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2021-2022学年六年级(五四学制)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举报
资源描述
大庆市高新区学校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初一年级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40分钟。2、全卷共50题,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朝代中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重新统一的是( ) A. 西汉 B. 东汉 C. 隋朝 D. 唐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隋朝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全国,C项正确;西汉建立在同一王朝秦朝之后,排除A项;东汉建立在西汉后,排除A项;唐朝建立在隋朝灭亡后,排除D项。故选C项。 2.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项工程的赞颂 A. 长城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唐都长安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可知是大运河工程。隋炀帝从605年开始组织民工修建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千米的大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故选C;长城是军事建筑,不符合题意,A错误;都江堰在四川,B错误;唐都长安与材料无关,排除D。 3. 元代《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 秦汉时期 B. 隋唐时期 C. 宋元时期 D. 明清时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并结合所学可知,《琵琶记》中反映的社会现象与科举制相关,而科举制始于隋炀帝时期,所以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故B项正确;秦汉时期尚无科举制,排除A项;宋元时期科举制发展,排除C项;明清时期科举制走向僵化,排除D项。 4. 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 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隋朝和秦朝都是短命的王朝,且都是二世而亡,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实行暴政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秦朝和隋朝都分别有一项伟大的工程即长城和大运河,故A正确;东汉传14帝,统治195年,西晋传四帝,统治51年,东晋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被称为东晋十六国,他们与隋朝统治无共同之处,故BCD错误。综上故选A。 5. 下列表述中最能反映隋唐社会特点的是( ) A. 君主专制顶峰 B. 民族大融合 C. 经济重心转移 D. 繁荣与开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强盛,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政府采取对外较为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往频繁。因此隋唐时期的基本特征是繁荣开放,D项正确;君主专制顶峰是在清朝,排除A项;民族大融合不是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排除B项;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 6. 唐朝的建立者是( ) A. 赵构 B. 李世民 C. 李渊 D. 杨坚 【答案】C 【解析】 【详解】618年,隋朝灭亡,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C项正确;赵构建立南宋,排除A项;李世民是唐朝时期的皇帝,不是建立者,排除B项;杨坚是隋朝时期的皇帝,排除D项。故选C项。 7. 知人善用的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光武中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唐朝的历史,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唐太宗时期称为“贞观之治”。“文景之治”指的是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时期;“光武中兴”指的是光武帝刘秀时期。故选B。 8.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此名字的由来说明了( ) A. 在外国的中国人很多 B. 唐朝文化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C. 唐朝这个大帝国永不衰落 D. 唐朝与欧洲的关系永世友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唐朝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中国文化,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强盛的朝代,唐朝的文化也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海外的华侨、华人以此为荣,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B项正确;在外国的中国人很多是唐人街形成的原因,但不是叫”唐人街“的原因,排除A项;唐朝于907年灭亡,排除C项;唐朝时,与日本和新罗交往频繁,与欧洲的关系并不密切,且907年唐朝灭亡后,这种关系不再继续存在,排除D项。故选B项。 9.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太宗相关史实的准确认识,题干中“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大意为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据此分析可知“唐宗”指的是唐太宗,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一时的隋朝·唐太宗 10. 有人曾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说“前半辈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光武中兴 B. 文景之治 C. 开元盛世 D. 贞观之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明皇前半辈会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明皇即是唐玄宗,他统治时期年号开元,统治前期出现盛世繁荣,史称“开元盛世”,C项正确;光武中兴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A项;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排除B项;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 11. 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在古代科举考试中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是( ) A. 隋文帝时期 B. 隋炀帝时期 C. 唐太宗时期 D. 武则天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完善了科举制度,开创了殿试制度,促进了科举制度的发展,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举措的共同点( ) A. 设置节度使 B. 开凿大运河 C. 创立科举制 D. 重用人才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善于纳谏,重用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统治时期,重用姚崇宋景为相,发展农业生产,创立武举制度,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姚崇为相,唐玄宗尤其重视地方吏治,亲自考核县令的政绩,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局面,人们称开元盛世,因此他们的共同点是重用人才,D项正确;唐太宗并未设置节度使,A项排除;隋炀帝开凿大运河,B项排除;隋炀帝创建科举制,C项排除。故选D。 13. 下列属于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具筒车,①④正确,故选C。②是耧车,它是西汉赵过制作的播种工具,②错误,③是秧马,旧时中国农具,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从北宋时期开始大量使用,③错误,排除ABD;故选C。 14. 唐朝时既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又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 ) A. 咸阳 B. 建康 C. 洛阳 D. 长安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大都市,因此D项正确,ABC项排除。故选D。 15. 被西北各部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唐朝皇帝是( ) A. 唐高祖 B. 武则天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C项正确;其余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16. 吐蕃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 A. 羌族 B. 满族 C. 藏族 D. 维吾尔族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因此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 17. 唐初为发展唐蕃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是( ) A. 王昭君 B. 文成公主 C. 杨贵妃 D. 武则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这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B项正确;昭君出塞是在汉朝时期,排除A项;杨贵妃是唐玄宗的妃子,排除C项;武则天是皇帝,不是使者,排除D项。故选B项。 18. 唐朝与各民族交往中,和唐玄宗有关的是( ) ①同意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的和亲 ②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③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④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②③④正确,C项正确;文成公主是唐太宗时期的,金城公主是唐中宗时期,①不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9. 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这番举措 A. 完善了科举 B. 巩固了边疆 C. 加深了汉藏情谊 D. 促进了中日交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在今新疆地区,唐太宗在天山以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在天山以北设北庭都护府,巩固了边疆的统治。故B符合题意。完善了科举是指提高进士科的地位,加深了汉藏情谊是指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中日交流是指鉴真东渡,故ACD均不答题意。故选B。 20. 鉴真东渡的目的是( ) A. 求取佛经精义 B. 弘扬佛法 C. 传播大唐高超的医术 D. 学习日本文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唐朝时期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B项正确;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求取佛经精义,排除A项;鉴真东渡传播了医术等中华文化,但不是东渡日本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鉴真东渡是为了弘扬佛法,并非学习日本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 21.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 ) A. 唐高祖 B. 武则天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答案】D 【解析】 【详解】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 传说中的“唐僧取经”是在( ) A. 唐高祖时 B. 唐太宗时 C. 唐高宗时 D. 唐玄宗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玄奘西游。玄奘就是传说中的唐僧,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故选B。 23. 某历史兴趣小组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一些文化情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 A. 《史记》 B. 《大唐西域记》 C. 《道德经》 D. 《齐民要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今天的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遍访天竺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宣传佛学。并携带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由其弟子写成《大唐西域记》。促进了中印佛学的传播,B项正确;《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