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标准

举报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标准 1.课程说明 《建筑工程测量实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35198〕承担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制定〔 〕制定日期〔2022.10.08〕 审核〔建筑工程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2022.10.23〕 批准〔〕批准日期〔2022.10.23〕 (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该专业一门必修课。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建筑工程建设、监理、施工等单位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测量员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工程施工岗位的测绘能力,要求学生掌握测绘学科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应用。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高等数学,后续课程有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2.学习目标 (1)总目标 熟悉测量仪器的基本操作;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了解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使用;初步掌握测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为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的目的,以便走向社会后能顺利地适应有关技术工作。 (2)分目标 ①比较熟练地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及检验校正方法;掌握角度、距离及高程测量与测设方法。 ②掌握建筑物定位、放线与抄平的方法。 ③初步掌握小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 3.课程设计 (1)测量仪器的检验与校正 普通水准仪和经纬仪的检验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校正。 (2)平控制测量 以小三角锁(5-6个三角形)作为首级(图根)平面控制,在此基础上布设一附合(闭合)经纬仪导线,作为图根平面控制点,其精度满足规范规定。 (3)水准测量 用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观测出各控制点高程作为测区的高程控制。 (4)测绘1:500(40×40cm)地形图一张。 (5)建筑物的定位放线与抄平。 在测绘地形图上布设一幢民用建筑,并由此建筑物的平面位置,设计一条建筑基线(″L″或″--″形),反算出基线点到建筑物外廊点的数据,然后将它测设于实地,并作必要的检核。 (6)了解测距仪(全站仪)及其它精密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7)上交资料 ①仪器检校资料;②小三角锁及导线测量记录及计算表;③水准测量记录及平差计算表;④地形图;⑤定位放线与抄平的反算数据及检查记录;⑥个人实习报告。 序号 内容 时间(日) 备注 1 实习动员、仪器检验的校正、踏勘选点 0.5 2 平面控制测量 2.0 小三角及导线测量 3 水准高程测量 1.0 4 控制测量内业及展点 1.0 5 地形图测绘 2.0 6 地形图检查与整饰 0.5 7 建筑物测设 1.5 设计计算,测量检查 8 考核 1.0 操作考核或理论考核 9 机动 0.5 合计 10.0 4.教学设计 指对某一个具体学习情境的实施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按学习领域(或任务或工作项目等)顺序描述课程内容及具体要求,说明学生获得的知识、培养的能力与素质。 表3学习情境设计 5.课程考核 (1)平面控制测量 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不超过±40√n″;钢尺量距相对误差不大于1/3000;导线全长不大于1/2000。 小三角锁:三角形闭合差不超过±60″;两端基线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0。 (2)高程控制测量 图根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不超过±12√n(mm)。 (3)地形图测绘 图幅200×200m;比例尺为1:500或1:1000;等高距为0.5m。 (4)施工放样 角度误差不超过±40″;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8000。 教学评价应采取阶段性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加强评价结果的反馈,更好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反馈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以鼓励、肯定、表扬为主。 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品的评价与知识点考核相结合,有条件的可采取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考核学生的能力。推行教学评价、考核的多元性,通过项目考评、产品考评、过程考评、报告考评、知识考评等,逐步实现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相结合,要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全面评价。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30%+知识评价70% 6.课程资源 教材选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2]、周建郑.建筑工程测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7.编写依据 该课程标准是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写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