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平均分》示范课教案

举报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1课时 平均分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内容,是“数与代数”教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分类知识和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的教学,它是学习除法的基础,是较难理解的数学概念,除法含义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平均分”。教材设计了各种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通过观察了解“每份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多次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教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2.关注“平均分”的过程,会用图画、语言、操作等方式表示平均分的意义。 3.通过分的过程,能理解等分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能进行平均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创设情境 1、 复习旧知 一共有几颗糖?你是怎么想的? 2、二(1)班明天要去参观科技馆,要把东西分一分。老师这有6颗糖,这样吧,聪聪和明明是我学习的助手,我要把6颗糖和他们一起分享。 生:每个盘子里2颗糖,有3盘,就是3个2相加 3×2=6(颗)。 复习乘法的意义,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从课本例题背景出发,创设参观科技馆分东西这一情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需求。 环节二 探究新知 教学例1: 1、 提问:把6颗糖分成3分,可以怎么分? 2、 教师巡视学生分的结果。 3、 观察3种分法,引出平均分。 第一种:4 1 1 第二种:2 1 3 第三种:2 2 2 说一说你喜欢哪一种分法,为什么?哪一种更公平? 4、 小结:第三种分法,就是每盘都是2颗,这样的话,很公平。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它“平均分”。出示小飞飞的话“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读一读。 5、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均分。(揭示课题:平均分) 学生独立操作,分一分 生:我喜欢第三种分法,因为每个人分得的糖同样多。第三种分法更公平。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直观的将各种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对比清楚的体现平均分的含义,并让学生说一说三种分法哪种更公平,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6、 巩固练习: (1)平均分糖:数学书翻到第8页,找到“做一做”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提问:图一是平均分吗?几颗糖?平均分成几份?每份都是几颗? 提问:剩下三幅图是平均分吗?说说你的理由。 (2)平均分枫叶:数学书翻到第8页,找到“做一做”2,思考并填空。 生1:图一是平均分,9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3颗糖。 生2:图二不是平均分,虽然前面几份都是2颗,好像是平均分,但是最后一份只有一颗,这样的话,每份分得不一样,不是同样多了,所以不是平均分。 生3:图三每份分得不是同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 生4:图四每份都是4颗,是平均分。 生:一共有( 16 )片枫叶,每( 4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4 )份。 通过练习巩固平均分的含义,第二题通过填空的形式,完整呈现表达平均分结果的文字,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为后面除法含义的教学作好铺垫。 教学例2: 1、 出示题目: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学生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 2、小结:三种分法的结果一样,都是把几平均分成了几份,求每份几个。(板书这句话) 所以,不管怎么分,只要合理,只要最后分得的结果是每份都同样多,就是可以的。三种方法,你学会了几种? 3.分完了橘子,我们来分酸奶吧,看图。出示: 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 )盒。 学生用学具分一分。 生1:我们一下子不知道每盘该放几个,就每盘先分1个,1个1个地分,分完一次看看还有剩余,再每盘1个,1个1个地分,看看还有剩余,再每盘1个,直到分完为止。 生2:“先估计再调整”:先大致估计一下每盘可能有2个,就2个2个地分,分完一看,还有剩余,就再1个1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生3:“先算再分”:想乘法口诀,三六十八,根据6个3相加是18,得出每份的个数。 生4:每份3个。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利用学具分一分,同桌说一说。 生:每份5盒。其中“10”是酸奶的总数,“2”是要平均分的份数,“5”是每份的盒数。 该例题重点教学平均分的方法,借助学具,体会“几份”的含义,为除法概念的建立作准备。关注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过程与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例3: 1、8袋饼干,每2袋一份,可以分成几份? 小朋友们,“每2袋一份”是什么意思?你能理解吗?你会怎样解决这个问题?请动手圈一圈,摆一摆,想一想。 2.小结:小朋友们,8袋饼干,每2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用了4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圈一圈,可以摆一摆,可以想乘法的意义,也可以算一算2乘几等于8,结果都等于4。其实这四种不同的方法都在解决同一个问题: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 生:就是每一份里同样多,都是2袋饼干,不能多或少。 学生动手圈一圈,摆一摆,想一想。 生1:圈一圈,2个2个圈,圈4次,可以分成4份。 生2:利用学具摆一摆,可以分成4份。 生3:想乘法的意义:几个2相加是8呢?4个,所以8袋饼干每2袋一份可以分成4份。 生4:或者也可以直接想乘法算式,2×4 =8,所以可以分成4份。 例3呈现了现实生活中两种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包含。重在让学生体会这种情况的平均分特点。重视平均分的过程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分一分、摆一摆、圈一圈,强化学生对平均分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为除法含义的学习奠定基础。 环节三 巩固新知 1、 摆一摆,填一填 (1) 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 )份; (2) 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 )份。 2、 圈一圈,填一填 在图上圈一圈,填一填。想一想:求可以分给几只小熊就是求什么? 板演讲解 3、 填一填。 平均每只猴子分2个,你圈了之后发现什么问题?还有剩余为什么不分了? 学生利用学具摆一摆,填一填,集体校对。 学生独立尝试,圈一圈,填一填。求可以分给小熊就是求平均分的份数。 回答:没有完全分完。因为一只猴子要分2个,所以剩余的1个不够分了,多了1个。 三个练习通过操作小棒以及圈一圈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平均,第二题中总数相同,每份数不同,求所分的份数,这样的设计,便于学生体会总数、每份数、份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续教学作好铺垫。 环节四 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1.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可以通过圈一圈、摆一摆、想乘法意义和乘法算式的方法来分; 3.会用画图、语言、操作等形式正确表达平均分的意义。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有哪些认知上的冲突,遇到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环节五 拓展延伸 16名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 进一步加强巩固平均分的含义,利用平均分解决问题。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