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地理期末考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有关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位于北寒带 B. ②地以南均位于低纬度地区 C. ③地以东为东半球 D. ④地以东为西经度 2. 图中②地在③地的哪个方向( ) A. 东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位于(50°N,20°W)没到北寒带(66.5°N-90°N)范围,A错误。②地位于(30°N,0°),只有0°-30°为低纬度地区,因此②地以南并不都位于低纬度,B错误。③地(45°S,160°E)以东为西半球,C错误。④地(60°S,180°)以东为西经度,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②地(30°N,0°)在③地(45°S,160°E)的西北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66.5°N-90°N为北寒带。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到160°E为西半球。180°以东为西经度,以西为东经度。 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箭头为地球公转方向,虚线圈为回归线和极圈;最外面大圆为赤道。ABC表示晨昏线,阴影表示黑夜,OD两侧日期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 A. (23°26′N,15°E) B. (23°26′N,165°W) C. (23°26′S,15°E) D. (23°26′S,165°W) 4. 此时新、旧日期的比例为( ) A. 11:13 B. 13:11 C. 5:19 D. 19:5 5. 弧ABC的长度约为( ) A. 10000千米 B. 20000千米 C. 30000千米 D. 40000千米 【答案】3. D 4. A 5. B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地球公转方向为顺时针,O点为南极点,此时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日期分界线由0:00对应经线和180°经线组成,图中B点所在经线为0:00对应经线,D点所在经线为180°经线,12:00对应经线经度为165°W,故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23°26′S,165°W),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新的一天经度范围0时经线向东至180°经线。由上题结论可知,0时经线为15°E,所以新的一天经度范围是15°E向东到180°,共165°,相应旧的一天经度范围是195°,新旧比为11:13,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弧ABC是晨昏圈的一半,其长度等于地球大圆周长的一半,40000/2=20000千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关键在于判断中心极点,图中箭头为公转方向,而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一致,故均为顺时针转动,判断极点为南极点。 洗车指数是根据过去12小时和未来48小时有无雨雪天气,路面是否有积雪和泥水,是否容易使汽车溅上泥水,是否有沙尘等天气条件,给爱车族提供是否适宜洗车的气象指数。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适宜洗车。读“2016年3月1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洗车指数值最低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图中四地( ) A. ①地风力大于③地 B. ②地风向为偏南风 C. ①④两地气压差为25hPa D. 气压值①>②>③>④ 8. 四地未来的天气变化可能是( ) A. ①地由阴转晴 B. ②地有沙尘天气 C. ③地气温升高 D. ④地气压升高 【答案】6. A 7. D 8. B 【解析】 【6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洗车指数共分为4级,级数越高,就越不造宜洗车。读图可知,①处为高气压所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因此适宜洗车,洗车指数低,A符合题意;②处于冷锋后会有雨雪,④处于暖锋前会有雨雪天气,③即将经历雨雪天气,且风力较大,因此这三处不适宜洗车,洗车指数值高,排除B、C、D。故选A。 【7题详解】 等压线图中,风力大小主要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①地等压线较疏,且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③地等压线密,风力较大,A错误;②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西指向东,右偏形成西北风,B错误;读图可知, ①地气压值为1020~1025hPa ,④地气压值为1005~1010hPa ,两地气压差为10~20hPa,C错误;读图可知,①~④地的气压值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①>②>③>④,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目前由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为晴朗天气,不是阴天,排除A;②地处于冷锋锋后,且此时处于春节,如果空气干燥,可能大风引起沙尘天气,B符合题意;③地处于冷锋锋前,冷锋即将过境,因此③地气温有可能会降低,排除C;④地处于暖锋前,低压槽即将到达,因此气压可有会降低,排除D。故选B。 【点睛】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断: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画出等压线在拟求风向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顺着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一个锐角(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箭头所指即经过该点的近地面风向。 重庆年平均雾日67.8天,最多年份达148天,故有“雾都”之称。图1为重庆市月均温和浓雾发生频率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两条曲线的意义及理由解释正确的是( ) A. 实线表示气温曲线 重庆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较低( ) B. 虚线表示气温曲线 重庆夏季降水多,浓雾多,气温偏低 C. 实线表示气温曲线 重庆地处盆地内,不易散热,全年高温 D. 虚线表示气温曲线 重庆地处地势的第二阶梯,温度整体较低 10. 关于浓雾出现频率最高和最低的月份及理由正确的是( ) A. 浓雾频率最高在7月份 夏季降水多,空气中水汽含量多 B. 浓雾频率最高在12月份 冬季气温低,空气中水汽遇冷凝结成雾 C. 浓雾频率最低在1月份 冬季空气中水汽含量少,难以形成雾 D. 浓雾频率最低在8月份 8月份受副高控制,正值伏旱,空气中水汽含量少 11. 浓雾对图2中各热量传递过程产生的影响有( ) A. 增加a太阳辐射,增加b地面辐射 B. 增加a太阳辐射,增加d大气逆辐射 C. 增加c大气吸收,增加d大气逆辐射 D. 增加b地面辐射,增加c大气吸收 【答案】9. A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图中横坐标代表月份,重庆在北半球,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因此可知实线表示气温曲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实线表示气温曲线,则虚线表示浓雾频率。由图可知,浓雾出现频率最高在12月,浓雾频率最低在8月,排除AC。冬季尽管水汽含量较夏季少,但因为冬季气温低,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容易凝结,从而形成浓雾,B正确。8月副高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对重庆也有影响,但重庆8月浓雾频率低是因为8月气温高,水汽不易凝结,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浓雾对a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a太阳辐射减弱,进而导致b地面辐射减弱,ABD错误;浓雾的存在使得c大气吸收增强,进而导致d大气逆辐射增强。C正确。故选C。 【点睛】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大气的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近年来,生活在伍拉斯顿群岛的许多动物视力严重退化,羊患上了白内障,野兔和鸟类几乎双目失明,渔民捕到的鱼大多数是盲鱼,当地居民外出时暴露的皮肤很快就被晒得通红,眼睛也有痒痛感。这种情况是由于大气层中臭氧层被破坏而造成的。下图为伍拉斯顿群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碳氧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B. 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 C. 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 D. 太阳活动会导致臭氧量降至最小值 13. 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 ) A. 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B. 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C. 要严格控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 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 【答案】12. B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消耗臭氧所致,B正确;碳氧化合物与臭氧量减少无关,A错误;人类大量砍伐热带雨林会减弱光合作用,减少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吸收,会造成全球变暖,与臭氧量减少无关,C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气候,无线电短波通讯等,与臭氧量减少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护臭氧层的有效对策是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B正确;建立大范围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可以增加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吸收,缓解全球变暖问题,与保护臭氧层无关,A错误;控制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应对全球变暖的举措,与保护臭氧层无关,C错误;各国共同行动,联合治理酸雨和汽车尾气污染是应对酸雨问题和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的措施,与保护臭氧层无关,D错误。故选B。 【点睛】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氟氯碳化物的使用,比如购买冷气、冰箱、汽车、喷雾剂等设备的使用大量排放氟氢烃化合物消耗臭氧。影响:臭氧层被破坏造成地球紫外线增加,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还会增加罹患皮肤癌、白内障的机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响,海洋生态系统受破坏;农作物减产;加强温室效应。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示整个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河流径流量大,海水蒸发量大 B. 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C. 海水通过运河流失多,河流径流量小 D. 海水淡化量大 15. 同一艘船只,如果轮船整体重量不变,则其在下列大致相同的纬度海区航行,轮船的吃水线最浅的是( ) A. 墨西哥湾 B. 台湾海峡 C. 南海 D. 红海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包括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根据图示纬度信息和海陆轮廓可知,该海区为红海。红海位于副热带地区,终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红海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无淡水汇入,故A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由图可知,红海海域较为封闭,与外部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故C选项错误;海水淡化对海水盐度影响不大,故D选项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轮船的吃水线越浅。题目四个海区中,红海密度最大(世界海水密度最大的海区),轮船吃水线最浅,故A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包括降水量与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海域封闭程度等。红海位于副热带地区,气温高,蒸发大;终年受副高和信风控制,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两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区,几乎无淡水汇入;红海海域较为封闭,与外部低盐度的海水交换少 。 中国胡杨大部分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逐水而生,因水源分布差异呈星状或片状分布。胡杨体内水分蒸发后多余的盐碱从树干上的裂缝或伤口中分泌出来,形成盐晶,被称为“胡杨泪”。昔日沙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