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十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哈尔滨市第十一中学校高一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科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高一语文组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无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闻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里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品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萧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红楼>景语》)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 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 《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 《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 《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像。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 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 材料二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 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 B 2. C 3. D 4. (1)引证法,作者引用了鲁迅、刘鹗的语句;(2)例证法,选取了宝玉与玉钏儿、龄官、黛玉的交往事例;(3)喻证法,运用了饺子、西瓜子等比喻;(4)对比论证,将宝玉与贾珍、贾蓉进行对比。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让论证更清晰、更有说服力。 5. 两者都很少写景,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从始至终都是”“梦幻色彩”错误。作者只是说在前八十回的叙述中“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而不是说从始至终。另外,“梦幻色彩”说法也不对,原文说的是“《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有相似之处”“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错,原文是说“《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另外,材料二中明确说明是“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红楼梦》主题是“大旨谈情”。 A.说的是说小说中“戏文”与人物命运的关联; B.说的是《红楼梦》富有诗意,具有言外之意; C.说的是作为考据派的胡适的成果; D.说的是从“情”的角度来谈宝玉的,所以可以论证《红楼梦》的主题。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 从论证方法上看,“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引用鲁迅的话和刘鹗《老残游记》中的话,使用了引证法; 列举“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使用了例证法; “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使用了喻证法; “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使用了对比论证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结合“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里现个性的”“写景的成语化”“《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概括出《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是:都很少写景,景语成语化/缺少个性。 结合“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闻文”“《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概括出原因是:因为曹雪芹和传统小说作家都是情节中心论者,把景语看作可有可无的闲文,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开幕时,四凤在靠中墙的长方桌旁,背着观众滤药,她不时地摇着一把蒲扇,一面在揩汗。鲁贵(她的父亲)在沙发旁边擦着矮几上零碎的银家具,很吃力地;额上冒着汗珠。】 鲁贵 (喘着气)四凤! 四凤 (厌烦地,冷冷地看着她的父亲)是!爸!干什么? 鲁贵 我问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么? 四凤 都知道了。您少说闲话吧!(嘘出一口气)呀!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 鲁贵 四凤,你听着,我再跟你说一遍,回头见着你妈,别忘了把新衣服都拿出来给她瞧瞧。 四凤 (不耐烦地)听见了。 鲁贵 (自傲地)叫她想想,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四凤 (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 鲁贵 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儿周公馆吃得好,喝得好,就是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睡觉。 四凤 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鲁贵 (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下也有许多钱啦! 四凤 钱!? 鲁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四凤 (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