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内质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内质网的膜结构是由双层单位膜构成的 B.内质网与细胞内的各种膜结构都直接相连 C.内质网上面都附着有核糖体 D.内质网具有物质合成、加工和运输的功能 参考答案: D 2. 利用下列技术培养出的新个体中,一定具有两个以上亲本的遗传性状的是(  ) A.细胞和组织培养 B.细胞融合 C.花药离体培养 D.克隆技术 参考答案: B 【考点】RG:细胞融合的概念及方法.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为植物体细胞的全能性,即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培养过程的顺序是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外植体)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根、芽等器官进而形成新的植物体. 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动物核移植的概念: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主要是指不同种的细胞的拆合,新个体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 花药离体培养过程就是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解答】解:A、细胞和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新个体体内遗传物质均来自一个亲本,A错误; B、细胞融合是由两个细胞融合到一起,融合后的细胞同时具有原来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B正确; C、花药离体培养属于无性生殖,新个体体内遗传物质均来自一个亲本,C错误; D、克隆技术是指把一细胞的细胞核分离出来移植到另一个去核的卵细胞中,发育形成的新个体的基因主要来自供体细胞的细胞核,也有少数基因来自卵细胞线粒体中的DNA,D错误. 故选:B.   3. 寒冷的冬天,同学们早晨走出家门,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减少机体能量需求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 D.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参考答案: A 【考点】E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寒冷时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A、寒冷条件下,机体分泌的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增多,促进代谢,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A错误; B、寒冷条件下为了减少散热,会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血流量减少,B正确; C、寒冷条件下,为了增加产热,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加强肌肉收缩,C正确; D、寒冷条件下,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减少汗液的分泌,从而使散热减少,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寒冷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识记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4. 下列四个杂交组合中,涉及的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的是 A. AABb╳AaBB B. AaBb╳AABb       C.Aabb╳aaBb D. AaBb╳Aabb 参考答案: A 5. 图甲表示某雌性高等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示意图,图乙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图甲细胞的变化对应于图乙中的时间段是 A.7~8       B.4~7       C.8~9       D.4~5 参考答案: C 6. 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行为、吸毒、输血等途径感染 C.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    D.与艾滋病患者的任何接触都可能染病 参考答案: D 7. 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参考答案: B 8. 下面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ks5u A.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B.基因重组可产生新的基因型 C.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是基因重组        D.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参考答案: A 9. 下列有关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酶体合成多种水解酶,能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病菌 B. 中心体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C. 酵母菌细胞不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 D. 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主要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 参考答案: D 【分析】 1、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2、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3、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有细胞都含有核糖体. 4、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详解】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属于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核糖体合成的,A错误; B、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而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属于高等植物细胞,B错误; C、酵母菌细胞具有染色体,其代谢类型是兼性厌氧型,C错误; D、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不含磷脂,D正确。 10. 研究者将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Cry1Ab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培育成抗螟虫的克螟稻,克螟稻与普通水稻杂交,子代抗螟虫与不抗螟虫的比例为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ry1Ab基因已整合到克螟稻细胞的染色体上   B.获取Cry1Ab基因需使用限制酶和DNA连接酶 C.克螟稻的培育说明不经过地理隔离也能产生新物种 D.克螟稻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害虫不会出现抗药性 参考答案: A 略 11. 春天日照逐渐变长,多数野生鸟类进入繁殖期。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光是野生鸟类进行繁殖活动的重要环境因子  B.鸟类的繁殖活动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C.不只在鸟的性腺处检测到B物质的存在  D.在下丘脑和垂体上都存在物质C作用的受体 参考答案: B 12.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工程中经常使用的载体 (  ) A.细菌质粒  B.噬菌体 C.动植物病毒  D.细菌核区的DNA 参考答案: D 13.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诊断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基因探针才能达到检测疾病的目的。这里的基因探针是指   A.人工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DNA分子   B.人工合成的苯丙氨酸羟化酶的DNA分子   C.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蛋白质分子   D.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 参考答案: D 14. 以下各项中,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的是(  ) A.剿灭麻雀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 D.颁布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答案: A 【考点】H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 (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解答】解:A、剿灭麻雀会导致物种多样性的丧失,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伤害,A正确; B、建立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B错误; C、建立濒危动物繁殖中心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错误; D、颁布相关法律法规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D错误. 故选:A. 15. 用黄豆发豆芽,5g黄豆可长出500g黄豆芽。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总量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先减少后增多 参考答案: B 16.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参考答案: B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 K 值.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解答】解:A、种群“J”型曲线发生在生存资源、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环境中,则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故A正确;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由于有环境阻力的存在,种群增长曲线不是J型,故B错误; C、从开始出生率在逐渐降低,达到600即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故C正确; D、限制种群数量的增长的因素就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有限性,所以当环境条件有所改善时,K值会增加,环境变恶劣时,K值降低,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从J型、S型曲线形成原因上去分析. 17. 下图表示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那么BC段变化产生的原因是 A. .乳酸随体液排出体外而减少 B. 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 乳酸与NaHC03反应最终生成C02等物质 D. 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04 参考答案: C BC段乳酸浓度降低的原因是乳酸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相关知识点,理解内环境的酸碱度的调节过程。当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又可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血液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会刺激控制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促使其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所以对血液的pH值影响不大。 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04 18.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A.是厌氧呼吸                        B.是有氧呼吸 C.不是乳酸发酵         D.不是酒精发酵 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