:B. 4. 假设一个蛋白质分子是由两条肽链共500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则此分子中—COOH的数目至少是 A.2个          B.501个            C.502个            D.1个 参考答案: A 5.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B.人类活动一定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群落演替一定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D.群落演替有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参考答案: D 【考点】群落的演替. 【分析】1、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3、群落演替的原因:生物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包括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等)与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A、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的内部变化,也受外部环境的影响,A错误; B、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但不绝对,B错误; C、自然条件下演替一般是朝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但也不一定,C错误; D、群落演替有两种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 A.神经调节迅速、准确,作用时间短暂,但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B.体液调节缓慢,作用范围广泛,作用时间持久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地位平等 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而以神经调节为主 参考答案: C 7. 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食物过咸→大脑皮层渗透压调节中枢兴奋→喝水 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 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 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 参考答案: A 8. 某学生未吃早饭,到第四节课时,其体内血糖调节的过程表现为() A.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量均增加          B. 胰岛A细胞分泌量减少,胰岛B细胞分泌量增加 C. 胰岛A细胞分泌量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量减少 D. 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泌量均减少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某学生未吃早饭,到第四节课时血糖浓度略有下降,这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量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减少,血糖浓度维持稳定。故本题选C。 考点:血糖的调节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难度适中,分析出第四节课时血糖浓度略有下降是解此题的关键。 9. 激素调节在维持稳态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情形中激素分泌量的变化,正确的是 A. 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B. 口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D. 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参考答案: A 【分析】 人体血糖浓度的调节是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口渴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详解】寒冷时,通过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内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正确;口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外液细胞渗透压降低,B错误;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使血糖升高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C错误;恐惧时,通过机体的调节,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激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糖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水平衡调节。 10.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增加   B.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增加     C. 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减少   D. 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减少 参考答案: D 11. 如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是      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抗体. (2)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是        技术. (3)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HAT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4)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     、灵敏度高. (5)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     . (6)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    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参考答案: (1)B淋巴 (2)动物细胞培养 (3)选择 (4)特异性强 (5)灭活的病毒 (6)在体外大量增殖   【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 【解答】解:(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采用的是已免疫的小鼠B细胞(浆细胞或效应B细胞),即经过注射特异性抗原,然后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图中A过程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的“小鼠细胞”就是B淋巴细胞. (2)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是动物细胞培养. (3)通过细胞融合后需要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因此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类,图中HAT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4)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化学性质单一. (5)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以采用灭活的病毒. (6)选出的杂交瘤细胞既具备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大量增殖的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特点. 【点评】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动物细胞培养的原理、过程及意义;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 下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A.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B.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和体液调节 参考答案: A 13.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获得突变体的主要原因是 A.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    B.培养基营养丰富,易于植物生长 C.纺锤丝的形成容易受抑制              D.DNA复制容易受抑 参考答案: A 14. 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下列是某同学所作的归纳,其中有误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参考答案: A 15. 关于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演替是群落根本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B.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C.演替过程只要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的干扰,总趋势是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D.不论是成型的群落或是正在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群落,演替现象一直存在着,它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参考答案: B 16. 如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  ) A.整体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 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 参考答案: D 【考点】U3: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 【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解答】解:据图示可知,该生产模式是以化石燃料为能源物质,不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污染物的积累是由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途径发生了障碍,故生产模式没有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故选:D. 17. 右图为神经——肌肉连接图。C1、C2表示免疫细胞,黑点(·)表示神经元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该肌肉受到刺激后发生了不自主的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C2是浆细胞,无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但可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B.在肌肉收缩的反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⑥ C.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因自身产生的抗体把自身肌肉细胞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攻击所致,所以重症肌无力属自身免疫病 D.在大脑感觉到肌肉受到刺激的过程中,其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出现的顺序是④→⑤→⑦ 参考答案: D 18. 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基质                        D.细菌的核区 参考答案: A 19.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 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D. 酶的催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