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两面井乡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北省张家口市两面井乡中学高二生物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理论基础 B.进行植物组织培养,需先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 C.要获取单克隆抗体只能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体内培养 D.动物细胞培养可作为检测有害物质的有效手段 参考答案: D 略 2. 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D 3.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细胞产生的CO2都是在第二阶段形成的 B. 水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 C. 呼吸产物中有酒精生成,说明细胞一定进行了无氧呼吸 D. ATP和NADPH在有氧呼吸的一、二阶段中都有产生 参考答案: D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其过程包括三个连续的阶段:第一阶段是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NADH([H])并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NADH([H]),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NADH([H])与氧结合生成H2O并释放大量的能量,产生大量的ATP。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其过程概括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有关酶的催化下,分解成酒精和CO2。综上分析,A、B、C均正确,D错误。 【点睛】呼吸作用产生的[H]为NADH,光合作用产生的[H]为NADPH。 4. 下列各项不属于细胞工程在实际中应用的是(   ) A.培育工程菌使之能产生人生长激素 B.将甲植物细胞内的叶绿体移入乙植物细胞内 C.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培育出“番茄—马铃薯” D.能够产生抗体的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参考答案: B 5. 基因治疗是将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从变异角度分析这属于(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基因重组 D.不遗传的变异 参考答案: C 【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分析】基因治疗是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解答】解:基因治疗是将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运用的是基因工程的方法,原理是基因重组.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治疗的原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的一种,难度不大. 6. 如图为人体膝跳反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敲击肌梭,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 B. 敲击肌梭,在1、2、3处均能检测到动作电位 C. 刺激2引起伸肌收缩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 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且需消耗能量 参考答案: B 【详解】A、敲击肌梭,感受器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在a、b、c处均能检测到神经递质,A项正确; B、敲击肌梭,C处对下一神经元产生抑制,在3处检测不到动作电位,B项错误; C、刺激2引起伸肌收缩,在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C项正确; D、膝跳反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且需消耗能量,D项正确。 故选B。 【点睛】易错点:错认为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都是双向传导的。需要注意,正常反射活动的兴奋只能在感受器产生,并向后传导,也就是单向传递。只有实验状态下,刺激神经纤维的中间部位,神经冲动才进行双向传导。 7. 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C.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减少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参考答案: C 8. 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甲其中的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肽链的部分放大图(图乙),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一条肽有124个肽键        B.图乙所示结构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    C.从图乙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    D.合成该肽链时,直接决定其氨基酸种类和顺序的是mR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 参考答案: D 9. 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地球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具有细胞结构 D.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参考答案: C 10. 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科学家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小区中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动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海星可以位于第三营养级 C. 海星移除后,小区物种数量下降的原因是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 D. 实验结果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参考答案: A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在美国西海岸的一个基岩质海岸的潮间带栖息着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这些动物被海星所捕食”,说明海星与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属于捕食关系;“将海星从实验小区中移除一段时间后,调查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 【详解】生物群落是一定时间内,一定区域的全部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只有动物不能构成群落,A错误; 海星捕食藤壶、贻贝、帽贝和石鳖等几种动物,故海星可能位于第三营养级,B正确;海星移除后,“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同时发现藤壶和贻贝种群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被捕食者之间竞争加剧,而藤壶和贻贝在竞争中获胜,C正确;根据海星移除后,“小区中被捕食物种的数量由15种迅速下降到8种”,可说明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D正确。 故选BCD。 【点睛】本题考查群落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变化、种间关系,意在考查学生提取题干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1. 关于实验细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制作果酒时,先去除枝梗后清洗葡萄 B.腐乳加盐腌制,瓶底到瓶口要均匀铺盐 C.取土样的小铁铲和信封使用前要灭菌 D.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必须先加刚果红 参考答案: C 12. 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 A.中心法则 B.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 D.细胞学说 参考答案: D 【考点】11: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分析】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解答】解:A、中心法则是由克里克提出的,A错误; B、分离定律是由孟德尔提出的,B错误; C、进化学说是达尔文等人提出的,C错误; D、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发现者. 13. 人体内的某种有机化合物只含有C、H、O三种元素,下列对该种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与细胞膜的组成无关 B.不能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不是构成核酸的成分 D.对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D 【考点】1H:糖类的组成元素;1I: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 【分析】糖类分子都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的,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有些糖可以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在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脂肪也是只含有C、H、O三种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有些糖可以和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A错误; B、糖类和脂肪都能作为能源物质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错误; C、核酸含有五碳糖,C错误; D、糖类和脂肪分解释放能量,其中有一部分用于生命活动,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用于维持体温,D正确. 故选:D.   14. 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生殖隔离能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所有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长期的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D 15. 豌豆子叶黄色对绿色这显性,种子圆形对皱形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现将黄色圆形和绿色圆形豌豆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新组合类型个体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      A.1/3      B.1/4       C.1/8      D.1/9 参考答案: B 16. 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组织液 参考答案: B 17. 下列黏性末端由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B 18. 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P已带上32P标记,该现象不能说明高考资源网              A.ATP中远离A的P容易脱离            B.部分32P标记的ATP是重新合成的 C.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D.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参考答案: C 19.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测定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B.调查有活动能力的生物的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 C.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D.在人为干扰的情况下,种群密度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参考答案: B 20. 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参考答案: C 21. 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成分,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