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密山市牡丹江管理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2020-2021下半学年高三生物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把致病病毒A的关键基因片段植入到改造后的无害病毒B里,重组成疫苗。这个疫苗和无害病毒B一样不致病,却拥有病毒A的长相,能使免疫系统认识病毒A,并产生免疫记忆,从而阻断病毒A的入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重组腺病毒疫苗能使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 重组腺病毒疫苗能引起免疫反应后相应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与抗原结合 C. 接种重组腺病毒疫苗后,再感染新冠病毒会迅速引发免疫反应,但症状较轻微 D. 重组腺病毒疫苗需要有相关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 【答案】B 【解析】 【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详解】A、重组腺病毒疫苗是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A正确; B、淋巴因子可以增强免疫效果,但淋巴因子不能与该病毒结合,抗体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错误; C、重组腺病毒疫苗引起的二次免疫反应使相应记忆细胞在短时间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将变短,症状较轻微,C正确; 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一个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至少包括目的基因(S蛋白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D正确。 故选B。 2. 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中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B. 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C. 纤维素可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 脂肪的化学组成不同于糖类的特点是分组中H元素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1、无机盐的功能:(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2、脂肪分子中氢原子所占的比例高于糖类,氧原子所占的比例低于糖类。 【详解】A、细胞中的元素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A正确; B、无机盐参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例如铁参与血红蛋白的形成,B正确; C、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 D、脂肪中的碳氢比例高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分解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也多,D正确。 故选C。 3. 下列关于稳态的内容,正确的是(  ) A. 冬泳时,人在水中感觉到冷,此时散热量大于产热量 B. 50米跑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使血浆PH明显降低 C. 饥饿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增加 D. 饮食过咸时,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人体内环境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结果;内环境稳态的调节直接参与的器官与系统:①消化系统②呼吸系统③泌尿系统④循环系统。 【详解】A、冬泳时,人虽在水中感觉冷,但体温相对恒定,此时散热量等于产热量,A错误; B、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会和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发生反应,pH维持相对稳定,B错误; C、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使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 D、饮食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进而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D正确; 故选D。 4. 实验的成功离不开实验试剂的作用。下列实验试剂的使用中不合理的是(  ) 实验试剂 作用 A 健那绿 染色线粒体 B 无水乙醇 溶解色素 C 二苯胺 检测DNA D 甲基绿 观察RNA的分布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沸水浴的情况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详解】A、健那绿染液可将活细胞内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A不符合题意; B、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光合色素,B不符合题意; C、二苯胺遇DNA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蓝色,C不符合题意; D、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可将RNA染成红色,D符合题意。 故选D。 5. 下列与遗传和进化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生在豌豆根尖分生区的变异能遗传给下一代 B. 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是因为杀虫剂刺激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 C. AAaa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AA:Aa:aa=1:4:1 D. 共同进化的两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必然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根尖分生区属于体细胞,豌豆进行有性生殖时体细胞的变异不会遗传给下一代,A错误; B、害虫抗药性在使用杀虫剂之前就已经产生,杀虫剂只能对害虫的抗药性进行选择,B错误; C、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植物,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是AA:Aa:aa=1:4:1,C正确; D、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在共同进化相对稳定状态时,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C。 6. 种群密度是指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研究对象是种群。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研究对象是物种。下面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相适应的是(  ) A. 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用黑光灯诱捕法 B. 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常用样方法 C. 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 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 2、土壤小动物丰富度调查方法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在丰富度统计时采用有两种统计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详解】A、部分昆虫具有趋光性,故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A正确; B、调查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是血细胞计数板法,B错误; C、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统计时采用有两种方法,C错误; D、身体微小不适宜标志,活动能力强不适于用样方法,故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4分,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学生必须作答。第37-38题为选考题,学生根据要求作答。) 7. 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据图回答: (1)下丘脑内存在中间神经元,而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且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填“单向的”或“双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血糖浓度降低会刺激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作用于胰岛,引起___________细胞分泌激素D增多,激素D的的作用有“三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寒冷时激素B的分泌会________,调节细胞代谢以适应寒冷环境;炎热时,出汗后会导致此人血浆渗透压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的释放,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 (4)与健康人相比,甲亢患者体内的激素B含量会________。 【答案】 ①. 突触 ②. 单向的 ③.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④. 胰岛A ⑤. 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血液中的葡萄糖,促进胰岛素分泌 ⑥. 增加 ⑦. 升高 ⑧. 抗利尿激素 ⑨. 增加 【解析】 【分析】1、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 2、据图分析:A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表示甲状腺激素,C表示肾上腺素,D表示胰高血糖素。 3、神经元间兴奋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当兴奋传至轴突末端时,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使突触后膜所在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详解】(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完成。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兴奋经神经细胞传递,其末梢内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引起血糖浓度升高进而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 (3)寒冷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B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甲状腺激素过多会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减少,该过程为反馈调节;炎热时,出汗后人体散失的水分较多,血浆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可以促进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 (4)甲亢患者体内B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通过反馈调节,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点睛】本题结合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考查内环境稳态、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识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识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掌握血糖的具体调节过程;掌握水盐调节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激素的名称,再准确答题。 8. 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1)在一定的区域内,大熊猫、冷箭竹和其他生物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个群落和它们生活的_______________,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______________ (2)在此生态系统中,冷箭竹属于生态系统成分的_________________,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