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健康产业增量项目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中医药健康产业增量项目分析 一、 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增量提质发展 扶持山东千草堂中药饮片公司等企业,鼓励研发创新,优化原有产品,增强、延伸中医药产业生产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升带动能力和拓展辐射能力。以中医经典名方、名老中医长期临床实践的验方为基础,以滕州市智慧共享中药房为依托,支持开展中药特色临方炮制和中药传统制剂加工,研发院内中药制剂,推广丸散膏丹等传统中药剂型使用,满足临床个性化需求。促进经批准后临床急需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共体内共享使用。 二、 中医药的功能和价值 (一)中医药在抗疫中的重要贡献及缺憾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医药深度参与抗疫全过程,贡献了中西医结合的中国方案,为全世界的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但是,尽管中医药的临床疗效有目共睹,却因其缺乏数字化、客观化的表达,效果评价困难、生物学机制不清,中医药始终存在说不清楚、讲不明白的问题,难以摆脱中医药不科学的质疑。中医药传统手工操作的医疗服务方式存在效率低下、质量得不到保障、规模化供给困难等问题,导致中医药学特色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服务质量和水平上不去,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始终没有搭上现代科技快车,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困局重重,步履维艰。在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这一长期、重要、急迫且艰巨的历史重任面前,亟需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来解决中医药理念先进但手段落后的问题,用公认的科学研究证据向世界解读的抗疫良方。 反观现代医学近百年飞速发展历程,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诊断和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并且正在加速从原来的传统医学、循证医学向智能医学转变。可以说,现代医学发展的不竭动力正是医工协同及其衍生的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发展!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中医药的发展也必须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没有多学科融合与工程技术介入,不可能把中医药说清楚,讲明白,中医药也必将创新乏力、停滞不前,为健康中国、科技强国作出贡献也将沦为空谈。 (二)中医药价值功能的体现 在科技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下,历经2年,近百位专家参加了中医药关键技术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调研,数易其稿,并经评审通过后上报科技部和国家科技领导小组,已被批准作为十四五重大专项备选项目。 目前时机已经成熟,并已经有了较扎实的基础,自2017年9月在昆明召开首届未来中医药论坛开始,经过5年多不懈努力,应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借助现代技术装备发展中医药,已成为行业内外高度共识,产业界热切期盼、寄予厚望。通过在广东、四川、江西、上海、天津、北京、陕西、辽宁等地的先行先试工作,融合创新的医工交叉学科技术力量正在聚集,部分省市开始构建中医药联合创新高地。特别是在以中国将帅摇篮黄埔军校闻名的广州市黄埔区成立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集聚了中国中医药、大数据、集成电路、高端制造和新材料等多学科领域优势力量,旨在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高科技跨界融合、强强联手,体现了中医药领域从未有过的多学科资源跨界融合,以及从未有过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三、 中医药事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一)传统中医药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 传统中医正面临现代医学的严峻挑战,中医服务领域缩小,特色优势不足,几乎没有一家真正传统的中医院,中医院也是以西医治疗为主,中医教育也西化,中医院校不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违背了中医药教育的自身规律,培养不出热爱中医事业,具有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和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人才,造成中医师看不懂《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著作,不能用中医的思维方式诊治疾病,望闻问切的的中医临床真功夫更是欠缺,中医传承教育更是局限,各医家、各学派各承爱技,秘而不传,导致一些实践医学得不到继承和发展。 (二)中医药的药材质量良莠不齐 我国中药材产业集中度低,组织松散,未能形成大规模化和基地化,严重影响了中医的可持续发展,对中药材的种植监管不够,造成部分药材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影响了中药材原有的疗效,甚至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市场上的中药材鱼龙混杂,好次参卖,一些私人中医馆因为经济利益,选用价格低廉的中药材,导致中医药疗效欠佳,影响了中医的发展。 (三)中医药的人才短缺,青黄不接 以传统方式培养的国内名中医已为数不多,后来主要按照西医模式教育培养的中医,在传统中医上有真正成就者甚少,现在中医师受学历不等、院校教育课程配置差异及专业思想不稳固等因素的影响,相当一些人对舌诊、脉诊具有真正功夫者已寥寥无几,甚至有的中医连脉都不搭,方子就出来了。近几年受西学中的理想,一部分西医医生通过短短几个月的中医药培训,也加入到开中药方的行列,用西医思维在开中药方,全然不顾辨证论治,不仅没有疗效,更是毁坏了传统中医的口碑,影响了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原因 (一)传承是中医药的命脉所在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药文化等都是中医药应该传承的精华内容。中医的底蕴是文化,中医的思维是哲学,中医的临床是技术,不仅要把思想理论传承好,而且要把技术方法传承好。与此同时,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要把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中医精神发扬光大,才能让岐黄基因薪火相传,让这一国之瑰宝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的贡献。 (二)创新是中医药的活力所在 自古以来,中医药学术流派众多,名医大家辈出,看病治病方法多样,创新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关键。对疑难杂症,中医药往往守正出奇,这主要在于中医药因时、因地、因人不断变化创新。守住中医药发展规律这个正,才能在中医思维指导下进行创新。只有在创上下功夫,解决好新这个关键,在新形势下创理论之新、技术之新、方法之新、方药之新,才能真正做到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让这一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华重新焕发新的光彩。 (三)发展是中医药的希望所在 中医药只有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其宝贵价值。中医药的发展在于人,在于中医,更在于中医的自信。应该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发挥特色优势,立足疗效求革新,围绕需求谋发展,主动对标对表全国中医药大会部署的各项任务,把增进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发挥好,力争在重大疾病防治、重大新药创制、重大技术攻关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与水平。一方面要注重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努力实现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另一方面要推动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医药为人类健康奉献更多宝贵礼物。 五、 中医药发展对世界医学的贡献 (一)中医药是世界文化遗产 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唯一没有被淘汰、完整保留至今、仍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只有中医学。中医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自然科学仅存的、没有受到历史进程冲击、没有被科学技术进步所影响,仅凭自身在两千多年以前创造的理论体系和不间断的临床实践,不借助任何辅助检查手段,医者仅凭望、闻、问、切即可诊断疾病,通过汤剂、散剂、膏剂、丸剂等不同剂型让患者口服即可疗伤治病,这一套看似原始落后的方法,就是经历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医,是祖先为炎黄子孙和全世界人民馈赠的最伟大礼物,也是一项当之无愧、罕见的世界文化遗产。屠呦呦研究中药青蒿素防治疟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是中医中药为世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治未病是中医药对世界的贡献 治未病就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发。这是中医很先进的一个思想,《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居,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当中就谈到治未病。 治未病实际上包括养生、防病、康复、延年益寿等诸多方面。需要指出的是中医学在治未病方面,不仅有理念,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时间经验。如四季二十四节气的不同养生方法,食疗药膳等的诸多内容;经络、针灸、推拿养生保健的丰富经验等。 其它如中医学在脑血管病后遗症和骨科的康复,在预防流行病传染病方面的丰富经验,在延缓衰老和延年益寿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同样是中医学的长处和优势所在。 (三)中医学中的中药是中国给世界的宝库 中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闻名世界的《本草纲目》不仅对1892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而且对于每一味中药产地分类、形态、环境及有关自然知识都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出版后,流传至世界各地,在世界医药学乃至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它如《新修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拾遗》等都堪称中药学的瑰宝。 从上世纪中叶左右,各国学者已对浩如烟海的中药进行了有效成分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黄连素是在中药黄连可以清热解毒、抑菌消炎的功效指导下出现的;青蒿素是屠呦呦在中医急救专著《肘后备急方》中的有关青蒿治疗疟疾的记载启发下而研制出来的。 至于其他一个更广阔的未知领域方剂组方的研究,更是中医学的一大优势和宝库,据不完全统计,仅古籍记载的方剂就有数万余种,如果在这个领域能取得重大成果,将会给世界医药学带来一个崭新的春天。 六、 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 (一)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具体数量 截至2021年底,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7.73万个,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达73.2万人,均比2012年增长了近一倍。98%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可提供中医药服务,85.8%的家庭医生团队可提供中医药服务,每千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达0.85张。 (二)中医药领域的人才培养 十年来,中医药领域建设1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中医类国家医学临床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工程实验室。遴选培养249名岐黄学者和青年岐黄学者,1500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万余名骨干人才,招收培养1.5万名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训1.6万名中医馆骨干人才。十年来,评选表彰三届共90名国医大师和两届共201名全国名中医,各地共评选出5000余名省级名中医。遴选建设81家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覆盖31个省区市;建设2万余个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组建2300余人的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队伍;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0.69%。 (三)中医药的世界范围发展 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与地区。世卫组织统计显示,目前113个成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30个成员国设立相关法律法规,20个成员国将针灸纳入医保体系,中医药海外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合作国家达88个。 七、 中医药的含义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中医药一般为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统称。 (一)中医学的含义 中医学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医学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综合性科学。一般以阴阳五行为理论基础,通过四诊,包括望、闻、问、切,收集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然后选择和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采用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手段,使人体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而康复。 (二)中药学的含义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实行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中的作用。 八、 中医药的行业现状 (一)中医药进入大发展黄金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