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加强人文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计划

举报
资源描述
旅游业发展加强人文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计划 一、 旅游业发展加强人文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在依法保护管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更多的文物和文化资源纳入旅游线路、融入景区景点,积极推进优秀文化传承。鼓励资源禀赋较高的文博单位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加强文化创意产品、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积极推动创建A级旅游景区。推动文博类A级旅游景区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展陈展示、讲解水平,增强体验感。依托非遗馆、非遗工坊、非遗保护单位等建设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打造一批非遗精品旅游线路。引导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等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配套,开发观光休闲、研学旅游产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 二、 旅游行业发展趋势 (一)从消费主体来看 国内旅游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转变,已拥有全球最大的国内旅游消费市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与国民收入的增长,旅游已经不再只是特定阶层和少数人的享受,逐步成为国民大众日常生活常态化的生活选项。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国内游客数量呈现持续高位增长,推动中国步入了大众旅游时代和国民休闲新阶段,成为世界上拥有国内游客数量最多的国家。随着国民大众休闲度假需求快速增长,未来国内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将继续增长。根据《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将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 (二)从消费形式和消费需求来看 旅游消费空间将由团队的封闭世界转变为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国民大众旅行经验的不断丰富以及80后、90后为主体的游客数量增长和主体结构变化开启了自主旅游决策、自主行程安排的自主、自助旅行时代。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一批服务于旅行前、旅行中、旅行后的信息、产品等内容的在线旅游企业出现,使自主、自助旅行更加便利。散客旅游的消费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游客和市民的空间隔离到游客和市民共享的生活空间,广泛涉及目的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游客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个性化、特色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旅游需求的品质化和中高端化趋势日益明显,对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高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从市场主体来看 旅游业经营模式将由单一旅游企业主体转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跨行业商业主体在旅游业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细分程度加深的基础上,旅游业各细分子行业的业务板块融合以及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产业融合,逐步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旅游业的经营模式趋于多元化。伴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业正在成为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和互联网等新兴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地产、煤炭等传统行业巨头纷纷投资建设文化旅游城、主题公园、酒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BAT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以多种方式介入在线旅游、旅行社领域,加快布局旅游业。 (四)从产业内容来看 旅游产业正在由狭义旅游商业范畴扩展到广义的大旅游商业领域。旅游行业的开放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广泛应用,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形式的变化,共同推动旅游业内涵和外延的拓展。对于旅游景点,在传统景区依然有强大吸引力的同时,包括华侨城为代表的主题公园、北京798为代表的开放式文化创意地等更多新类别景区或非景区也日益成为旅游的热点。对于旅游交通,在传统的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基础上,高铁、动车的开通为更多旅客远距离出行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满足异地自驾的租车服务快速壮大,成为自助游游客常用的旅游交通形式。 三、 旅游业发展目标 到2025年,旅游强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加健全,旅游业主要指标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旅游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高品质旅游供给更为丰富,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文化和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融合发展,建成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省级以上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业成为加快释放内需潜力、促进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展望至2035年,建成更高水平的旅游强省,高质量的旅游供给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基本形成,旅游业综合功能全面发挥,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旅游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的作用更加凸显,旅游业成为推动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重要力量。 四、 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一)旅游业开辟了广阔的就业市场 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每年保持着10%左右的高增长速度,增加了许多就业岗位。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增长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远不能满足劳动力增长的需求。近年来滞留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富余人员已达2000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达到1.3亿人。而且,平均每年还有1600万新增长的劳动力。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显示,97年第三季度下岗失业人员仍呈增加趋势。尽管我国有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也仅使再就业人员占全部下岗人员的五分之二。 (二)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性大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它能带动交通、金融、商业、贸易、保险、宾馆、餐饮、娱乐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吸纳大批的劳动力就业。据记者调查了解,昌业县十三陵特区通过旅游业,带动了运输、咨询广告、体育等行业的发展。仅景区周周黑山寨、十三陵、南口等五个乡6万多农民,就有十分之一是靠吃旅游饭的。 (三)旅游业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扶贫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少数民族大部分分布在边疆、山区、牧区以及高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目前,我国有6500万贫困人口大部分居住在这些地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幅员广袤,地貌多样,山川雄伟,群峰挺拔,江河纵横,山水瑰丽,民风淳朴,民俗神奇,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自然风光迷人,常使旅游者流连忘返。当今,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从繁杂喧嚣、污染严重的现代都市生活中得到暂时的解脱,回归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生态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发展旅游业就是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路中的一条捷径,或者说是扶贫地区一项有效措施。 五、 旅游业的重要性 (一)增加资金积累和外汇收入 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助于拓宽货币回笼渠道,加快货币回龙速度,扩大货币回笼量,因此能够加快资金周转,增加资金积累和国民收入,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难得的经营管理经验。发展国际旅游业能够增加外汇收入,旅游者必须要来旅游产品生产地进行消费,节省了商品外贸过程中的运输、仓储、保险等费用,降低了换汇成本;旅游出口不受客源国或地区贸易保护的限制,不受关税影响;旅游业创汇方便,无须产品包装、储运和其他繁杂的进出口手续。 (二)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到社会许多相关产业,包括交通、建筑、通讯、贸易、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产业。旅游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门槛低,就业范围广,就业层次多,吸纳了大量因人口自然增长新增加的劳动力以及因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从第一、第二产业转移出的大量富余劳动力。旅游的发展可以增加区域内的人流、物流、资金和信息流的流动,因此发展旅游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根据加拿大学者的系统模型理论,旅游业收入每增加3万美元,就将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研究报告也指出,旅游业每增加一个从业人员,相关行业就增加5个就业机会。 (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在我国,巩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和思路。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具有十分突出的关联带动作用,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不仅直接给航空、交通、饭店、餐饮服务、商业网点、暑区、经典等带来了客源和市场,而目间接地带动和影响了农村和城市建设、加工制造、文化体育等行业的发展。旅游业发展将增加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有利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还增加了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一、二、三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新时期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有赖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由于大量本地居民从事旅游业或相关行业,个人和家庭的收入大大增加;另一方面,旅游业发展促进了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大量旅游者的来访和城市市民的大量出游,开拓了眼界,丰富了地理、文史和风俗民情等知识,提高了对生活的要求。旅游业的发展往往会带来城市居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旅游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其发展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对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文明素质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五)加快社主新农村建设步伐 国家旅游局2006年的旅游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并且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鲜明口号。这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乡村旅游点所聘用的服务人员主要来自家庭成员和当地居民,在经营旅游服务的同时积极推销花卉、花果农作物产品,既降低了经营风险,又增加了农作物附加效益。在开发乡村旅游的同时,将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进行村村通道路建设和旅游区内道路建设,以及村社环境整治活动。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对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加快了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六)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招商引资 许多外国投资者都是通过旅游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在的旅游市场。旅游的宣传效应率为1比8,即一个旅游者对当地的印象可影响8个人。旅游业一般不受贸易壁垒干扰和出口配额的限制。因此,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最优秀的出口产业。发展旅游业可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大量的企业家、专家和学者通过旅游带来了最新的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利于低成本地学习和借鉴别人有用的东西,加快观念更新,促进本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及与国际接轨。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至今,全国利用外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已超过200亿美元,其中150亿美元用于旅游饭店建设,20亿美元进行旅游景观建设。 六、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一)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出现了稳步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水平也有随之了明显的提高。而这些都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 (二)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假日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公民就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走出去看看的期望值提高,可以性增加,旅游成为现实。 (三)国家政策的支持 黄金周的出现,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四)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一个面积大国和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大,旅游价值高,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七、 旅游业的特点 (一)旅游业的综合性 这一特点是由旅游者的消费特点决定的。旅游者的消费过程虽然只是其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但这一片段却几乎包含了生活的全部内容。为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需求,就要有多种不同类型的企业为其提供服务,这必然涉及国民经济中的多个行业和部门。只有这些部门通力合作,才能保证旅游者的全部需求得以满足。 (二)旅游业的依赖性 旅游业的依赖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需要以旅游资源作为依托,在旅游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不现实的。二是有赖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客源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旅游者的数量、消费水平和消费频率;接待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则决定着旅游综合接待能力的强弱,并在一定程度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